從「海棠耽美作家大抓捕」,回看兩岸「腐文化」交流與斷流
BL文化以女性眼光凝視男男戀,顛覆異性戀情感關係與傳統父權。圖為師大白鹿洞租書店陳列的BL漫畫。(攝影/謝佩穎)

文字大小

分享

收藏

2024年中至今,兩岸BL/腐文化圈接連出現「現象級」事件:在中國,大量在台灣「海棠文化線上文學城」網站發布BL情色作品的年輕女性作者,遭警方以「涉嫌製作、傳播淫穢物品牟利罪」傳喚約談,甚至逮捕、判刑與罰款,在中國社群媒體引發大量輿論關注與法界異議。在台灣,有出版社從日本翻譯引進《BL教科書》,追溯BL文化在日本的誕生、出版、傳播與商業化,甚至與民族主義的關聯;2024年底,台南美術館舉辦「吾妄之境」特展,為亞洲第一個在公立場館舉辦的BL主題展覽,顯示這項次文化逐漸進入主流視野與殿堂。

BL文化在兩岸面對相反境遇,其中卻有微妙關聯。遭中國取締的海棠文學城,據傳伺服器架設於台灣,隸屬台灣的「龍馬文化」公司,成立於2015年。在中國官方網路「掃黃打非」愈趨嚴格後,海棠文學城一度成為規避内容審查的「出版避難地」之一,吸引大量中國耽美作者轉向該平台創作。

兩岸腐女圈曾拜網路發展之賜,在2000至2015年熱烈交流,形成遊走地上與地下的出版產業鏈,如今則面臨政治環境改變造成的「斷流」。以海棠案為引,我們採訪了台灣的BL讀者、作家、研究者、出版商,回看兩岸腐文化交流小史。

2025年6月初,37歲的L小姐看到海棠文學網作者遭中國警方約談抓捕的消息後,打開平板電腦,連上慣常讀網路小說的論壇
這類網路小說論壇轉載作品來源,包括商業化網站與非商業化網站,前者多半未經作者或原創網站授權轉載,有違反著作權疑慮,又被網友稱為「盜文網站」。盜文網站為規避舉報,除了網址架在海外,也有入門篩選機制,例如需經註冊、認證等程序,才能看到貼文。
,發現網友說,過往評論網路文章會以「恨不相逢在海棠」來調侃或讚賞作品的情色張力,不應被埋沒在日益「清水化
意指因規避網路審查而刻意淡化情色表現的普遍級內容。
」的主流論壇──這是由於海棠文學網在耽美
日本學者堀亜紀子、守如子等人合著的《BL教科書》指「BL」(Boy’s Love)最初在日本有多種稱呼,包括「少年愛」、「耽美」等等。其中,「耽美」被認為源於日本文學中的「耽美主義」;1970年代前後,在次文化裡被引申為描寫「美少年之間戀情」的作品類型,特別強調美型男子之間的浪漫戀愛,以迎合女性喜好,早期此類男男戀情作品更多少帶有唯美的悲劇性質。
「耽美」一詞進入中國,約在2000年代後晉江文學城等網站崛起,其專欄分類中,用「耽美」來指男男相戀的小說,也使得在中國相對普遍以「耽美」通稱BL作品。但值得注意的是,「耽美」一詞在中國也因言論審查而改變。2014年後,晉江文學城就因為遭查,將「耽美小說」分類改名為「純愛小說」。
同樣描繪男男情慾,BL與男同志文化有微妙差別。過去曾有男同志抵制BL的紛爭,不過,現在自稱喜歡BL的男同志也不在少數,甚至自稱「腐男」。
讀者群中被歸類為「肉文」或「H文」
皆指描述露骨性愛情節的文本。「H」在日本次文化脈絡裡可意指變態、色情之意
──然而,隨著當局取締海棠作者的行動風聲鶴唳,網友們現在會互相提醒,莫再以此評價作品,免得寫作者與讀者都惹禍上身,「太慘了,肉眼可見的慘。」
開在台灣的海棠,為何從「避難地」變受難地?
L小姐念社會科學,是青春期在租書店看漫畫、言情小說成長的一代,上大學後,利用批踢踢看BB-Love版(大B版)
網友暱稱「大B版」,是電子佈告欄(BBS)「批踢踢實業坊(PTT)」上專門提供發表BL小說作品的版面。
文章,因為台灣作家介紹,也開始大量看中國耽美作品,被仙俠、奇幻、修真的多元風格所吸引,間接從作品中了解不少中國社會狀況。2010年讀研究所期間,她開始在全世界規模最大的中國網路文學論壇「晉江文學城
晉江文學城成立於2003年,是中國最大的網路文學論壇之一。許多著名電視劇如《甄嬛傳》、《三生三世十里桃花》、《陳情令》等,最初都是在晉江上連載的網路小說。
」付費儲值,定期追蹤特定中國作者發文,作為苦悶研究所生活的精神調劑。
「後來因為審查趨嚴,文章愈來愈『河蟹
「和諧」的諧音,是中國網民用來挑侃與批評網上內容遭到當局審查、刪修的用語。
』,可看度降低,也很久沒上站了,儲值金不知還能否拿回來。」L小姐說。

