贊助
深度 × 開放 × 非營利
贊助
訂閱
深度 × 開放 × 非營利
贊助
訂閱
深度 × 開放 × 非營利
評論
專題
攝影
多媒體
議題
#長照
Fill 1
文化.藝術
10部韓日劇的既視感:從新聞、社福、財經、政治到司法的精彩對照
繼歐美劇與冷門劇後,《報導者》「執行長追劇」又來了!本次要推薦各方面都能和台灣相參照的熱門韓日劇,陪伴讀者迎接虎年。
2022.1.27
戲劇
政府國會
司法
日本
韓國
財政
高齡老人
長照
防災
文化
社會福利
社會觀察
媒體
Fill 1
生活.醫藥
超高齡社會啟示錄:在照護迷霧中,找到互相扶持的新家人
成為「全職照顧者」20年後,她如何穿越照護迷霧,找到彼此扶持的新家人?海馬迴劇團團長黃秋謹和夥伴們,無論台上台下,都正以生命經驗「示範演出」給即將邁入超高齡社會的台灣你我。
2022.1.23
戲劇
身心障礙者
高齡老人
長照
失智症
家庭
社會福利
社會觀察
照護
Fill 1
評論
如何以「復原」概念,拯救繭居、失業的「80/50」極限家庭?
年邁父母與無業或處於繭居狀態的子女同住,導致家境貧困或社會網絡薄弱,全家陷入孤立無援──日本「8050問題」現象會發生在台灣嗎?社會學者川北稔反省現代家庭角色框架,提出「復原」概念,希望年輕人得以獲得自由並負起責任。
2021.11.2
日本
高齡老人
長照
社工
家庭
社會福利
社會觀察
書摘
心理
家暴
Fill 1
人權.社會
曾經,我也想過一了百了──長期照顧者的獨白
曾照顧失智先生、現為照顧者「心理支持員」的黃阿姨,完全能理解彼此的無聲吶喊。「很多人跟我當初心境一樣,覺得別人怎麼可能像我照顧得這麽好?自己照顧到快要崩潰,還在那邊硬撐。結果證明,不一定要非我不可,別人也可以的。」
2021.7.4
人物專訪
長照
失智症
家庭
社會福利
心理
COVID-19
公衛
Fill 1
人權.社會
求救訊號被凍結的照顧者,何以走向10年不斷的長照弒親悲劇
「我不忍心看她這麼痛苦,就結束她生命⋯我知道這是有罪的⋯」」2017年長照2.0上路,但手刃至親的悲劇有增無減,疫情下也已發生數起案件。如何更完善的建立「照顧者」支持網絡與求助管道,刻不容緩。
2021.7.4
司法
政治政策
安樂死
長照
家庭
社會福利
心理
COVID-19
公衛
家暴
Fill 1
人權.社會
「很多家庭快撐不住了!」社區據點因疫情關閉,失智者照顧雪上加霜
三級警戒月餘,受到社區照顧關懷據點關閉影響的失智者至少有2.5萬人。根據國際數據,失智者不僅是COVID-19重症和死亡主要族群,身旁的24小時照顧者,無論是「老老照顧」或因擔心而回家看護的子女,因為失去喘息空間,在身心上更是隱形的高風險者。
2021.6.29
政治政策
身心障礙者
長照
失智症
家庭
社會福利
心理
COVID-19
公衛
疫苗
Fill 1
人權.社會
不送,就沒人知道他們的苦──三級警戒下,送餐給弱勢家戶有多難?
全台有17,000名弱勢民眾每天仰賴社福團體的送餐服務,三級警戒後需求更驟增,然而疫情除了增添風險,更殘酷映照出長照2.0的老問題:政策支持不足,單靠燃燒志工熱血,在高齡化、COVID-19流感化的未來將更形困窘。
2021.6.29
政治政策
身心障礙者
高齡老人
長照
社工
社會福利
COVID-19
Fill 1
生活.醫藥
《病主法》上路後,為什麼依賴呼吸器的病人仍是「善終孤兒」?
長期呼吸器依賴者,落在生命最難掌握判定的醫療三不管地帶,如同善終孤兒,法律幫不上忙。醫界應盡速凝聚判別「末期病患」的共識。
2020.12.22
醫療
人權
司法
長照
照護
安寧療護
Fill 1
生活.醫藥
1%的奇蹟,要付出什麼代價?呼吸器決策資訊網,為拔不拔管的生命難題找答案
插管後有機會脫離呼吸器嗎?不同年齡、病況的機率一樣嗎?陳麗光團隊建置「台灣呼吸器決策資訊網」,以大數據提供醫病溝通具體依據,幫助病家理性決策。
2020.12.22
醫療
大數據
科學
長照
健保
照護
安寧療護
Fill 1
評論
石芳瑜/老人當自強──讀《我啊,走自己的路》和《七十歲死亡法案,通過》
也許你將面對書中照顧年邁雙親的問題,或看到自己單身老年的模樣。若你說這一切還早?想想張愛玲的話:「你年輕嗎?不要緊,過兩年就老了。」
2019.6.22
安樂死
高齡老人
書評
長照
閱讀
1
2
3
4
pagedow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