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 × 開放 × 非營利
訂閱
贊助
最新
深度專題
國際兩岸
人權司法
政治社會
醫療健康
環境永續
經濟產業
文化生活
教育校園
贊助
登入
home
首頁
schedule
最新
bookmark
我的書籤
menu
選單
#電影不欣賞
Fill 1
評論
站著說故事102年──廖桑的Moviola立式剪接機
國家影視聽中心收藏了一台極有可能是台灣唯一的35毫米立式剪接機Moviola,由人稱廖桑的資深剪接師廖慶松捐贈。它所乘載的影史典故,還要從40年前,隨著梅爾.吉勃遜來台「打工」的經歷說起⋯⋯
2023.5.26
電影
科技
藝術
澳洲
文化
歷史
電影不欣賞
Fill 1
評論
港台早期的雙語電影:「方言」的類型化
六○年代港台電影接連打破「單語」類型、出現雙聲道,港片《南北合》系列探討南北方、國粵語之間的鴻溝;台片《龍山寺之戀》則是本省人與外省人的衝突與化解,但在「社會大同」說教主題之外,也紀錄身分認同的轉向時刻。
2023.4.28
香港
電影
認同
語言
電影不欣賞
Fill 1
文化生活
如夢似幻,如露亦如電──專訪台中萬代福影城老闆黃炳熙
一部電影播13年、被老友稱為「找不到比他更愛電影的人」,黃炳熙曾經手握十幾家戲院,以獨到排片眼光讓戲院起死回生,卻終究不敵房地產炒作的大浪。如今舊時光不再,比起賺錢更重要的事情是傳承。
2023.2.17
產業
電影
人物專訪
文化
歷史
電影不欣賞
Fill 1
文化生活
人與電影的內在關係:專訪《少年吔,安啦!》導演徐小明
1992年上映的《少年吔,安啦!》被譽為「台灣黑幫電影神作」。30年後數位修復版上映,引起觀影熱潮。本文專訪導演徐小明,從他的回憶出發,回想當時的電影製作環境,也回顧他對這部經典電影的創作理念。
2023.1.27
導演
電影
人物專訪
藝術
電影不欣賞
Fill 1
評論
張亦絢/有人掉下去了:談《不一樣的月光:尋找沙韻》
《不一樣的月光》是今年甫獲金馬獎最佳導演獎的陳潔瑤在11年前的作品。在活潑的調性外,張亦絢看見陳潔瑤解構「古莎韻事件」的巧思,也照映出當時本該青春的莎韻、與失去的部分⋯⋯
2022.12.9
原住民
日本
電影
文化
歷史
電影不欣賞
Fill 1
評論
不是先知也不是賭徒──專訪春暉影業陳俊榮
在影癡心中佔一席之地的「春暉電影台」,老闆何人?從經營戲院、跑影展買片到成立電影公司、投資國片,陳俊榮一直跑在電影產業的前面,卻也因事務龐雜引發財務危機。即便大起大落,他仍持續走在電影發行的路上……
2022.11.25
紀錄片
出版
產業
電影
人物專訪
歷史
電影不欣賞
Fill 1
評論
回看台灣新電影浪潮,因為我們一無所知才有力量──詹宏志口述訪談
「其他人都以為我真的對電影有熱情,其實沒有。」從電影產業副刊編輯、擔任製片、起草另一種電影宣言到為新電影奔走募資,PChome董事長詹宏志40年過後回頭看,道出不為人知的視角⋯⋯
2022.10.28
產業
電影
人物專訪
文化
歷史
媒體
電影不欣賞
動畫
Fill 1
評論
廖偉棠/花果飄零處,荷戟獨徬徨
拿下第58屆金馬獎最佳導演的《花果飄零》,是在香港看不見的「香港電影」,羅卓瑤以自由的姿態,拍攝沉重的革命題材。香港詩人廖偉棠在此片中,看見羅卓瑤技術選擇的隱喻性,及其藝術取態如何與當今香港人的堅持相合。
2022.9.23
香港
中國
社運
電影
金馬獎
藝術
認同
反送中
歷史
電影不欣賞
Fill 1
評論
我不是「削蘋果」烈士:成為出版人之前的電影事──專訪作家陳雨航
人稱「航叔」的陳雨航,愛電影成執拗。他曾在《工商時報》以全版篇幅刊登一部電影的影評、曾當記者報導影業真實,也曾創辦電影雜誌,更是行走的電影活辭典。對於1983年的削蘋果事件,他有話要說。
2022.8.26
出版
產業
電影
人物專訪
文化
歷史
電影不欣賞
Fill 1
評論
紀錄片《後現代韓國》的記憶重製與媒介遊戲
曾作為政宣傳聲筒的韓國廣播電視台(KBS),在2021年製作了紀錄片《後現代韓國》。導演李泰雄透過80至90年代的資料片、3D模擬動畫、古裝武俠劇片段與電玩畫面等媒介拼貼,點出韓國社會對於日本的集體情結及其對戰後現代化進程的焦慮。
2022.7.29
導演
紀錄片
日本
韓國
建築
社會觀察
歷史
媒體
電影不欣賞
1
2
pagedow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