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 × 開放 × 非營利
訂閱
贊助
最新
深度專題
國際兩岸
人權司法
政治社會
醫療健康
環境永續
經濟產業
文化生活
教育校園
贊助
登入
home
首頁
schedule
最新
bookmark
我的書籤
menu
選單
#死囚
Fill 1
人權司法
《刑事補償法》修法12年之2:「清白已是不可能」──創傷牢籠裡,冤案倖存者等待司法的同理心
「明明是司法誤判,怎麼會一直刁難、羞辱我們?」被司法誤關11年、纏訟21年終獲判無罪的蘇建和,站上刑事補償庭,卻面對司法的二度傷害。究竟冤案平反者對刑事補償的期待是什麼?法界有哪些反省?
2023.8.6
死囚
人權
司法
死刑
獄政
NGO
讀者投稿
警政
Fill 1
人權司法
《刑事補償法》修法12年之1:司法誤關,被剝奪的自由如何以金錢定價?
無辜的人被關進監牢,不論對誰的人生而言,都是天翻地覆。在現行制度下,國家只能以金錢補償當事人的損失,但被剝奪的自由該如何定價?收入低與收入高的當事人,自由等價嗎?
2023.8.6
死囚
人權
司法
政治政策
死刑
獄政
讀者投稿
警政
Fill 1
評論
【投書】27年後,再次看見六月飛雪:蘇建和三死囚案沒完沒了?
不論你願意關注的是蘇建和等三人,還是受害者家屬,都並不衝突。只有關注這個社會的底層冤屈,我們的社會才能真正地讓司法正義與真實倫理和平共存。
2022.5.30
死囚
人權
司法
Fill 1
評論
許家馨/1年執行13次死刑,如何從世界歷史發展分析美國大規模處決現象?
美國前總統川普卸任最後一年連續處決13名死囚,這是執政者個人態度或美國民意體現?中研院副研究員許家馨從歷史、政經、宗教等因素分析,為何廢死逐漸成為人權潮流?
2021.1.27
死囚
美國
死刑
宗教
文化
Fill 1
人權司法
生與死的灰色地帶──台灣死刑量刑基準的質變與張力
死刑和無期徒刑的界線在哪?「教化可能性」如何陰錯陽差成為最大爭議?《報導者》爬梳歷年判決書,描繪在民意與國際人權趨勢中,死刑的邊界在不同的張力間拉扯、變化⋯
2021.1.24
死囚
司法
死刑
Fill 1
人權司法
在罪與罰背後架起對話橋梁──洪當興家暴殺人案中,孩子的聲音與人性面貌
洪當興在法院前撞死前妻與律師,震驚社會;更一審法官首開先例,欲聆聽加害者與受害者家屬聲音,進行兒童最佳利益鑑定,也重建洪當興的人生。這一切能開啓修復之路嗎?
2021.1.12
死囚
時事
司法
死刑
社工
家庭
心理
親密關係
家暴
婚姻
Fill 1
評論
林孟皇/《7號房的禮物》:攀過高牆的親情,跨越監獄的另一個可能?
《7號房的禮物》中,本來自暴自棄的犯人,因為小女孩的到來而產生改變。「人」的因素如何讓冰冷的監獄產生另一種可能性?聽法官說說除了父女情外,他從這部電影看到的事。
2020.10.2
死囚
人權
司法
死刑
身心障礙者
家庭
法律人追劇
Fill 1
Podcast
安毒幽靈(下)我與那些運毒少年、漁工和死囚們;從招募到圈養,解析藏在你身邊的跨境運毒鏈
總編輯李雪莉、記者楊智強,透過37分鐘的訪談,分享數萬字報導的幕後,特別是那些他們長期關注的社會底層、青年如何踏入運毒的真實故事。
2020.8.5
死囚
毒品
兒少
馬來西亞
印尼
人口販運
1
瞭解更多
瞭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