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山林解禁,相關配套卻沒跟上。5縣市訂定地方自治條例管理登山運動,要求民眾分攤救難成本,對於促進登山安全、降低事故發生的願景卻成效甚微,且規管商業團的主管機關和法條至今還懸而未決⋯⋯
後疫情時代,社群媒體上的登山美照湧現,民眾對「網紅山」趨之若鶩,隨之增加的山域事故卻令負責搜救的消防單位苦不堪言。不受主管機關規範的台灣商業登山產業,也成為山域安全隱憂。
2020新聞事件一波波襲來,不斷考驗我們對世界的適應。《報導者》攝影團隊與合作夥伴依舊帶著鏡頭走進現場,盡力呈現一整年台灣在時間與空間的視野,關注人們的處遇與公共議題的影響力。
台灣去年宣示山林開放,但要命的是,台灣登山客對於「排泄物」處理,從20年前就沒什麼正確認知。高山地區不如人們想像,可以「自然分解」一切。排泄物、衛生紙,正大量汙染土地、水源,扭轉山林風景。
人類新興傳染病有超過7成是接觸野生動物所導致,當山林開放,台灣迫切需要的,是教導人與野生動物界線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