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登入
專題
搜尋
攝影
書籤
多媒體
贊助
議題
訂閱
搜尋
搜尋
書籤
登入
評論
專題
攝影
多媒體
議題
#讀者投稿
Fill 1
國際.兩岸
號稱種族及性別平權的Google,為何在AI界掀起歧視的風暴?
Timnit Gebru「被離職」事件在美國科技界沸沸揚揚,作者觀察相關討論,認為矽谷仍對少數族裔和女性缺少信任和同理,另外許多人也指稱政治正確壓迫到言論自由,「黑人非裔女性」即不能評論?真是這樣嗎?
2020.12.28
時事
性別平權
科技
人工智慧
種族歧視
讀者投稿
Fill 1
環境.教育
捷運TOD模式只是賺錢工具?──新北市三環六線願景的4個爭議和省思
新北捷運環狀線啟用,地方政府以「捷運蓋到哪、都更做到哪」口號大推TOD模式,欲帶動三環六線沿線的都更和開發。但TOD模式便利性背後,可能付出什麼代價?
2020.12.13
環境
都更
政府國會
居住正義
交通
讀者投稿
土地徵收
Fill 1
國際.兩岸
盧昱宇,多曬太陽!
因自行蒐集、記錄中國群體性事件(即維權、抗爭),中國公民記者盧昱宇被判刑4年。今年6月出獄的他,想書寫自己做「非新聞」和被捕、關押時的經歷,而名字,就叫做《不正確的記憶》。
2020.12.9
中國
人權
社運
人物專訪
社群媒體
媒體
讀者投稿
Fill 1
環境.教育
台語正潮?流行文化領頭後,台語能走向正常化嗎?
近年《花甲男孩轉大人》、茄子蛋等流行影視音樂文化將台語推上年輕人的潮流,台灣七、八年級生目前不到3成講台語,台語要順勢借流行復興,最重要的不是教語言、而是教文化。
2020.11.17
戲劇
教育
音樂創作
文學
認同
文化
語言
讀者投稿
Fill 1
國際.兩岸
2020陸生返台實錄:走進桃園機場的那一刻,開始倒數計時
在台灣開放陸生就讀的第10年,碰上COVID-19疫情封關,本身即充滿政治空間的陸生族群,在兩岸間被拉扯得更劇烈。隨著北京暫停新的陸生赴台,這篇紀錄寫下時代註腳。
2020.10.29
中國
教育
政治政策
兩岸
防災
社會觀察
武漢肺炎
公衛
讀者投稿
Fill 1
政經.產業
傳統領域阻礙日月潭發展?孔雀園BOT案衝擊邵族祖靈祭祀
「我們不是要佔地為王,只是要宣告我們曾經居住在這裡。」日月潭孔雀園BOT案槓上邵族傳統領域,忽視開發對祖靈祭祀影響的環評報告、鄉民與縣府的反制,讓我們看見原住民諮商同意權長年遭受的輕忽與漠視。
2020.8.20
原住民
文化資產
傳統領域
讀者投稿
Fill 1
文化.藝術
當觀眾也「經歷」白色恐怖──劇場如何開啟社會對話?
劇場能為轉型正義帶來什麼對話可能?在參與式劇場與一人一故事劇場的演出中,我們發現了「不說教」的強大力量。
2020.2.27
白色恐怖
轉型正義
人權
教育
藝術
解嚴
認同
歷史
讀者投稿
Fill 1
人權.社會
擬真體驗、辯論、遊戲,轉型正義教育如何不再「被消音」?
面對「政治進入校園」的爭議,轉型正義成為許多教師避而不談的棘手議題,教育現場能用什麼方式讓白色恐怖、二二八等歷史重新回到學生眼前?
2020.2.27
白色恐怖
轉型正義
人權
教育
解嚴
國民黨
歷史
美麗島事件
讀者投稿
Fill 1
政經.產業
知本濕地光電案亂象:當原住民行使諮商同意權,投票設計卻爭議叢生
台東知本卡大地布部落投票通過在傳統領域設置光電專區,是第一個原住民部落依法針對大型土地開發案行使諮商同意權的案例,卻被族人提起投票無效的民事訴訟。為什麼?
2020.2.19
環境
台東
原住民
能源
動物保護
傳統領域
文化
讀者投稿
Fill 1
政經.產業
國民黨青年的愛與痛:在時代中逆風,他們如何思考後韓國瑜時代?
在本就不被黨內全盤接受的韓國瑜落敗後,國民黨青年還懷有什麼期待?他們被忽略的聲音在選後能否被正視?此刻這群青年做出的判斷與選擇,不只關係自己,也是攸關整個國民黨的未來。
2020.1.12
選舉
認同
國民黨
2020總統大選
韓國瑜
讀者投稿
1
2
3
4
pagedow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