對她而言,「海棠網是次群體中的次群體,因為太黃了。」而在年輕世代常用的社群平台Threads上,台灣讀者對於海棠案議論紛紛:

「海棠的背後組成很謎,沒人知道到底有多少是台資,多少是中資。」 「鮮網掛了好久,晉江不能貼肉,中國其他平台,幾乎都是可放文但沒辦法賺錢的地方。所以一堆想靠肉維生的人就跑來海棠。不收費的肉文作家,也會因為多平台可以讓曝光率增加,跑來海棠上架。」 「海棠的肉多誇張,故事不是在開車,就是在開車的路上。花式燉肉,獵奇賽道。性癖清奇的在那邊都能找到同好。」

我們嘗試以電話、電郵聯繫公司地址登記於雲林縣土庫鎮的龍馬文化公司,以取得負責人回應,皆未獲回覆。事實上,龍馬文化在台灣的Facebook粉專、Plurk專頁,最後更新日期停留在2019年8月,往後完全無動態更新。今年(2025)6月抓捕事件爆發、社群平台興起輿論後,該網站在6月8日以維護名義,宣布關站一個月,直到7月8日再度開放。

關站期間,該網站頁面僅留下一句公告:「接受讀者或作者來信註銷帳號」。重新開站後,置頂公告提醒「作家創作內容若不符合所在地法令規範,請勿繼續創作」、「標題不得有不雅字眼」等。除此之外,對於抓捕事件,隻字未提。

「腐女」的妄想,顛覆主流性別關係
Fill 1
BL文化研究者Miyako穿梭在同人誌展售會。同好之間熱絡交流創作與對CP的熱愛,是她從1980年代末期至今樂此不疲的初衷。(攝影/鄭宇辰)
BL文化研究者Miyako穿梭在同人誌展售會。同好之間熱絡交流創作與對CP的熱愛,是她從1980年代末期至今樂此不疲的初衷。(攝影/鄭宇辰)

為何海棠作者會在對岸成為大抓捕的目標?這得由網站上耽美作品的有「肉」程度說起;「肉文」的根源,則要先回溯BL文化對主流異性戀關係的顛覆。

「BL」是和製英語「Boy’s Love」簡稱,顧名思義,是兩個生理男性之間的情愛與肉體關係,1970年代從日本少女漫畫中描繪的「少年愛」開始,至今發展半世紀。日本學者在《BL教科書》中指出,BL可以視為創作上的諧擬(parody),例如將《聖鬥士星矢》、《足球小將翼》、《獵人》等經典熱門漫畫的男性群角湊對成「CP」(英語couple,伴侶之意),暗示陽剛男子之間的情愫與肉體欲望,以滿足女性對於浪漫愛與美型男子的「妄想」。

