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 × 開放 × 非營利
訂閱
贊助
最新
深度專題
國際兩岸
人權司法
政治社會
醫療健康
環境永續
經濟產業
文化生活
教育校園
贊助
登入
home
首頁
schedule
最新
bookmark
我的書籤
menu
選單
#黎巴嫩
Fill 1
國際兩岸
以巴戰火不需要偉大的答案,只需要可被實現的小小慈悲──專訪以色列作家艾加・凱磊
「戰爭與社群媒體都有極端對立的性質,當兩者結合起來創造出的情境,使得現在網路上最容易受到攻擊的,不是挺巴勒斯坦或挺以色列,而是試著理解雙方的人。」
2023.11.6
出版
美國
以巴衝突
人物專訪
文學
宗教
中東
心理
國際關係
種族歧視
軍事
黎巴嫩
戰爭
伊朗
Fill 1
文化生活
敘利亞來的禁忌黨旗:阿拉伯之春前夕,大馬士革的火焰與鞋印
2009年,鎮宏從敘利亞帶回來的真主黨旗幟,在當時是為伊斯蘭兄弟撐腰、反美以等西方勢力的強力應援道具,如今反倒成了鎮壓人民、恐怖統治的爭議象徵。歷史巨輪在大馬士革留下的痕跡,如此具體又令人發麻。
2023.1.20
美國
音樂
以巴衝突
敘利亞
中東
黎巴嫩
戰爭
旅遊
Fill 1
國際兩岸
貝魯特大爆炸遺留的火種:黎巴嫩現場漫長的公民抵抗
還記得2020年那場震撼世界的貝魯特港口大爆炸嗎?20個月後,真相調查竟仍遙遙無期、無人承擔。獨立記者陳映妤於2022年4月重返黎巴嫩的重建現場,記錄那些活下來的人們,如何在無止盡的挫折失望中,找到團結自救的方法。
2022.6.9
消防員
選舉
災後重建
政治政策
以巴衝突
宗教
中東
追蹤報導
NGO
黎巴嫩
Fill 1
評論
戰地記者瑪麗.柯爾文:深入絕境,是因為相信報導能帶來改變
「待在布爾吉巴拉吉納的24個小時深深影響了瑪麗。那名年輕女子躺在路上、鮮血滲入泥土的景象,未曾從她腦海中抹去。其他記者可能會待在邊緣,在相對安全的距離之外發稿,但瑪麗不這麼做──她會走上前去。」在這本《深入絕境:戰地記者瑪麗.柯爾文的生與死》中,我們看到電影《私人戰爭》主角的實際人生。
2021.9.6
醫療
難民
英國
以巴衝突
敘利亞
書摘
媒體
軍事
黎巴嫩
Fill 1
評論
包修平/火箭與鐵穹之下,如何理解當前的「以巴衝突」?
以巴衝突再起,掩藏在火箭與鐵穹系統的煙硝火光之下,數十年未解的爭端到底是什麼?本文從以色列建國後,猶太人與巴勒斯坦人「此消彼漲」的領土與權力,並從社會、經濟、政策、國際局勢等角度分析雙方當前狀態⋯⋯
2021.5.18
人權
時事
以巴衝突
中東
社會觀察
國際關係
歷史
軍事
黎巴嫩
Fill 1
國際兩岸
大爆炸後的貝魯特街頭,黎巴嫩人談他們的憤怒和冀望
黎巴嫩首都貝魯特2,750噸硝酸銨大爆炸,引來全球關注。當地青年如何自發救災、要求政府改革?黎巴嫩還有那些政治經濟未爆彈,國際社會能否出手協助?
2020.8.6
難民
時事
社運
法國
防災
中東
經濟
國際關係
黎巴嫩
Fill 1
評論
林孟皇/《你只欠我一個道歉》:對話、真相揭露才能消弭仇恨
【法律人追劇】當大法官針對公開道歉處分再度討論,如同電影《你只欠我一個道歉》揭示,道歉形式外,更需關切的是仇恨與歧視言論。
2020.4.3
人權
司法
憲法
電影
中東
法律人追劇
黎巴嫩
Fill 1
國際兩岸
黎巴嫩Shatila一週觀察:即便身在難民營,也堅守齋戒
齋戒月,我在黎巴嫩首都南方,親身感受穆斯林在4萬人難民營裡的齋戒實踐。為什麼他們即便挺著虛弱的軀體也堅持守齋?
2019.6.17
難民
宗教
中東
黎巴嫩
Fill 1
評論
丁松青:從彼山到此山,愛將永遠長存
在大哥傑瑞和家人相繼過世後,我希望把目光放向未來而非過去,想像自己走完最後一程的時刻──加入我的祖先,到山的另一頭共享永恆的喜樂,屆時會是多美妙的旅程!
2018.12.24
原住民
宗教
家庭
書摘
黎巴嫩
Fill 1
國際兩岸
輪椅上的世界年度記者,蓋達、ISIS、真主黨都要他
在敘利亞當記者是在寫歷史,「你可能會死,但留下的報導是讓這個國家能夠往前的根本。」
2017.11.28
人權
ISIS
敘利亞
中東
言論自由
媒體
黎巴嫩
伊朗
1
瞭解更多
瞭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