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 × 開放 × 非營利
訂閱
贊助
最新
深度專題
國際兩岸
人權司法
政治社會
醫療健康
環境永續
經濟產業
文化生活
教育校園
贊助
登入
home
首頁
schedule
最新
bookmark
我的書籤
menu
選單
#都更
Fill 1
Podcast
我不是偷錢賊!從華光社區到榕錦園區,迫遷十年過後,他們所經歷的傷與痛
本集,我們將聽見有人過著低收的日子,仍被國家追討不當得利至今;有人感嘆,老家變身高檔餐廳,自己卻難以進去消費。這些事,來到華光社區舊址打卡的遊客會知道嗎?
2022.11.8
都更
社運
政治政策
文化資產
居住正義
拆遷
台北
土地徵收
Fill 1
人權司法
沒有我們辛苦抗爭,後人也沒景點打卡──在華光社區和榕錦園區之間,那些被空白的聲音
華光社區迫遷抗爭曾在社運史上留下重要一頁,9年後,原地卻成為「一秒到京都」的榕錦時光生活園區,被提到最多的是修復建築師的名字。「當初是因為我們的血淚抗爭,才開啟文資保存的討論,現在是古蹟的古城牆那時本來都要拆掉的⋯⋯」
2022.11.2
都更
時事
社運
政治政策
文化資產
居住正義
拆遷
長照
台北
土地徵收
不義遺址
Fill 1
評論
李怡志/這裡不是鬼樓──都市更新外,如何從高雄城中城理解社區再生
46人死亡的大火悲劇後,若城中城建築本身已不是弱勢者可返回的安全住家,如何健全社會住宅政策,結合社群的扶持與安老,甚至發展青銀共居方案,是政府必須扶助在地社區的重要方向,而不是都更二字可輕易解決。
2021.10.18
高雄
人權
都更
時事
教育
災後重建
居住正義
防災
社會觀察
歷史
警政
租屋
Fill 1
影像
袁詩堯/再見,環南市場
年近半百的環南市場,曾是台北市面積最大、攤販數最多的傳統市場,2020年拆除遷址。身為萬華人、又是在傳統菜市場長大的孩子,我對這轉變有著特殊情感,花了2年餘時間,記錄下老市場拆除前的面貌。
2021.5.8
都更
在地傳真
建築
社會觀察
攝影
台北
Fill 1
政治社會
捷運TOD模式只是賺錢工具?──新北市三環六線願景的4個爭議和省思
新北捷運環狀線啟用,地方政府以「捷運蓋到哪、都更做到哪」口號大推TOD模式,欲帶動三環六線沿線的都更和開發。但TOD模式便利性背後,可能付出什麼代價?
2020.12.13
環境
都更
政府國會
居住正義
交通
讀者投稿
土地徵收
Fill 1
環境永續
我們還需要下一座園區?竹科三期更名重啟紀事
竹科真的缺地嗎?抗爭了30年的老農和新血青農,能否決定竹東未來是永續農業,還是園區與建商的擴張?
2018.6.28
新竹
都更
社運
土地汙染
農業
Fill 1
評論
【投書】容積代金是照妖鏡,台北市議員到底站在誰那邊?
台北市議會通過法規修正案,讓容積移轉仍保留「捐地換容積」的舊制,無視容積移轉龐大的利益落入私人口袋,更看不見捐地換容積帶來區域間的不平衡。
2017.6.6
都更
政治政策
居住正義
台北
Fill 1
評論
許博任/消化「爛頭寸」,是前瞻基礎建設的潛台詞?
行政院近來推出前瞻基礎建設計畫,將舉債8,800億編列特別預算,投入綠能、數位、水環境、軌道建設、城鄉發展等基礎建設。計畫一出,即引起各界對於刺激景氣效益、前瞻性,以及舉債額度的高度質疑。
2017.4.4
都更
政治政策
財政
Fill 1
評論
戴秀雄/危險建物拆除與重建新屋是兩回事──另類角度看老屋條例
當建商與有屋階級將為老屋條例順利通過立法院的委員會審查而歡欣愉悅之際,或許我們可以低頭想想,是不是台灣法治國家的基本精神與堅持,也將隨著這個不擇手段的狡猾神作而再度被重創。
2017.3.16
都更
政治政策
公共安全
Fill 1
政治社會
國有地撥用爭議,台大紹興南街案卡關
曾經發生居民激烈抗爭,後來被台北市長柯文哲列為第一個公辦都更案的「台大紹興南街案」,目前不但陷入招商流標困境,更出現國有土地撥用爭議。認為台大違法使用土地的居民,在官司敗訴後打算繼續向監察院陳情……
2017.1.2
都更
社運
柯文哲
居住正義
1
2
pagedown
瞭解更多
瞭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