贊助
深度 × 開放 × 非營利
贊助
訂閱
深度 × 開放 × 非營利
贊助
訂閱
深度 × 開放 × 非營利
評論
專題
攝影
多媒體
議題
#健保
Fill 1
評論
黃韻如/從定點快篩統計看因應Omicron的整備:缺的不只社區醫療,還有先進的資訊化思維
公部門治理什麼時候才能朝向以「使用者為中心」(UI & UX)的思維邁進呢?Omicron疫情是一個及時的警示,讓我們必須從治理層面、醫療系統的建構以及公眾就醫行為的改變,來設計台灣要如何落實講了非常久的分級分流醫療。
2022.5.3
醫療
新加坡
科技
防災
COVID-19
健保
公衛
篩檢
Fill 1
生活.醫藥
7大解析檢視部桃院內感染關鍵時刻:若重來一次,台灣能做得更好嗎?
《報導者》採訪多名感染科專家,從病毒基因比對、分艙分流制度、環境清潔消毒、到匡列疫調邏輯,回推院內感染爆發的關鍵時刻,抽絲剝繭,重新檢視及釐清每一道關卡。
2021.2.8
醫療
政治政策
科學
防災
COVID-19
健保
公衛
照護
Fill 1
生活.醫藥
1%的奇蹟,要付出什麼代價?呼吸器決策資訊網,為拔不拔管的生命難題找答案
插管後有機會脫離呼吸器嗎?不同年齡、病況的機率一樣嗎?陳麗光團隊建置「台灣呼吸器決策資訊網」,以大數據提供醫病溝通具體依據,幫助病家理性決策。
2020.12.22
醫療
大數據
科學
長照
健保
照護
安寧療護
Fill 1
生活.醫藥
新藥、新科技進不了給付名單,指示藥卻違法給付25年──健保費調漲後,我們能買到更有價值的醫療嗎?
健保費率怎麼調,其實永遠追不上高齡化和新科技、新藥推陳出新的速度,關鍵應回歸「如何更有效支配總額」。我們發現,低價值醫療一年花的錢,可能比調漲的保費收入還多...
2020.12.2
醫療
時事
健保
公衛
Fill 1
評論
韓幸紋/漲費率後,健保財務還有什麼出路──「家戶所得制」行不行?
明年健保費不但漲定了,也不會是最後一次調漲,此刻是政府擬定更適合當代的健保制度時刻。學界、勞工界長年呼籲的「家戶所得制」與目前保費制度相較,有何優點?能執行嗎?
2020.11.29
時事
政治政策
財政
健保
Fill 1
生活.醫藥
真的假的?「安全準備金」是健保費率調漲的關鍵?
健保會審查會議預估將做出調漲保費建議,但要漲多少?怎樣才不會對民眾衝擊太大?牽動費率多寡的「安全準備金水位」成了討論焦點。安全準備金到底是什麼?水位設在1個月、還是2個月,為何會影響保費漲幅呢?
2020.11.25
醫療
政治政策
Mini Reporter
健保
公衛
Fill 1
生活.醫藥
直視刑罰與治療的極限──如何務實修正精神障礙犯罪監護處分?
因精神狀態無罪或減刑的犯罪者,我國以在醫院「監護處分」作為刑罰之外預防犯罪的手段。近日政府研議將處分無限期延長,《報導者》實地訪查第一線,看見刑罰與治療的極限,試圖對話、思辨制度轉型的更多可能……
2020.10.29
醫療
人權
司法
政治政策
精神疾病
社工
心理
健保
Fill 1
評論
韓幸紋/平衡健保財務、更要平衡世代分配──我們負擔得起高費率健保嗎?
只靠費率調整、能救得了缺口日漸擴大的健保嗎?學者推估在沒有6%上限前提下,想達到健保財務平衡,2045年健保費率可能得調到20%。是不是到了非調整收費制度的時刻了?
2020.10.26
醫療
政治政策
財政
健保
公衛
Fill 1
評論
林亮瑜/疫情風暴中,72年歷史的英國NHS公醫制陷改革困局
今年已72歲的英國國民保健服務(NHS)雖與台灣健保是完全不同的制度,但同樣在財務、人力與醫療服務上有極大挑戰。特別是COVID-19疫情衝擊下,這個全球老牌的公醫體制充滿危機。
2020.10.7
醫療
英國
防災
COVID-19
健保
公衛
Fill 1
評論
葉旭霖/以國際脈絡、統計檢視,台灣醫療支出和健保真的花太多錢嗎?
健保2020年預算約7,745億至7,865億元,從客觀數據分析,其實台灣醫療的問題不在花太多錢,而在於把省錢視為最高價值,在過少的公部門經費下,互相排擠合理需求。
2020.10.6
醫療
政治政策
財政
健保
公衛
1
2
3
4
pagedow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