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 × 開放 × 非營利
訂閱
贊助
最新
深度專題
國際兩岸
人權司法
政治社會
醫療健康
環境永續
經濟產業
文化生活
教育校園
贊助
登入
home
首頁
schedule
最新
bookmark
我的書籤
menu
選單
#公共安全
Fill 1
環境永續
當中途之家變成終養站,直擊12夜終結後的公立收容所真相
零撲殺政策上路後,公立收容所不再能用倒數12天後撲殺的方式,快速消化入所犬隻,許多縣市面臨超收困境。高密度飼養環境下,對工作人員形成龐大負擔⋯⋯
2023.4.19
政府國會
政治政策
動物保護
公務員
NGO
公共安全
Fill 1
環境永續
野外棲地誰的家──犬殺頻傳,遊蕩犬與野生動物衝突下的生態與公衛危機
犬殺與犬隻攻擊事件頻傳,壽山山羌更出現區域滅絕的可能。在野生動物的危急存亡之秋,上自中央、下至地方政府,對遊蕩犬管理卻束手無策?除了生態浩劫,學者也擔心狂犬病的傳染風險⋯⋯
2023.4.19
政治政策
動物保護
公衛
公共安全
森林
Fill 1
評論
野島剛/台灣最不美麗的風景──台灣人必須向「交通戰爭」宣戰
近來台灣「行人地獄」在旅客間蔚為話題,野島剛帶日本學生來台也被「震撼」。他指出,日本也曾歷經兩度「交通戰爭」,和台灣的差異是:日本站在對策最前線的是警察,警察把交通安全視為己任,與調查殺人事件一樣擁有同等權力,積極執行對策。
2023.4.16
政治政策
交通
警政
公共安全
Fill 1
評論
【投書】當墓地火災頻傳,反思台灣社會與「文明用火」的距離
今年228連假期間,光是屏東縣就發生122起雜草、墓地火警,引發縣府宣布要以「放火罪」論處放火燒雜草行徑。時值清明,除了再提醒掃墓謹慎用火外,作者也從社會結構反思「文明用火態度」的建立。
2023.4.4
環境
司法
教育
政治政策
觀光
登山健行
民俗
公共安全
森林
Fill 1
政治社會
「撞死人才想改」太慢,兩位「馬路醫生」日常道路改造大作戰
25歲的劉冠頡、35歲的莊哲維,兩人因「畫馬路」的狂熱而在網路社群認識。他們除了親身推動馬路改造,也正著手於一本「完全道路設計」,希望成為台灣所有道路設計的規範藍圖。
2023.1.3
新竹
高雄
人權
公務員
高齡老人
人物專訪
社群媒體
交通
公共安全
Fill 1
政治社會
被稱「行人地獄」的台灣──為何我們的馬路設計不安全?
台灣的行人交通安全問題經國際媒體披露,以及如台中母子過馬路死亡等嚴重事故一再發生,從地方到中央,政府不得不正視,許多關注交通安全的民間團體提出,規劃合理明確的行人動線,改造馬路設計才是提升行人安全的關鍵。
2023.1.3
人權
政府國會
教育
政治政策
新加坡
開放資料
高齡老人
交通
公共安全
Fill 1
國際兩岸
3米2窄巷的萬聖節踩踏悲劇:誰讓「梨泰院慘案」變得不可挽回?
梨泰院萬聖節群聚踩踏已累計156人死亡,畫面傳遍社群引起廣大悲傷。然而按照正常規畫,萬聖節的踩踏事故完全可事前預防,豈料因各級政府與相關單位「一點點苟且」的互相積累,最終釀成不可挽回的遺憾⋯⋯
2022.10.31
時事
韓國
防災
警政
公共安全
Fill 1
環境永續
從車籠埔到米崙,台灣世界級地震科研的「天龍特攻隊」
921後的車籠埔計畫讓台灣地震科研邁入世界之林,此次米崙計畫團隊有轟動國際的鑽井技術人、解密岩石的「偵探」、幫地球拍X光片的「成像專家」以及比地球科學家還懂地震儀的人⋯⋯
2022.9.19
環境
地震
產業
科學
科技
人物專訪
防災
公共安全
Fill 1
環境永續
一國多制的登山條例、未達共識的定型化契約草案──安全登頂路還有多遠?
2019年山林解禁,相關配套卻沒跟上。5縣市訂定地方自治條例管理登山運動,要求民眾分攤救難成本,對於促進登山安全、降低事故發生的願景卻成效甚微,且規管商業團的主管機關和法條至今還懸而未決⋯⋯
2022.7.27
產業
政府國會
日本
教育
政治政策
美國
觀光
登山健行
公共安全
森林
Fill 1
環境永續
7天野外求生教我的事──百岳老手的山難生還自白
擁有10年登山經驗的山友何先生,在2020年冬季,獨攀八通關越嶺古道全段縱走,期間在未曾走過的路段迷路,紮營求生7天後獲救。歷劫歸來的他,深刻自我檢討,也提出對山友的忠告。
2022.7.27
登山健行
人物專訪
公共安全
1
2
3
4
5
pagedow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