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 × 開放 × 非營利
訂閱
贊助
最新
深度專題
國際兩岸
人權司法
政治社會
醫療健康
環境永續
經濟產業
文化生活
教育校園
贊助
登入
home
首頁
schedule
最新
bookmark
我的書籤
menu
選單
#電影不欣賞
Fill 1
評論
敦北民生走六遍,楊德昌電影場景之旅
楊德昌導演的故事未曾走出台北,他留下來的八又四分之一部作品中,更有6部在敦北商圈取景。40年後再走過取景現場,我們看見楊導在社會劇烈變革的台北,定格了哪些時代的風景?
2023.10.6
導演
電影
文化
歷史
台北
電影不欣賞
Fill 1
評論
1994年的楊德昌,與他們的《獨立時代》──訪演員鄧安寧、陳湘琪、陳以文
《獨立時代》在1994年問世,是楊德昌「台北三部曲」的起點,也是其電影風格轉向的轉捩點。本文專訪該片三位演員:鄧安寧、陳湘琪、陳以文,將記憶重回九〇年代,談他們各自對楊德昌的印象。
2023.9.1
導演
戲劇
電影
人物專訪
藝術
電影不欣賞
Fill 1
評論
台男的狂八〇新電影?──在侯孝賢與楊德昌下面的風景
八○年代新電影常是男人彼此相聚,甚至想霸道占據的新領域。幸運的是侯孝賢和楊德昌固然樂於結夥革命、提攜後進,但始終更忠於自己的聲音。我總感覺,對他們來說,那條沒人走過,甚至沒人想過該怎麼走的路,才是我們台灣人、我們電影人更該闖的路。
2023.8.4
同性戀
導演
性別平權
電影
歷史
電影不欣賞
Fill 1
評論
台灣新電影的女性主義麻煩與苦女再現
女性受苦是男導演改編作品中的常見主題,過往多有論文以男性凝視批判之。作者則以這些電影中的「廢男」與「惡女」形象,指出在女性主義電影批評又多走了這麼多年的今天,對於新電影的性別分析應該有更多可能。
2023.7.7
同性戀
導演
社運
性別平權
電影
家庭
文化
歷史
電影不欣賞
婚姻
Fill 1
評論
站著說故事102年──廖桑的Moviola立式剪接機
國家影視聽中心收藏了一台極有可能是台灣唯一的35毫米立式剪接機Moviola,由人稱廖桑的資深剪接師廖慶松捐贈。它所乘載的影史典故,還要從40年前,隨著梅爾.吉勃遜來台「打工」的經歷說起⋯⋯
2023.5.26
電影
科技
藝術
澳洲
文化
歷史
電影不欣賞
Fill 1
評論
港台早期的雙語電影:「方言」的類型化
六○年代港台電影接連打破「單語」類型、出現雙聲道,港片《南北合》系列探討南北方、國粵語之間的鴻溝;台片《龍山寺之戀》則是本省人與外省人的衝突與化解,但在「社會大同」說教主題之外,也紀錄身分認同的轉向時刻。
2023.4.28
香港
電影
認同
語言
電影不欣賞
Fill 1
文化生活
如夢似幻,如露亦如電──專訪台中萬代福影城老闆黃炳熙
一部電影播13年、被老友稱為「找不到比他更愛電影的人」,黃炳熙曾經手握十幾家戲院,以獨到排片眼光讓戲院起死回生,卻終究不敵房地產炒作的大浪。如今舊時光不再,比起賺錢更重要的事情是傳承。
2023.2.17
產業
電影
人物專訪
文化
歷史
電影不欣賞
Fill 1
文化生活
人與電影的內在關係:專訪《少年吔,安啦!》導演徐小明
1992年上映的《少年吔,安啦!》被譽為「台灣黑幫電影神作」。30年後數位修復版上映,引起觀影熱潮。本文專訪導演徐小明,從他的回憶出發,回想當時的電影製作環境,也回顧他對這部經典電影的創作理念。
2023.1.27
導演
電影
人物專訪
藝術
電影不欣賞
Fill 1
評論
張亦絢/有人掉下去了:談《不一樣的月光:尋找沙韻》
《不一樣的月光》是今年甫獲金馬獎最佳導演獎的陳潔瑤在11年前的作品。在活潑的調性外,張亦絢看見陳潔瑤解構「古莎韻事件」的巧思,也照映出當時本該青春的莎韻、與失去的部分⋯⋯
2022.12.9
原住民
日本
電影
文化
歷史
電影不欣賞
Fill 1
評論
不是先知也不是賭徒──專訪春暉影業陳俊榮
在影癡心中佔一席之地的「春暉電影台」,老闆何人?從經營戲院、跑影展買片到成立電影公司、投資國片,陳俊榮一直跑在電影產業的前面,卻也因事務龐雜引發財務危機。即便大起大落,他仍持續走在電影發行的路上……
2022.11.25
紀錄片
出版
產業
電影
人物專訪
歷史
電影不欣賞
1
2
3
pagedown
瞭解更多
瞭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