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 × 開放 × 非營利
訂閱
贊助
最新
深度專題
國際兩岸
人權司法
政治社會
醫療健康
環境永續
經濟產業
文化生活
教育校園
贊助
登入
home
首頁
schedule
最新
bookmark
我的書籤
menu
選單
#柯文哲
Fill 1
政治社會
王宏恩:民進黨催出核心支持者,但失去小黨及無黨派選民的支持
王宏恩指出,國民黨總得票數和勝選區域其實沒有變多;民眾黨雖選上新竹市長,但從議員和黃珊珊得票來看,柯文哲參選總統的勝算不高。整體結果反映地方選舉民眾較重視地方議題,不代表因此支持中國,而更像是「生活又不是只有抗中保台」的想法。
2022.11.26
選舉
時事
民進黨
蔡英文
柯文哲
國民黨
民眾黨
Fill 1
評論
【投書】陳復禮故居遭建商偷拆後,市府除了「無法介入私產」還能做什麼?
被拆除前,陳復禮故居被文化局列冊追蹤20年,卻從未現勘;拆除後,散落廢墟的文物無人管理,一律都被文化局指為「私人財產,無法介入」,私人財產和文資的衝突難解,是許多台灣老宅保存的現狀,但這代表政府就無可作為了嗎?
2021.6.14
柯文哲
文化資產
建築
台北
Fill 1
評論
范耕維/未曾感受、如何記憶?解嚴世代形塑二二八記憶的初步觀察
東華大學法律學系助理教授范耕維訪談「二二八共生音樂節」團隊1988年至1995年出生的成員,初探未經歷威權政權的解嚴世代如何記憶這段歷史,以及國家應該怎麼達成「轉型正義」,發現單是13名成員之間即看法各異。通往和解與正義的路上,我們或許還有許多問題該問…
2021.2.25
白色恐怖
轉型正義
社運
228
柯文哲
認同
國民黨
歷史
Fill 1
政治社會
葉浩/新政府能否縫合選戰裂縫,開創新局迎接憲政時刻?
選前不同黨派各自喊出口號向選民催票,這些話語背後顯示台灣人民面臨的關鍵選擇,選後我們又該怎麼跨界對話、擁抱彼此,讓台灣不分黨派世代,一起重新開機?
2020.1.19
轉型正義
民進黨
憲法
蔡英文
柯文哲
國民黨
2020總統大選
韓國瑜
Fill 1
評論
【大選評論】王宏恩:新秀立委崛起,總統、政黨「分裂投票」明顯
「菜市場政治學」王宏恩認為台灣選民進化中:賴品妤、陳柏惟寫下青年參政新史,民調最終未被操弄,也出現「分裂投票」現象...
2020.1.11
選舉
立委
政府國會
民進黨
柯文哲
科學
國民黨
2020總統大選
Fill 1
影像
Billy H.C. Kwok/當香港成為台灣選舉關鍵詞
反送中抗爭在香港持續進行,台灣總統大選造勢場合頻頻出現「香港」和「一國兩制」,香港儼然成為此次選舉關鍵詞。
2020.1.4
香港
選舉
蔡英文
柯文哲
2020總統大選
攝影
韓國瑜
Fill 1
政治社會
野島剛/3個原因,讓日本史無前例關注台灣地方大選
從來沒有像這次,台灣地方選舉受到日本媒體前所未有的關注,為什麼?可以從幾個關鍵字思考:蔡英文、中國、民粹主義。
2018.11.23
選舉
日本
政治政策
民進黨
蔡英文
柯文哲
Chinese-English stories
國民黨
韓國瑜
國際關係
Fill 1
政治社會
國有地撥用爭議,台大紹興南街案卡關
曾經發生居民激烈抗爭,後來被台北市長柯文哲列為第一個公辦都更案的「台大紹興南街案」,目前不但陷入招商流標困境,更出現國有土地撥用爭議。認為台大違法使用土地的居民,在官司敗訴後打算繼續向監察院陳情……
2017.1.2
都更
社運
柯文哲
居住正義
Fill 1
評論
【投書】世大運熊讚舞宣傳片如何砍掉重練?
世大運日前推出「Go Go Bravo台灣有你熊讚」宣傳影片後,遭質疑抄襲日本知名團體「World Order」。但這整支影片全都不可取嗎?作為觀眾,我們除了謾罵撻伐之外,還能怎麼做,讓文化藝術創作往更有質感的方向前進?
2016.9.29
時事
柯文哲
世大運
Fill 1
評論
苗博雅/台北城市美學,關鍵在執政團隊的腦袋
柯文哲市長在競選期間曾主張「城市的進步不是犧牲歷史遺跡而來,而是找出新與舊可以並存的方法」,得到一片好評。但,上任後卻以屢次「尊重文資審議結論」為由,作為拆除文資建物的擋箭牌。
2016.1.25
時事
228
柯文哲
文化資產
台北
1
2
pagedown
瞭解更多
瞭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