2000年左右,「腐女子」(ふじょし)一詞,在網路空間開始流行,是喜歡BL的小群體對愛好與身分的自貶與自嘲,代表喜歡這些東西「沒救了」。

女性向
ACG文化中,是指以女性為目標受眾的作品。
」的男男戀愛與情慾描寫,對「腐女」們而言為何充滿魅力?政治大學台灣史研究所教授李衣雲在研究
李衣雲(2016)。 在病態與反抗的夾縫之外──論Boys' Love論。載於馮品佳(主編), 圖像敘事研究文集。(頁 129-178)台北:書林。
中指出,BL作品藉由顛覆異性戀一男一女的情感關係,反抗傳統父權的性別權力設定。女性讀者凝視男男性愛與戀愛,滿足自己對完美親密關係的幻想或妄想,形成從讀者、創作者、消費者和產業從業者,幾乎都是生理女性的獨特群體。

日本學者東園子稱BL創作展現「不服從的想像力」,就算沒有明確反抗父權的意圖,「女性寫給女性看的性幻想」也可以單純享受玩弄、顛覆正典角色設定的惡趣味。

BL在台灣:從同人誌、微型出版與租書店說起
Fill 1
漫畫小說租書店曾是大眾文化的傳播據點。台灣一度有高達4,000多家租書店,然而紙本閱讀逐年沒落,目前僅餘250多間。(攝影/謝佩穎)
漫畫小說租書店曾是大眾文化的傳播據點。台灣一度有高達4,000多家租書店,然而紙本閱讀逐年沒落,目前僅餘250多間。(攝影/謝佩穎)
1980年代末期,日本動漫文化隨著台灣解嚴、盜版盛行大量輸入台灣,同人誌、二創與BL
「同人誌」是非商業性的同好創作載體,類似自費出版概念,包括漫畫、小說、遊戲等媒介。「二創」指「有所本的平行或延伸故事」,為一種創作形式。「BL」是專指以男男感情、性愛為主題的作品。
作品等相關文化開始在小眾間流傳。然而,如同1990年代同性戀在台灣主流社會仍是禁忌話題,喜歡BL的腐女族群長期處在深櫃中。

「像是一種祕密宗教,很多資訊口耳相傳,遇到同好會互相確認,喔,你有在看『那個』。」資深BL文化研究者Miyako從1980年代末期起,深入參與台灣同人活動現場,並持續投入創作、翻譯、編輯等多元角色至今。她接受《報導者》採訪,介紹台灣承襲日本的BL同人熱潮:1990年代初期,許多年輕女性以當時剛成立的各高中、大學動漫社團為尋找同好的場域,交流彼此對男男愛戀的想像,也獨自或組隊製作同人誌、寫畫二創,並在同好交流場合販售同人誌。台北車站附近的千業快速影印社,就是這類同人社團印製「本本」的主要去處。

非商業的同人誌,為當時還不能搬上檯面的BL內容提供交流的載體與管道,也開啟微型出版的潮流;二創的解構與歪讀
Miyako解釋,「二創」可以視為讀者對於原作的不同解讀,可能是基於對原作的熱愛,或者是想釐清原作沒有描寫清楚的情節及故事。業餘創作者在「歪讀」的過程中提供創意、想像與觀點。與完全沒有創意能動性的「盜版」為不同概念。
,則降低創作門檻,綻放另類說故事的趣味。互相推波助瀾下,從霹靂布袋戲同人二創到原創故事,女性創作者與讀者紛紛投入,打造女性向的「男男愛戀」想像。有言情小說出版社嗅到這股趨勢與商機,開發相關類型寫手,讓BL逐漸走向商業化。

Miyako認為,台灣第一本商業BL小說,可能是1994年出版、由莊雅婷(筆名「椏亭」)創作的《火的朝代》,描述隋煬帝楊廣與宦官蘭石之間的愛情。這種顛覆正典、稗官野史式的故事,實踐二創「解構、歪讀」歷史的精神,在BL一詞尚未確立的當時,算是「具備BL意識」的作品。

同一時期,BBS和各種網路論壇興起,網上發布連載作品擴散快速,大幅改變了文字出版的方式,BL同好交流不再限於小團體。當時紅遍校園的作家痞子蔡作品《第一次親密接觸》,1998年開始在成功大學BBS連載,但是由作家「毒蓮花」所創作的天宇布袋戲BL二創小說《星辰墜落》,比痞子蔡還要早一年,就在成大「夢之大地」BBS同人版上連載。

