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Real Story【S2E49】

他們為什麼殺掉摯愛親人?25起長照殺人案背後,無法言說的家庭故事
防疫優先下,部分醫院的居家護理所在疫情緊繃期間暫停訪視,需居家護理的案家不知如何是好。(圖為示意,攝影/余志偉)

文字大小

分享

收藏

2020年2月,台灣爆發首起院內感染的那一天,新聞上也同步播報了一起長照悲劇:78歲的老父親,親手悶死了晝夜無休照顧了50年的腦性麻痺女兒,殺女後老翁吞下安眠藥自殺,被救醒那一刻,他立即向員警自首:「我不忍心看她這麼痛苦,就結束她生命⋯⋯我知道這是有罪的⋯⋯」

在事情發展成這種地步之前,難道沒機會接住這家人嗎?受到案件觸動,《報導者》記者張子午找出過去15年關於照護殺人的判決,分析與解讀每年至少1、2件,總計25份公開判決書,發現許多案件的背後情境,是再平凡不過的家庭。

大部分加害者和被害人生前感情甚好、從沒家暴紀錄,是「不放心交給外人」才選擇自己照護,卻也因此從未有社工入過家門;他們專心照護、放棄了交友與生活,卻因此與世隔絕,不知有資源、也不知道去哪求救⋯⋯判決書中最常出現的自白,是希望「尋求解脫」。

其中一封判決書中,加害者的女兒說:「我覺得爸爸這些年來好像一直在監牢裡。」——根據統計,國人平均照護年數達到7.8年,半數都是在無人替手的情況下獨立照顧,疫情更讓這份照護壓力激增。記者在判決書裡看見的告白,也正是當下許多人無助的吶喊。

(來賓/《報導者》記者張子午;主持/劉致昕;製作團隊/藍婉甄、洪琴宣)

訂閱The Real Story

感謝您的收聽!邀請您透過apple podcastspotify或其他收聽平台免費訂閱《The Real Story》,及早接收更新通知,節目資訊不漏接!

用行動支持報導者

獨立的精神,是自由思想的條件。獨立的媒體,才能守護公共領域,讓自由的討論和真相浮現。

在艱困的媒體環境,《報導者》堅持以非營利組織的模式投入公共領域的調查與深度報導。我們透過讀者的贊助支持來營運,不仰賴商業廣告置入,在獨立自主的前提下,穿梭在各項重要公共議題中。

你的支持能幫助《報導者》持續追蹤國內外新聞事件的真相,邀請你加入 3 種支持方案,和我們一起推動這場媒體小革命。

本文依 CC 創用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3.0台灣授權條款釋出

有你才有報導者
有你才有報導者

這篇文章的完成有賴讀者的贊助支持,我們以非營利模式運作,

邀請你加入 3 種支持方案,讓報導者能夠走更長遠的路。

瞭解更多

有你才有報導者

這篇文章有賴讀者的贊助完成,我們以非營利模式運作,邀請你加入 3 種支持方案,讓我們能走更長遠的路。

瞭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