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 × 開放 × 非營利
訂閱
贊助
最新
深度專題
國際兩岸
人權司法
政治社會
醫療健康
環境永續
經濟產業
文化生活
教育校園
贊助
登入
home
首頁
schedule
最新
bookmark
我的書籤
menu
選單
#比利時
Fill 1
評論
張鎮宏/放棄自爆的恐怖分子?巴黎恐攻大審中,對照《家.國.安全》的邪惡自問
為什麼一個普通人會參與恐怖攻擊?我們該如何面對他的懊悔?張鎮宏從法國恐攻中唯一生還的恐怖分子談起,將其法庭證詞對照《古蘭似海》作者在新書《家.國.安全》裡對「邪惡」起源的探問。
2023.2.24
比利時
出版
司法
恐怖攻擊
ISIS
法國
書評
敘利亞
宗教
Fill 1
國際兩岸
道歉遲到61年:比利時還給剛果的「一顆英雄牙齒」
1960年剛果民主共和國獨立,不到3個月陷入內亂危機,開國總理也無端消失,幕後推手與殺手竟是前殖民母國比利時?61年後,比利時隆重歸還剛果民族英雄最後的骸骨「一顆金牙」,之於兩國歷史與當代社會各有何重要意義?
2022.6.21
轉型正義
比利時
非洲
經濟
國際關係
歷史
歐盟
軍事
冷戰
Hello World
Fill 1
評論
牆、歧視、假訊息:走進歐洲「恐怖分子溫床」,看見被製造的真相
莫倫比克的故事不只是提醒我們星星之火如何燎原,更是提醒我們,因為膚色、宗教或各種不同身分認同元素而成為少數的群體,在偏見、媒體的嗜血之下,如何「被沉默」,我們或許不知不覺中都成為了築牆者,強化結界,助長了極端主義的崛起。
2021.6.27
比利時
ISIS
教育
敘利亞
社群媒體
宗教
認同
假訊息
社會觀察
書摘
媒體
種族歧視
移民
Fill 1
評論
林孟皇/《十二陪審員》:世紀大審下,國民變法官的掙扎與決定
《國民法官法》三讀通過後,未來重大刑案將有公民參審,但什麼樣的人適合當陪審員?國民當法官有哪些外在壓力、又該怎麼做出公正決定?法官林孟皇在影集《十二陪審員》看見細微的刻劃,以及台灣實作時可思量的狀況…
2021.2.19
比利時
戲劇
司法
法律人追劇
Fill 1
影像
世界迎接2018年:新年快樂!
送走2017,迎來2018。世界上的人們是怎麼歡慶新年的呢?《報導者》精選《法新社》新年照片,祝大家新的一年,平安快樂。
2017.12.31
中國
比利時
日本
Fill 1
醫療健康
「當你老了,想怎麼活?」──比利時如何撐起居家長照體系?
理想的居家長照應該如何實踐?隨著各國人口持續老化,尋求這個問題解答的過程也是一條漫漫長路。邁入高齡社會已40年的比利時,還在調整、創新的路上。
2017.6.4
比利時
長照
Fill 1
醫療健康
生與死的兩難:安樂死在比利時
安樂死的辯論持續數十年,在世界上大部分的國家依然沒有結論。儘管醫療技術日漸進步,安寧緩和醫療在多數已開發國家也十分普及,有關安樂死的討論依然有增無減,近兩年相關法案在多國的熱議,更促使人們一遍遍自問:如何才算有尊嚴地死去?
2016.9.27
醫療
人權
比利時
安樂死
Fill 1
醫療健康
辦一場自己在場的葬禮:一名軟體工程師的死亡習題
決定自己死亡的方式,是每個人都應該擁有的基本權利。安樂死的意義不只在於平靜去世的那一瞬間,更在於面對死亡的過程。一個人要離開這個世界,不可能是完全愉快的,但希望可以用更有條理、更負責任的方式去走這條路,避免慌亂、遺憾等不必要的情緒。
2016.9.27
醫療
比利時
安樂死
1
瞭解更多
瞭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