而1990年代至2010年風行台灣的租書店,更是許多人接觸動漫與言情、武俠小說等大眾文學的起點。相較目前全台灣租書店僅餘250多間
根據2025年5月財政部統計,小說、漫畫及雜誌出租業營利家數為252間。
,2000年代初期曾有4,000多家租書店,出版業光是供應租書店需求,就能維持印量基本盤。「當時圖書銷售生態,跟現在完全不一樣。」Miyako解釋。

在這樣的閱讀市場中,出版社相繼推出BL書系、租書店也設置相對應的BL作品專屬櫃位,BL逐漸成為可被辨識的大眾文學類型。

文學網站雨後春筍,華語圈腐女線上相認

同為華文圈,中國也在1990年代受到日本文化輸入的啟蒙,以日語漢字將BL類型作品稱作「耽美」(danmei)。不過Miyako認為,真正對中國讀者發揮影響力的還是台灣作品:

「比如說,當年游素蘭作品《火王》盜版在中國大賣,很多中國讀者認為那是他們接觸BL的起點,即使游素蘭表示創作時原本沒有帶著BL的意圖。若再加上其他日本BL同人、布袋戲BL同人等作品的交流,可以說,中國腐女對BL意識的啟蒙,大多是來自台灣。」

2000年代,因網路發展之賜,線上文學網站成為兩岸腐女得以密切交流的土壤。例如2000年成立的台灣「鮮文學網」(簡稱「鮮網」)、2002年中國「起點中文網」、2003年北京晉江網路科技公司創立的「晉江文學城」,是其中規模最完整的華語網路文學網站。相對傳統圖書受到嚴格的內容管理,草創的線上文學網站等同自由的創作天堂。早中國一步發展的台灣網路文學,大量被轉成簡體中文.txt檔,轉載於各類盜文網站。

Miyako分析,2000年代初期能夠使用網路、發表長篇文章的中國人,屬於文化資本較高的社會階層,或者在重點高校(大學)就讀的學生,「可能就是前10%的那些人。」

「當時網上相遇,不會去問你是中國、台灣,還是馬華人,反正都是使用華文創作的腐女。我們都是被壓抑的、隱性的族群,最重要的事情是找到同好、辨認彼此,然後交流喜歡的作品,不會去談政治的東西。」例如,1998年在網路連載的《北京故事》
原著在2001年由香港導演關錦鵬改編為電影《藍宇》
,受到兩岸腐女一致好評。
2004年,中國首度對網路文學執行「掃黃打非」
「掃黃打非」為中國長年以來的一項執法口號。掃黃即指「掃蕩色情訊息」、打非則指「打擊非法出版物」。2014年以後,多次發起大規模針對網路與出版的掃蕩行動,也被認為是中國維穩政策的一環。
,被認定為淫穢色情的耽美內容也是打擊對象之一,部分作者因此轉戰台灣鮮網,繼續發表尺度大膽的作品,甚至為台灣網文注入新意。中國作者在鮮網、晉江發表的作品,是2010年代以前,台灣耽美言情小說市場的重要稿源。
生態反轉,中國古風耽美席捲腐圈
然而,2014年鮮網發生財務問題惡性倒閉,網站無預警關閉,許多作品一夕消失
不過,有部分網友自發搶救鮮網作品建檔。
。BL在台灣、中國的發展生態,開始反轉。

鮮網倒閉,原有的作者與讀者,面臨無處可閱讀、發表的窘境,於是移轉到已商業化的中國晉江文學網、Lofter等網文網站。

台灣作家ami亞海
筆名,其作品產量穩定,2025年最新出版職場BL小說《我的綠色乖乖》入選德國法蘭克福書展、多元成家題材小說《拼裝家庭》入圍2025首爾國際書展,可以說是輕小說進軍國際市場的「台灣隊」代表。
向《報導者》表示:
「台灣BL跟中國BL的死亡交叉點大概在2014年左右。大家就都移去晉江看文章。到現在我會在噗浪上看到一些『小年輕』說:『我從小就是看晉江文學網的BL長大,我都不知道台灣有人在寫BL。』」

ami亞海從日本漫畫《獵人》同人誌「入坑」BL,2005年左右投入BL小說創作,當時還是大學生的她,先是在BBS發表文章,後獲得出版社青睞,至今出版20多部BL作品。

