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 × 開放 × 非營利
訂閱
贊助
最新
深度專題
國際兩岸
人權司法
政治社會
醫療健康
環境永續
經濟產業
文化生活
教育校園
贊助
登入
home
首頁
schedule
最新
bookmark
我的書籤
menu
選單
#Long Game
Fill 1
評論
陳子軒/超越勝負的感動?還是勝負已不再重要?──從籃球假球案社群反應談起
SBL和T1籃壇假球案引起的球迷反應,比起當年職棒放水的憤怒,如今更多的卻是訕笑與漠然。作者指出現在球場「人機合一」的危機,也想問,球賽與娛樂的界線在哪裡?若運動員從主體逐漸變成活動背景,就可惜了。
2023.12.1
體育
時事
棒球
科技
社群媒體
行銷
博弈
社會觀察
Long Game
籃球
Fill 1
評論
陳子軒/蹭「卡」錯了嗎?運動員的多元身分認同與策略
經歷「林來瘋」台灣之(沾)光的尷尬,面對今年大聯盟新人賽季表現亮眼的台裔美籍球員卡洛爾,有些球迷對媒體「攀親帶故」的論述敵意甚深。作者則從血緣以外的角度,指出多元認同的可能與策略。
2023.11.3
體育
時事
美國
棒球
認同
Long Game
Fill 1
評論
陳子軒/政治、轉播、運動敘事──亞運之光折射出的台灣運動媒體生態
杭州亞運上週落幕,具有賽事轉播權利的體育台,在串流平台上大力加開頻道,凸顯數位優勢;傳統文字與攝影記者則從現場帶回精彩的第一手故事⋯⋯作者從這場體育盛會,一窺數位時代下體育媒體版圖的變與不變。
2023.10.12
體育
中國
產業
時事
兩岸
社群媒體
奧運
媒體
Long Game
Fill 1
評論
陳子軒/盛夏日本運動啟示錄:「日本能、為什麼我們不能」打中你嗎?
日本大球的成功,與慶應高中的奪冠,也許只是時間點上的巧合,但深化運動如果沒有長期的願景與目標,絕非一蹴可幾,更不是可直接複製貼上──以台灣的運動組織結構與文化,全然的複製貼上只會格式不符而已⋯⋯
2023.9.8
體育
日本
韓國
認同
文化
社會觀察
共產黨
Long Game
Fill 1
評論
陳子軒/女足世界盃、世大運、U12世界盃──2023夏日運動的黑色喜劇
世大運甫落幕,台灣收獲10金、46面獎牌,遠勝美國的1金、23獎牌,這代表台灣體育實力大勝美國嗎?作者從今年夏天3場世界級賽事現場,提醒切莫因為場上成績,迷失運動發展的長期耕耘方向。
2023.8.11
體育
人權
時事
性別平權
棒球
世大運
兒少
足球
社會觀察
Long Game
Fill 1
評論
陳子軒/憶阿標學長──那年731罷賽事件的台大碩士生裁判
「阿標」江崇標,我台大壘球隊的大學長,用三角函數解釋裁判站位的台大木土系碩士,也是當年中華職棒培訓裁判中招募而跳槽到台灣大聯盟的其中一位。他的熱血棒球逐夢人生,若在現今發生,早就會是在社群媒體廣為流傳的傳奇故事⋯⋯。
2023.7.14
教育
棒球
歷史
Long Game
Fill 1
評論
陳子軒/台灣#MeToo運動燎原下,體壇「房間裡的大象」何時現形?
運動的發展脈絡,使其成為男性特權與專屬保留地。台灣體壇能否乘著這波#MeToo浪頭,帶來運動文化的正向質變,並理解性別平權不僅對女性或弱勢族群有利,也是讓男人從傳統陽剛緊箍咒釋放出來的契機?
2023.6.9
體育
時事
性別平權
性暴力
社群媒體
社會觀察
Long Game
MeToo
Fill 1
評論
陳子軒/當職業運動前進「賭城」──線上、線下齊步走
球隊主場進駐賭城、電視台提供以博弈為主觀點的NBA賽事轉播,NFL也授權博弈公司直播比賽⋯⋯美國職業運動、博弈與媒體三位一體的未來圖像,恐怕將匯集成一場完美風暴。
2023.5.19
體育
產業
日本
歐洲
美國
棒球
博弈
社會觀察
Long Game
籃球
Fill 1
文化生活
陳子軒/啦啦隊愈紅,運動本業恐愈虛──台灣職業運動走向內容農場化?
當球隊啦啦隊員額比一軍選手還多、新賽季開賽但各球場狀況頻頻⋯⋯誰才是職業運動賽事的主體?作者擔心,職業球團只問流量的內容農場化經營,正侵蝕台灣運動文化深化的可能。
2023.4.7
體育
時事
性別平權
棒球
文化
社會觀察
Long Game
Fill 1
評論
陳子軒/經典賽,如何擺脫「棒球馬戲團」酸名?
世界棒球經典賽(WBC)即將在台灣舉行,從熱身賽就票房長紅。但這號稱世界水準最高的殿堂級賽事,為何會有「世界棒球馬戲團」(World Baseball Circus)的酸名?
2023.3.3
體育
產業
美國
棒球
Long Game
1
2
3
4
pagedown
瞭解更多
瞭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