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 × 開放 × 非營利
訂閱
贊助
最新
深度專題
國際兩岸
人權司法
政治社會
醫療健康
環境永續
經濟產業
文化生活
教育校園
贊助
登入
home
首頁
schedule
最新
bookmark
我的書籤
menu
選單
#土地徵收
Fill 1
評論
重返紹興和華光社區,《相信樹的人》:唯有樹能指向家曾在何處
房子被拆後,「樹是我唯一可以辨識這裡的標記。」經歷北市府不當迫遷、曾參與華光護樹行動的張小姐,說起社區裡那株梅樹,語氣深情而哀傷。《相信樹的人》記下這些人與樹互賴共生的故事。
2023.11.5
環境
都更
社運
政治政策
居住正義
拆遷
文化
書摘
歷史
台北
土地徵收
Fill 1
評論
邊界以外,都市未達──社子島的再領域化想像及掙扎
「我們是中華民國不愛、台北市毋顧的siā-á-tò共和國。」台大城鄉所所長康旻杰在《城中一座島》一書推薦序中,從社子島長者的喟嘆,寫出聚落掛著首都門牌,但卻如同都市異地的無奈,並反思地方發展的可能。
2023.10.4
都更
政治政策
居住正義
書摘
台北
土地徵收
房地產
Fill 1
Podcast
我不是偷錢賊!從華光社區到榕錦園區,迫遷十年過後,他們所經歷的傷與痛
本集,我們將聽見有人過著低收的日子,仍被國家追討不當得利至今;有人感嘆,老家變身高檔餐廳,自己卻難以進去消費。這些事,來到華光社區舊址打卡的遊客會知道嗎?
2022.11.8
都更
社運
政治政策
文化資產
居住正義
拆遷
台北
土地徵收
Fill 1
人權司法
沒有我們辛苦抗爭,後人也沒景點打卡──在華光社區和榕錦園區之間,那些被空白的聲音
華光社區迫遷抗爭曾在社運史上留下重要一頁,9年後,原地卻成為「一秒到京都」的榕錦時光生活園區,被提到最多的是修復建築師的名字。「當初是因為我們的血淚抗爭,才開啟文資保存的討論,現在是古蹟的古城牆那時本來都要拆掉的⋯⋯」
2022.11.2
都更
時事
社運
政治政策
文化資產
居住正義
拆遷
長照
台北
土地徵收
不義遺址
Fill 1
影像
讓位給航空城的生活與記憶──桃園機場第三跑道現身之前
桃園航空城,台灣戰後最大規模的區段徵收,為了擴建第三跑道的搬遷作業已然展開。遊子回鄉清掃祖厝準備搬遷,經營數十年的幼兒園關門,竹圍福海宮主神在此最後一次做壽⋯⋯。
2022.5.29
桃園
居住正義
拆遷
圖文故事
宗教
交通
家庭
社會觀察
攝影
民俗
土地徵收
Fill 1
影像
2021《報導者》年度照片選集:多走一步,示意有光
新興毒品與菸品、網際世界的虛實、土地與法律的探尋、森林與人性的拉扯、海洋漁業的追蹤、真相的挖掘⋯⋯在路徑上灑落些許數位銀鹽和記者意志,在那前方未明之處,示意有光。
2021.12.29
環境
香港
體育
人權
勞權
原住民
產業
教育
能源
緬甸
電影
科學
毒品
農業
藝術
海洋
防災
Tibet
漁業
公投
六四事件
攝影
心理
COVID-19
民俗
公衛
疫苗
LGBTQ+
土地徵收
軍事
電子煙
森林
盜伐
Fill 1
評論
【投書】修改《眷改條例》,請國防部停止標售珍貴國土
多年來,國防部依《眷改條例》陸續標售多筆大面積的眷村、營地國土,是否真符合立法之初照顧眷戶與現役軍人等目的?還是抵銷了政府打房的努力?
2021.3.18
政治政策
居住正義
土地徵收
軍事
Fill 1
影像
唐佐欣/那些反對社子島開發案的身影
在築起堤防、員山子分洪道啟用後,禁建50年的社子島有了重新發展的契機,然而政府擬訂的開發藍圖,對部分居民來說卻像一場惡夢,想像與現實的差距在哪?攝影者走進社子島村落,記錄當地生活樣貌與反對者的聲音。
2021.3.10
攝影工作坊
台北
土地徵收
Fill 1
政治社會
捷運TOD模式只是賺錢工具?──新北市三環六線願景的4個爭議和省思
新北捷運環狀線啟用,地方政府以「捷運蓋到哪、都更做到哪」口號大推TOD模式,欲帶動三環六線沿線的都更和開發。但TOD模式便利性背後,可能付出什麼代價?
2020.12.13
環境
都更
政府國會
居住正義
交通
讀者投稿
土地徵收
Fill 1
政治社會
反南鐵東移運動的矛與盾──安置、訴訟、自拆,從323戶剩2戶的最後頑抗
《報導者》深入反南鐵東移抗爭現場、進駐抗爭者家中,記錄拒遷戶如何在各方壓力下崩解。這場8年的反迫遷運動,是哪些官方策略與住戶內部矛盾,讓抗爭力量逐漸消散?
2020.9.19
台南
社運
政治政策
居住正義
拆遷
台鐵
交通
土地徵收
1
2
pagedown
瞭解更多
瞭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