她也是在鮮網倒閉後,被中國作品吸引的讀者,對中國作者的多產與類型創作力印象深刻。「他們一天可以寫一萬多字,那時沒有ChatGPT耶。為了要長期長篇連載,就得跳脫小情小愛,在故事中加進國仇家恨、星際、機甲
即「機動裝甲」,大型戰爭機器人。一般出現在科幻或超現實的動畫、遊戲和小說文體中。
,還有匪夷所思的奇思妙想。必須承認,那個時候的中國網路文學真的很強。」
Fill 1
Fill 1
Fill 1
Fill 1
Fill 1
Fill 1
12
作家ami亞海從日本漫畫《獵人》同人誌「入坑」BL,2005年起投入BL類型小說創作。(攝影/謝佩穎)
另一位台灣作家黑蛋白
筆名,著有多部BL小說,包括《飛鴿交友須謹慎》、《One Night Stop》等。
也是2000年代初期念大學時,受日本的耽美漫畫影響,隨後開始在大B版連載原創作品,後來曾在鮮網、海棠等不同平台連載小說,也是少數台灣耽美小說家,致力撰寫古風題材的作者。在她的觀察中,鮮網一度幫晉江「養」了不少作者。後來中國的晉江文學城、起點中文網陸續崛起,這批作者回到中國網站連載,大量發展以架空歷史為背景的古風耽美作品,培養出不少穩定粉絲。

晉江文學城成立於2003年,最知名的中國作品,要數筆名「墨香銅臭」所創作的《魔道祖師》。Miyako認為,「這類『中華風玄幻武俠BL小說』,應該受到台灣布袋戲同人作品影響。」

格局恢宏vs.小清新:現實如何影響文學和社群

「中耽」大江大海的歷史格局、更新頻繁的巨量產製,對比「台耽」的都市小清新,各自發展出吸引對岸同好的作品。不論歪讀或腦補,讀者回饋踴躍,也是台灣作家喜歡在中國網路論壇發表作品的原因之一。

「在Lofter上面隨便發一篇文,都會有不少留言,」ami亞海說。鮮網倒閉後,有一段時間台灣的讀者不知道何處看文,作者也無法收到回饋,中國讀者在網路上與作者互動熱烈,對於創作者而言是鼓勵,甚至有中國讀者直接跟她跨海訂購作品。

黑蛋白同樣經歷過那段黃金時期。她曾在海棠文學網連載古風小說《飛鴿交友須謹慎》,講述大齡單身、渴望戀愛的一名鄉下師爺,透過飛鴿傳書交筆友,彷彿古代的交友軟體一樣跟各種男子碰面、交換畫像,隨後發生的戀愛喜劇。故事引起不少讀者迴響,並在台灣、中國販售實體小說。

「但當時中國社群也愈來愈讓我畏縮。字字句句都要斟酌。如果你是需要讀者每次都回覆你、給很多情緒反饋的話,中國讀者這方面很好;但要是踩到他們的雷點,那個反噬的力道是難以承受的。這也是我後來慢慢不用微博的原因。」黑蛋白說:「他們的熱情很危險。不只是說教,而是一種家長式的,不喜歡的地方就一定要表達給你,如果你不接受,就是不聽勸。」
政治環境差異會不會影響內容取向呢?台灣BL作家Kuruma
筆名,著有小說《鯨鯢》、《純情夢》等,作品特色為具有明顯的政治寓言。
接受《報導者》書面採訪指出,以內容來說,台灣與中國都有好作品,但細微的差別來自生長環境的差異,有些價值觀會在很細節的地方表現:「中國作品鋪陳宏偉,但人多、競爭壓力大的現實常常會內化進作品裡去,無論題材是古代宮廷文,商業競爭文,演藝事業文,科幻文,比較、勝出、復仇等情節往往成為主軸。」

Kuruma認為,台灣作品當然也有自己要處理的壓力,但較著重在自己與他人、社會的關係變化,無論是親情、友情、愛情,很多作者都很努力在寫「變化」與「平衡」,這是很細微的東西,所以也有人會說「格局小」。

