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 × 開放 × 非營利
訂閱
贊助
最新
深度專題
國際兩岸
人權司法
政治社會
醫療健康
環境永續
經濟產業
文化生活
教育校園
贊助
登入
home
首頁
schedule
最新
bookmark
我的書籤
menu
選單
#安樂死
Fill 1
Podcast
他們為什麼殺掉摯愛親人?25起長照殺人案背後,無法言說的家庭故事
《報導者》記者張子午找出過去15年關於照護殺人的判決,分析與解讀每年至少1、2件,總計25份公開判決書,發現許多案件的背後情境,是再平凡不過的家庭⋯⋯
2021.8.4
司法
政治政策
安樂死
長照
家庭
社會福利
心理
COVID-19
公衛
家暴
Fill 1
醫療健康
求救訊號被凍結的照顧者,何以走向10年不斷的長照弒親悲劇
「我不忍心看她這麼痛苦,就結束她生命⋯我知道這是有罪的⋯」」2017年長照2.0上路,但手刃至親的悲劇有增無減,疫情下也已發生數起案件。如何更完善的建立「照顧者」支持網絡與求助管道,刻不容緩。
2021.7.4
司法
政治政策
安樂死
長照
家庭
社會福利
心理
COVID-19
公衛
家暴
Fill 1
醫療健康
踩在道德、法律的灰階,一名年輕醫師發起台灣首個安樂死之旅代辦組織
傅達仁到瑞士「尊嚴」醫助自殺的新聞,引起John和朋友討論。他們決定以「免費提供資訊,並非幫病人做決定」的方式,協助病人向「尊嚴」申請安樂死...
2020.12.24
醫療
司法
政治政策
安樂死
瑞士
Fill 1
醫療健康
安寧之母成安寧病人,趙可式坦言:過去台灣亞洲第一的評鑑佳績,是靠「樣版醫院」拿到的
一手建立起台灣安寧療護病房的護理標準和模式,趙可式去年一度成為15天安寧「預習生」,她看見什麼?
2020.12.22
醫療
政治政策
安樂死
COVID-19
照護
安寧療護
Fill 1
評論
林孟皇/《誰是被害者》:死亡,由誰決定?對協助自殺、安樂死的思考
目前在台灣,除符合《安寧條例》、《病主法》條件的病人可以消極放棄治療外,積極的安樂死、協助自殺,都觸犯了「加工自殺罪」。我們如何思考台劇《誰是被害者》中角色面臨的法律、道德難題?
2020.7.31
人權
司法
安樂死
法律人追劇
法醫
Fill 1
評論
【投書】從歐美安樂死進展,看台灣安樂死立法的瓶頸
台灣對安樂死及善終議題屢有討論,雖然社會支持相對提升,但法制化仍停滯。德國聯邦憲法法庭2月直接承認「末期病患的死亡自決權」,能否刺激台灣政府和法界重新思考、跨出新步?
2020.7.2
醫療
司法
歐洲
安樂死
德國
Fill 1
評論
石芳瑜/老人當自強──讀《我啊,走自己的路》和《七十歲死亡法案,通過》
也許你將面對書中照顧年邁雙親的問題,或看到自己單身老年的模樣。若你說這一切還早?想想張愛玲的話:「你年輕嗎?不要緊,過兩年就老了。」
2019.6.21
安樂死
高齡老人
書評
長照
閱讀
Fill 1
醫療健康
最美的善終只是天邊的彩虹──安寧療護哪裡「缺」很大?
探討安樂死合法議題同時,台灣的安寧照護能量、聲量仍有充實空間,好讓更多人知道,在生命終點站前,有群人願陪你走完最後一程。
2018.12.11
醫療
司法
安樂死
長照
公投
安寧療護
Fill 1
醫療健康
從搖籃到墳墓,由巨塔入巿井──怪醫江盛的安樂死立法之路
安寧療護與安樂死不盡是對立的兩岸,而是醫療人員為病患渡往「善終」之途選擇了不同的小船;江盛選擇的,是較為巔險冷寂的那艘。
2018.12.11
醫療
司法
安樂死
長照
公投
失智症
Fill 1
醫療健康
穿越照護風暴,尋回家族之絆──平雲與他的父親平鑫濤
平雲回顧父親平鑫濤中風昏迷的特殊時刻,「死亡權」與「生命權」間愛的拔河,是人生最艱困、也沒有正確答案的期末考。
2018.12.11
醫療
出版
安樂死
人物專訪
長照
照護
安寧療護
1
2
pagedow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