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 × 開放 × 非營利
訂閱
贊助
最新
深度專題
國際兩岸
人權司法
政治社會
醫療健康
環境永續
經濟產業
文化生活
教育校園
贊助
登入
home
首頁
schedule
最新
bookmark
我的書籤
menu
選單
#德國
Fill 1
評論
林佳和/轉型正義如何處理「加害人」?從各國經驗看台灣的制度設計與實踐
台灣推動轉型正義至今,最大爭議之一是該如何處理「加害人」?是該著重刑事追訴?還是尋求關係修復?作者以各國經驗指出,答案往往並非二選一,而是在考量社會脈絡與現實條件後的選擇與實踐。
2023.9.19
白色恐怖
轉型正義
政府國會
司法
德國
歷史
波蘭
拉丁美洲
Fill 1
評論
黃哲翰/深入德國托育風暴核心:高齡化社會為何成為「厭孩之國」?
加班、不生、再老化!在高齡社會的衰退螺旋、反育兒的經濟邏輯下,德國何以成為「戒除小孩」、「與孩為敵」的社會?專家智庫們想用「解放媽媽去工作」當解方,有用嗎?
2023.9.4
血汗勞工
教育
性別平權
高齡老人
德國
兒少
經濟
育兒
家庭
少子化
Fill 1
評論
黃哲翰/德國幼教神話崩潰中?師資和家長雙重過勞的「黑色托兒所」
「學前教育發源地」德國,近來竟爆出一連串托兒所和幼兒園虐童、甚至缺乏教師人力到高達6成必須縮短托育時間的亂象,過勞家長的育兒生活幾成噩夢。原因除了疫情、戰爭,還有更深層的危機⋯⋯
2023.9.4
血汗勞工
教育
政治政策
兒童虐待
德國
兒少
育兒
霸凌
Fill 1
評論
房慧真/迎向當前與骷髏共舞的誘惑──導讀史奈德《民族重建》
族裔群體是民族原形?曾組成混合式民族聯邦的波蘭、立陶宛、白羅斯與烏克蘭,為何在民族國家崛起後爭戰不休,甚至血腥上演族群清洗?史奈德在《民族重建》中,細緻還原這四個民族追求新生的旅程。
2023.6.8
歐洲
德國
認同
俄羅斯
烏克蘭
書摘
國際關係
歷史
波蘭
共產黨
立陶宛
納粹
戰爭
Fill 1
評論
阿潑/《歐洲鬼地方》:沉默之下,亟欲訴說的傷口
在一個迷信怪力亂神動盪不安的社會,「鬼魂往往有話要說。」如果歷史幽靈在21世紀的今天,再次騷動呢?伴隨這個國家產生傷口的一切,是否真的消失了?思索轉型正義的同時,我們必須傾聽鬼魂的聲音。
2023.3.13
轉型正義
醫療
精神疾病
德國
社會觀察
心理
納粹
戰爭
Fill 1
國際兩岸
烏克蘭春季決戰前夕,德國遲到的「坦克援兵」來得及嗎?
在巨大的國際壓力與戰爭威脅下,德國總理蕭茲終於宣布提供烏克蘭迫切期待的世界頂尖的主戰坦克之一、德製「豹2式」戰車,並參加北約援烏的「坦克聯盟」。俄烏春季決戰十萬火急,接下來西方的軍援還會重複「豹2循環」嗎?
2023.1.31
時事
外交
美國
英國
德國
俄羅斯
烏克蘭
國際關係
波蘭
軍事
北約
戰爭
Hello World
Fill 1
評論
黃哲翰/德國總理的中國成癮症(上):從漢堡港到二十大,蕭茲為何頑固跳坑?
德國政壇與智庫普遍憂慮,若中國侵略台灣,西方必定發動經濟制裁,德國將重演因依賴俄羅斯能源的悲劇,甚至遭受經濟核爆。那為何總理蕭茲堅持帶企業團親訪三連任的習近平?
2022.11.22
中國
歐洲
能源
外交
政治政策
德國
經濟
俄羅斯
國際關係
歐盟
一帶一路
Fill 1
評論
黃哲翰/德國總理的中國成癮症(下):失去盟友信任的「機靈小豬」
德國聯合內閣分裂中?以外交部為首的擔憂意見,正加速擬定一套中國戰略以應對新冷戰趨勢及地緣戰略。總理蕭茲卻屢屢挖坑給盟友跳,就連歐盟內部也不斷抱怨德國政府的自私自利。
2022.11.22
中國
能源
外交
政治政策
德國
交通
經濟
烏克蘭
國際關係
歐盟
戰爭
一帶一路
Fill 1
評論
歷史學家對大屠殺的靈魂拷問:普通人一對一殺戮普通人,如何可能?
大屠殺令人心驚,是因為讓一位位普通人變成劊子手的因素與情境,未必那麼罕見。以《普通人》書中研究的第101後備警察營來說,執行納粹命令的第一線劊子手,就是普通的中年男子們⋯⋯
2022.11.13
人權
出版
德國
社會觀察
書摘
歷史
波蘭
納粹
Fill 1
評論
「不只哀悼」暴政史:德國的殖民者紀念碑,該推倒或留下?
本文為《不只哀悼:如果記憶有形狀》書摘,討論德國紀念碑裡潛藏的帝國殖民遺緒──經歷過二戰、戰後的德國,該如何面對帝國殖民時期所留下的非洲「殖民者」雕像?該拆除或留下,又該如何詮釋當年的文化記憶?
2022.8.17
轉型正義
文化資產
德國
非洲
文化
書摘
歷史
戰爭
不義遺址
1
2
3
4
5
6
…
9
pagedown
瞭解更多
瞭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