「更基本一點的當然就是,他們的故事再怎麼寫都不能寫政治,不能批判政府或其施行的社會主軸,這些都是兩邊作品設定背景會截然不同的根本原因。」
兩岸耽美出版市場互相依賴
網路文學商業化後,要讓作品能見度提升,開拓出版管道是關鍵。一份關於中國網絡原創耽美小說的研究
吳寒勁(2017),異托邦的建構:中國大陸網絡原創耽美小說研究(2001-2015)。新竹清華大學中文研究所碩士論文。
指出,由於中國的出版品須通過審查制度,才能申請書號上市等限制,網路人氣作品往往不採紙本出版,直接出售IP
原意為智慧財產權(Intellectual Property),此處指智財權 文本,可授權改編成跨媒體製作,包含電影、廣電劇集或節目、遊戲等等。
改編為影視作品,或者少數在台灣商業出版。

中國作者希望作品避免過度刪減而來台出版,台灣出版社則在內需有限之下,需要開拓作品稿源與消費者──消費人口懸殊、政治環境相異的中國與台灣,弔詭地在耽美出版產業形成各自依賴對岸的狀況。

例如,平心出版社出版《魔道祖師》台灣繁體版,收錄未刪減的完整段落與中版沒有的番外篇,引起中國讀者趨之若騖訂購。

還有熟悉兩岸出版運作、不願具名的受訪者透露,台灣的出版商會接下代印或裝幀中國同人誌、商業BL書籍的業務,再透過物流與經銷商將成品回送到中國銷售;也有台灣出版社印製的書籍(不論作者來自中國或台灣),刻意採取橫排簡體中文,而不是台灣讀者習慣的直排繁體中文,以中國讀者需求為優先;若是中國作者的作品,則經常在不改寫中國用語
如:公交車、領導等詞。
以適應台灣本地用法的狀況下,直接簡轉繁呈現。

該受訪者指出,由於台灣禁止中資投資經營出版業,關鍵產業環節需要委由隱藏的在地代理人處理,海棠文學城可能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成為想要「寫肉文」的中國作者的「出版避難地」。

然而,中國端模糊的審查標準與管制,始終存在從業者無法確實掌握的灰色地帶。身兼BL小說創作者與平面設計師的黃思蜜,在10年前創辦獨立出版社「留守番」,以專門出版具設計質感的華文BL出版品為創業理念。她曾經接過中國作者委託設計封面,也曾透過微博上找到的經銷商,進行自家出版品在中國端的預購、銷售、宣傳,「但是他們都用化名,有時帳號還會消失。」

「掃黃打非」大刀閹割:中國政治緊縮、壓抑性別多元,阻斷兩岸腐女交流

雖然網路文學閱讀人口、喜愛耽美作品的讀者持續增加,但2014年之後,中國掃黃打非的力度有增無減,政治環境趨向保守極權、性別多元活動空間緊縮。這股國家打壓的力道,也影響耽美類型影視、作品與網路言論。

晉江文學城原本的「耽美」分類變成「純愛」,被讀者稱為「閹割的BL」;與電視劇改編風潮
2015年左右,中國影視圈掀起將熱門耽美小說改編成電視劇的風潮,例如《琅琊榜》、網路戲劇《上癮》,後者有大量同性情慾描述,在上映數天後遭到下架。
墨香銅臭經典作《魔道祖師》改編的《陳情令》、晉江作者Priest作品《天涯客》改編的《山河令》皆叫好叫座,但BL情節往往淡化為兄弟情。
平行出現的,是直接抓捕作者。其中最嚴重的案例,是筆名「天一」的作者在2018年被重判監禁10年,其作品《攻占》
實體書由海棠文學城母公司龍馬文化出版。
,被控含有大量色情場面描寫。2021年,中國政府實施「耽改」政策,整肅影劇男男戀內容,原著的耽美元素須轉為「兄弟情」。

這樣的政治氛圍,跨海波及到台灣BL作者與出版商。

2019年5月,留守番出版中國作家薇諾拉(金十四釵)的小說《醉死當塗》繁體版,由於情節涉及中國人在言語上「吃台灣人豆腐」,與作者協調後,在繁中版改動部份文字,以符合台灣讀者習慣。然而出版之後隔年,卻遭到中國讀者發現繁中版用詞差異,在微博「炎上」出版社,甚至該作者反咬留守番未經過同意改動字詞。

