贊助
深度 × 開放 × 非營利
贊助
訂閱
深度 × 開放 × 非營利
贊助
訂閱
深度 × 開放 × 非營利
評論
專題
攝影
多媒體
議題
#讀者投稿
Fill 1
人權.社會
從「機動保全」到「現金班保全」,那些被惡質保全公司剝削的底層勞工
保全業曾被列入違反勞動法規的高風險行業「黑名單」之一,在5月1日勞動節前夕,我們進一步檢視機動保全、現金班保全的工作處境,也看見他們如何透過組建工會,呼籲遏止削價競爭,期望走向正常、穩定的勞雇關係。
2022.4.29
血汗勞工
勞權
職業災害
工會
讀者投稿
公共安全
Fill 1
政經.產業
扭轉被焚燒的命運:新興二手衣產業如何讓舊衣絕處逢生?
二手衣產業近年動起來,開發轉售平台、自主回收舊衣、或創新製程想找解方,不過以上辦法都伴隨著成本上升。「為什麼要花錢支持二手衣」是消費者永恆的質問,業者和專家各以什麼答案回應、又遇到哪些瓶頸?
2022.2.14
環境
產業
經濟
讀者投稿
廢棄物
Fill 1
政經.產業
從遠征非洲到坐困「綢」城:舊衣回收產業,窮途中如何找路?
當你把舊衣放入灰色回收箱後,知道它們的歸處嗎?根據最新數據顯示,台灣一年有7.8噸以上衣物被回收,其中僅有不到1成在國內找到新主人,3成進了焚化爐,外銷之路則愈漸萎縮⋯⋯
2022.2.14
環境
中國
產業
非洲
經濟
讀者投稿
廢棄物
Fill 1
環境.教育
特有種光環變「致命」商機,澎湖章魚一斤喊價上千元、陷瀕危困境
長年深受饕客喜愛的澎湖特有種章魚,在生態破壞與過度捕撈下面臨滅絕危機。澎湖政府已設禁漁期多年,為何無助復育?還能怎麼做來留住一線生機?
2022.1.5
環境
動物保護
科學
澎湖
海洋
漁業
讀者投稿
Fill 1
環境.教育
想做原民生「第二個家」,大學原資中心卻陷入血汗助理與被邊緣化困境
為營造多元友善校園環境,教育部大力推動、超過9成大專校院都有設置原住民族學生資源中心,但人力編組、低薪、主管不理解原民文化等問題不斷累積,許多中心的專任助理認為,這形同在校園複製原住民族邊緣地位⋯⋯
2021.11.7
血汗勞工
勞權
原住民
教育
政治政策
認同
文化
種族歧視
薪資
讀者投稿
Fill 1
人權.社會
墓地不足、傳承斷裂──禁止火葬的穆斯林社群,在台遭遇殯葬困境
「每個在台的穆斯林都擔心自己的身後事。」禁止火葬的台灣伊斯蘭教社群,近年面臨公墓墓穴不足、殯葬管理員無人接班的困境。COVID-19疫情下,《傳染病防治法》規定確診過世者一律火化,更加深了他們的不安與危機感。
2021.9.22
拆遷
宗教
文化
社會觀察
COVID-19
讀者投稿
Fill 1
政經.產業
糾紛暴增、原創退位,群眾募資平台能否從爭議中再出發?
2011年,台灣首間群眾募資平台成立,集資產業發展至今進入第十年,坐擁上億商機,然而隨著爭議暴增與代理型提案變多,實則暗潮洶湧,挑戰劇增。
2021.9.5
中國
產業
司法
群眾募資
讀者投稿
Fill 1
環境.教育
「龍捲風就是我的定位」──劉清煌追風25年,補上台灣天災研究拼圖
「我想把這塊缺角補起來,讓台灣災害性天氣研究變成完整的拼圖!」留美歸國後,文化大學大氣科學系副教授劉清煌成為全台唯一追逐龍捲風的研究者,他翻閱史料分析案例、奔赴「怪風」災害現場調查,終於證明台灣的確有龍捲風,促使政府列入天災與災害補助。
2021.6.13
科學
人物專訪
防災
讀者投稿
Fill 1
人權.社會
遁地「忍者龜」的幽暗危機:下水道工安事故增多,誰來重視?
去年12月台灣接連發生兩起下水道工程重大工安意外,奪走3條人命。儘管政府早已訂立SOP、舉辦職安訓練,為何工程現場仍無法完全落實?職災法修法,能否提供更多保障?
2021.3.23
血汗勞工
勞權
時事
職業災害
讀者投稿
工安
Fill 1
人權.社會
我有小孩,我想念書:中學生小媽媽與自我實現的距離
經學校通報的未成年懷孕學生,每5人就有1人休學,但還有更多「家醜不外揚」的黑數。在政府強化支持資源5年後,我們發現友善小媽媽的校園,不是做不到、只是「不敢說」…
2021.3.2
高中生
教育
育兒
社會觀察
親密關係
讀者投稿
1
2
3
4
5
pagedow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