贊助
深度 × 開放 × 非營利
贊助
訂閱
深度 × 開放 × 非營利
贊助
訂閱
深度 × 開放 × 非營利
評論
專題
攝影
多媒體
議題
#死囚
Fill 1
評論
【投書】27年後,再次看見六月飛雪:蘇建和三死囚案沒完沒了?
不論你願意關注的是蘇建和等三人,還是受害者家屬,都並不衝突。只有關注這個社會的底層冤屈,我們的社會才能真正地讓司法正義與真實倫理和平共存。
2022.5.30
死囚
人權
司法
Fill 1
評論
許家馨/1年執行13次死刑,如何從世界歷史發展分析美國大規模處決現象?
美國前總統川普卸任最後一年連續處決13名死囚,這是執政者個人態度或美國民意體現?中研院副研究員許家馨從歷史、政經、宗教等因素分析,為何廢死逐漸成為人權潮流?
2021.1.27
死囚
美國
死刑
宗教
文化
Fill 1
人權.社會
生與死的灰色地帶──台灣死刑量刑基準的質變與張力
死刑和無期徒刑的界線在哪?「教化可能性」如何陰錯陽差成為最大爭議?《報導者》爬梳歷年判決書,描繪在民意與國際人權趨勢中,死刑的邊界在不同的張力間拉扯、變化⋯
2021.1.24
死囚
司法
死刑
Fill 1
人權.社會
在罪與罰背後架起對話橋梁──洪當興家暴殺人案中,孩子的聲音與人性面貌
洪當興在法院前撞死前妻與律師,震驚社會;更一審法官首開先例,欲聆聽加害者與受害者家屬聲音,進行兒童最佳利益鑑定,也重建洪當興的人生。這一切能開啓修復之路嗎?
2021.1.12
死囚
時事
司法
死刑
社工
家庭
心理
親密關係
家暴
Fill 1
評論
林孟皇/《7號房的禮物》:攀過高牆的親情,跨越監獄的另一個可能?
《7號房的禮物》中,本來自暴自棄的犯人,因為小女孩的到來而產生改變。「人」的因素如何讓冰冷的監獄產生另一種可能性?聽法官說說除了父女情外,他從這部電影看到的事。
2020.10.2
死囚
人權
司法
死刑
身心障礙者
家庭
法律人追劇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