雖然留守番發出聲明指出,《醉死當塗》更動的字句段落,皆有在出版前詳實告知作者,並取得同意,一切溝通有通訊軟體對話內容為憑,然而,網路攻擊一路升溫為逼迫政治表態。「我們還被中國讀者tag,問我支不支持『一個中國』,」黃思蜜氣憤地說。

黃思蜜表示,10年前剛創辦「留守番」,對於值得出版的「好作品」標準,沒有分台灣、中國;然而在「被台獨」事件後,她決定不再冒政治風險,將原本預計出版的其他7部中國作品全部解約,改為引進歐美、韓國的作品翻譯出版,並將華文出版方向聚焦於開發製作優質的台灣、香港作品
留守番出版台灣漫畫創作者「每日青菜」作品《Day Off》,清新的職場BL戀愛故事獲得書市好評,至今賣出10國外語版權;2025年初,出版香港創作者「港腐女學」的長篇漫畫《神在呢喃什麼?》,描述香港九龍廟街一位年輕算命師,與神秘客人的邂逅和情愫。
Fill 1
留守番出版社總編輯黃思蜜在遭遇中國讀者網上惡意攻擊後,放棄出版中國作品與市場。(攝影/謝佩穎)
留守番出版社總編輯黃思蜜在遭遇中國讀者網上惡意攻擊後,放棄出版中國作品與市場。(攝影/謝佩穎)

ami亞海舉自行出版的《我只在乎你》為例──這是一部以台灣政治幕僚職場為背景的BL小說──在文章被轉載到中國網站後,「發現自己在討論區被專門討論『千萬不能看這個作者,她是深綠的』。」

後來,ami亞海的另一部作品《拼裝家庭》在2020年由中國的影視製作公司買下影視改編權,合約條文中明確要求作者,不得有違反中華人民共和國政策的言行,「特別是涉及國內外歷史、政治、外交、民族及祖國統一、領土完整等方面的敏感爭議問題。」最後這部內容涉及多元成家主題的小說,在合約到期前,都沒有完成影視化。ami亞海說,依照中國近年對多元性別的態度,「我們也是判斷應該拍不成啦。」

至於黑蛋白,雖然沒有直接遭受網路言論攻擊,但她說,中國社群言論字字句句都要斟酌:

「我沒辦法掌握那個紅線,在過程中明白,兩岸生活環境完全不同。」
如何保衛妄想的自由

回到海棠文學城事件,在中國高度人治、資訊不公開的情況下,抓捕耽美作者,是直接打壓耽美言論,還是導因於趨利執法?對於曾喜歡中國耽美作品的台灣腐女而言,海棠案激發出對中國政權的認識與危機意識。

「這就是很政治的問題呀,主要是中國不願意做圖書分級,那樣一來,政府就不能恣意審查、不好管控了。」

台灣人權促進會執委、律師郭怡青回應海棠案時如此指出。她認為,針對情色內容,用圖書分級制度就可以處理,為什麼要用刑事或者是行政拘留的手段?

郭怡青讀台灣大學法律學系時,是台大卡漫社草創社員之一,自稱「腐齡資深」,甚至還因此鑽研日文、發展中日翻譯的第二專長。雖然從日本動漫「入腐坑」,但郭怡青2001年之後在朋友介紹下,開始讀「鮮網」,接觸中耽小說,特別嗜讀以古代中國為背景的作品。

「看到中耽一直被『閹割』,就很氣中共政權。這明顯是在打壓女性的審美啊。我在自己的微博上寫了一些批評,後來帳號就被封了,」郭怡青說。

郭怡青以法律專業和性別運動者的角度,提醒台灣的BL作者:「如果真的想要去發展,要看清楚那邊的政治環境。」她以過去和中國維權律師交流的經驗類比,因為中國政治與市場,有諸多不確定與灰色地帶,隨意冠一個尋釁滋事罪就可以定罪,海棠案突顯中國政府帶頭性別歧視、打壓創作,台灣作者不可不慎。

