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登入
專題
搜尋
攝影
書籤
多媒體
贊助
議題
訂閱
搜尋
搜尋
書籤
登入
評論
專題
攝影
多媒體
議題
#自殺
Fill 1
生活.醫藥
如何為情緒受苦者「撐傘」?陪他們走一段聆聽和理解的路
走出學校免費心輔室,有情緒困擾的年輕人求助醫療與諮商體系,卻有哪些障礙?沒受過專業訓練的周遭陪伴者,如何給予最重要的心理支持?
2020.10.18
醫療
教育
精神疾病
自殺
社會觀察
心理
公衛
Fill 1
環境.教育
走入優秀和多元競爭力的背光處──被頂大魔咒困住的年輕人們
這不是無病呻吟,年輕高學歷族群的心理健康成為跨國現象。「你這麼優秀,一定沒問題的」這句話背後,他們為何被烈日灼身、甚至自傷?
2020.10.18
教育
精神疾病
自殺
家庭
社會觀察
心理
Fill 1
生活.醫藥
全球自殺率降低,台灣卻年增3%──我們的自殺防治網還缺了什麼?
20年來台灣自殺率一直高於全球平均,甚至在近年以年增3%幅度「逆勢上漲」。台灣早就建立全國登錄及通報系統,制度走得很前面,為何卻無法解決居高不下的自殺率?
2019.10.8
醫療
精神疾病
自殺
社工
社會福利
Fill 1
評論
陸穎魚/活著是進行中的葬禮
日本小說家本間久雄說:「很多人是30歲就死了,到80歲才埋葬。」簡簡單單一句話,卻足夠把虛偽活著的人心刺出血來。
2019.7.20
書評
自殺
文學
反送中
Fill 1
評論
滕西華/公器還是公審?「報導殺人」無法承受之重
「你們殺的人沒有比我哥少!」這指的其實不僅是媒體,更是「我們」和「我們的社會」。當每一個人成為「願意看見並理解他人的不一樣」的人,擴展「善」的力量,社會才能真正去除疾病之惡。
2019.4.21
醫療
隨機殺人
精神疾病
自殺
社群媒體
Fill 1
人權.社會
測量生命的刻度──聽見自殺者遺族(三)
游賀凱小時候會恨父親,為什麼要把他留在這個世界,也想過,自己一定不夠可愛或做錯了事,爸爸才會自殺。
2017.12.11
醫療
自殺
心理
Fill 1
人權.社會
把哀傷放進口袋──聽見自殺者遺族(一)
「自責是很痛苦的事情,到一個程度會覺得活不下去。為了不要過度責怪自己,只好責怪家人⋯⋯結果就是我沒辦法原諒自己也無法面對家人。」
2017.12.11
醫療
自殺
Fill 1
人權.社會
當恐懼再現──聽見自殺者遺族(二)
在母親嘗試自殺未遂後,她晚上會把母親的房門打開一個縫,自己睡在客廳,夜裡一直醒來,以確保母親沒有跑掉或出事。
2017.12.11
醫療
自殺
心理
Fill 1
生活.醫藥
你並不孤單──自殺者遺族的團體治療模式
自殺防治訴求的是「自殺不能解決問題」,自殺者遺族卻需要學習接受與理解,親人選擇自殺是自由意志的展現。
2017.12.10
醫療
自殺
心理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