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 × 開放 × 非營利
訂閱
贊助
最新
深度專題
國際兩岸
人權司法
政治社會
醫療健康
環境永續
經濟產業
文化生活
教育校園
贊助
登入
home
首頁
schedule
最新
bookmark
我的書籤
menu
選單
#藥物
Fill 1
評論
【投書】新北幼兒園餵藥案的應對與省思──盡快達成檢驗應用共識、與民眾科普對話
新北幼兒園餵藥案持續延燒,各方針對檢驗報告與數據判讀方式熱議不斷。台灣醫事檢驗學會前理事長謝文祥呼籲,應以科學實證釐清事實,並和民眾進行科普溝通,減少不必要的恐慌。
2023.6.19
醫療
時事
科學
兒少
COVID-19
公衛
新北
篩檢
藥物
Fill 1
評論
創傷之後,復原的極限與無限:沒有任何藥物可取代人際善意與社會支持
在《創傷與復原》出版第30年,赫曼持續分享最新研究:大腦科學的神經回饋技術如何幫助心理師與兒少建立關係、列為成癮物質的迷幻藥如何在專業心理治療師手中發揮輔助效果?她也提醒不能忘卻的治療本質⋯⋯
2023.5.7
醫療
美國
科學
書摘
心理
家暴
藥物
Fill 1
醫療健康
「檯面上700例、實際執行超過7萬例」──揭開細胞治療地下化生態
未經政府核可而私下進行的癌症細胞治療正「蓬勃」發展,然而其醫療品質堪慮,讓受騙者「花大錢,卻不見未來、最後病入膏肓甚至死亡」。此地下醫療產業為何有機可趁、如何運作?
2023.4.24
醫療
產業
政府國會
司法
科學
科技
警政
詐騙
藥物
Fill 1
醫療健康
白袍真心話:作為家屬,我花錢讓家人試細胞治療;作為醫師,沒科學實證我無法推薦
細胞治療是末期癌友活下去的最後機會嗎?一次百萬的療程讓病人與家屬猶豫再三;未經醫學實證的療效,也讓醫師難以輕易建議病人嘗試。台灣開放6種細胞治療5年後,從申請到執行有哪些改善空間?
2023.4.24
醫療
產業
科學
科技
藥物
Fill 1
醫療健康
自費細胞療法台大、榮總為何反應冷?治療糾紛難認定、醫病保障皆不足
除了療效未明的爭議,病人接受細胞治療後若發生糾紛,權益保障亦不明。在諸多疑慮之下,台大與榮總等醫學中心龍頭,對細胞療法的態度都十分保守。
2023.4.24
醫療
產業
政府國會
司法
科學
科技
藥物
Fill 1
評論
陳建煒/愛之適足以害之,《再生醫療法》放寬未必能促進產業發展
正在立法院審查的再生醫療雙法,草案卻隱藏漏洞。前台大醫院臨床試驗中心主任陳建煒擔憂,目前草案在違反實證醫學精神下,放寬適應症,恐引發倫理問題。他也以美國為例,說明嚴格的科學標準,反而有助產業發展。
2023.3.28
醫療
產業
政府國會
司法
美國
科學
科技
藥物
Fill 1
醫療健康
失衡的再生醫療雙法草案:商機下被漠視的病人權益和醫療倫理
延宕多年的再生醫療法案終有望三讀,盼提供病患更多治療選擇,並促進生技產業發展。但攤開草案條文,卻發現法規設計隱藏5大漏洞,《報導者》訪問專家分析可能產生哪些問題?又恐如何傷害病人權益,甚至可能扼殺產業發展夢?
2023.3.22
醫療
產業
政府國會
司法
科學
科技
藥物
Fill 1
醫療健康
細胞治療4大問:它能成為癌症新希望嗎?治療費用、風險與挑戰有多少?
細胞治療是什麼?對於癌症的療程又怎麼進行?要花多少錢?治療效果有研究保證嗎?《報導者》採訪免疫學教授、臨床醫師,梳理細胞療法的發展,一一解答讀者疑問。
2023.3.22
醫療
科學
科技
藥物
Fill 1
醫療健康
疫情3年了,你好嗎?──7大關鍵數據,解析全台逾900萬人感染、1萬5千人死亡下該被看見的事
過去3年,全台平均每2到3人就有一人確診,更有上萬人不幸罹難,新冠病毒極可能是2022年國人第三大死因⋯⋯本文統整疫情爆發以來7個關鍵數據,解析台灣防疫的利弊、以及與國際的差異。
2023.1.17
醫療
時事
科學
防災
COVID-19
公衛
疫苗
篩檢
藥物
Fill 1
醫療健康
看不見病毒的防疫進行式──長新冠、兒童腦炎、MIS-C的診治與解謎
身體病症、無以名狀的痛苦與失眠⋯⋯各國許多染疫者正在經歷「長新冠」挑戰。面對新冠疫情留下的後遺症謎題,我們還能做哪些研究與追蹤?
2023.1.17
醫療
時事
防災
COVID-19
公衛
照護
藥物
1
2
pagedown
瞭解更多
瞭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