今年初,中國再度傳出跨省取締抓捕海棠網作者。其時,台灣作家也發起罷免不適任立委連署,李靡靡(筆名)是參與連署的13位BL作家當中,最積極表態的一位。連續數個月,她在台北市大安區頂著豔陽或大雨,參與街頭擺攤志工:「2019年香港反送中之後,我就很少看中國作品了。」

在連署作家發起的「筆桿接力大罷免」網路串連中,李靡靡寫了一個BL故事《職業操守》,把志工經驗融入小說,夾帶形形色色的街頭觀察。現實的行動,是保衛妄想繼續在創作中恣意生長的必要條件,這或許是海棠案給台灣腐女的重要提醒。

中國與台灣網路耽美文學大事記

2000年

台灣「鮮文學網」成立

最早以台灣用戶為主,後來吸引不少中國寫手,培養出大量耽美作家。

2002年

中國「起點中文網」成立

2003年

中國「晉江文學城」成立

2014年

黃金交叉與掃黃打非

台灣「鮮文學網」經營不善倒閉,中國與台灣的網路耽美平台進入黃金交叉。

中國「掃黃打非」行動,針對晉江與起點等網路論壇搜查;數個論壇開始增加對色情內容的限制。

2015年

台灣「海棠文學網」成立

因應掃黃打非,海棠成為中國作者與讀者另一個「逃難」論壇。

2018年1月

「現象級」小說《魔道祖師》完結

中國作者「墨香銅臭」2015年起在晉江文學城連載的小説《魔道祖師》完結。該作品至今仍在晉江「純愛小說」排行榜上前20名,並發行超過11種語言,亦改編成漫畫、影劇等多種產品,為中國耽美「現象級」作品之最。

2018年10月

天一案:首位中國耽美作家被捕

中國作者「天一」因「製作、販賣淫穢物品牟利罪」判處10年半有期徒刑,為第一起耽美作家被捕事件。

2019年6月

改編自《魔道祖師》的電視劇《陳情令》開播

開創中國耽美劇的黃金時期。不僅捧紅劇中演員,騰訊總播放量亦超過百億。

2019年8月

《魔道祖師》作者被捕

中國再次針對網文「掃黃打非」,包括晉江在內的網路論壇負責人再次遭約談,並要求網站停運15天。「墨香銅臭」因「非法經營罪」遭逮捕,當局未對外公布刑責。

2021年9月

中國廣電總局頒布耽美禁令

改編自《天涯客》的《山河令》成為最後一部公播耽美劇。

2024年6月

中國第一波海棠大抓捕

安徽省警方「遠洋捕撈」,約有數十名作者遭約談、居留,其中最高被判5年。

2025年1月

中國第二波海棠大抓捕

甘肅省警方「遠洋捕撈」數十名作者,多案仍在調查中。

用行動支持報導者

獨立的精神,是自由思想的條件。獨立的媒體,才能守護公共領域,讓自由的討論和真相浮現。

在艱困的媒體環境,《報導者》堅持以非營利組織的模式投入公共領域的調查與深度報導。我們透過讀者的贊助支持來營運,不仰賴商業廣告置入,在獨立自主的前提下,穿梭在各項重要公共議題中。

你的支持能幫助《報導者》持續追蹤國內外新聞事件的真相,邀請你加入 3 種支持方案,和我們一起推動這場媒體小革命。

本文依 CC 創用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3.0台灣授權條款釋出

有你才有報導者
有你才有報導者

這篇文章的完成有賴讀者的贊助支持,我們以非營利模式運作,

邀請你加入 3 種支持方案,讓報導者能夠走更長遠的路。

瞭解更多

有你才有報導者

這篇文章有賴讀者的贊助完成,我們以非營利模式運作,邀請你加入 3 種支持方案,讓我們能走更長遠的路。

瞭解更多

報導者支持方案上線,用你的方式支持報導者!

瞭解更多

開創組織永續經營之路
報導者支持方案上線,用你的方式支持報導者!

瞭解更多

即時追蹤最新報導
即時追蹤最新報導

開啟文章推播功能得到報導者第一手消息!

開啟通知

即時追蹤最新報導

開啟文章推播功能得到報導者第一手消息!

開啟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