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 × 開放 × 非營利
訂閱
贊助
最新
深度專題
國際兩岸
人權司法
政治社會
醫療健康
環境永續
經濟產業
文化生活
教育校園
贊助
登入
home
首頁
schedule
最新
bookmark
我的書籤
menu
選單
#核電
Fill 1
評論
趙家緯/解讀最新《全國電力資源供需報告》:政府不明說的三大矛盾點
經濟部日前公布最新版《全國電力資源供需報告》與電力排碳係數,除更新全台電力需求成長預估值外,也更新電廠設置規劃。然而經濟部規劃卻有三大矛盾未解⋯⋯
2022.8.2
環境
產業
時事
能源
政治政策
核電
經濟
Fill 1
環境永續
環團推民間版淨零模擬路徑,籲官方務實提2030年中期目標
3月底,政府公布2050淨零排放路徑圖,但並未擬出2030年中期減碳目標,環團提出民間版本,並從「展綠、減煤、天然氣過渡、運具電動化」等多面向提出具體建議,官方如何回應?兩種版本間能否有最佳共識?
2022.5.25
環境
產業
能源
政治政策
科技
核電
氣候變遷
Fill 1
評論
董思齊/共同民主黨為何失去政權?韓國政權輪替的原因與對台灣的啟示
全面執政的韓國共同民主黨,卻無法堅守與實踐其理念,甚至出現貪汙腐敗、特權濫權、不尊重性別平等與爭權奪利等違背其政黨理念的行為,以至於雖然文在寅總統仍獲得一定程度的支持,但選民做出給予其政權輪替的審判。
2022.3.9
中國
選舉
時事
政治政策
美國
韓國
性別平權
居住正義
性暴力
科技
核電
防災
朝鮮
俄羅斯
COVID-19
國際關係
Fill 1
國際兩岸
歐洲最大核電廠被攻失火、廠方警示核能危機,烏俄協議設人道走廊
烏俄第二輪和平會談結束,普丁發表演說稱「俄烏一家親」。但俄仍持續轟炸烏克蘭,多個城鎮面臨民生物資短缺困境,境內歐洲最大核電廠也起火,若爆炸,「傷害將是車諾比的10倍!」
2022.3.3
中國
人權
難民
時事
歐洲
外交
美國
法國
核電
社群媒體
假訊息
俄羅斯
烏克蘭
國際關係
奧運
媒體
軍事
Fill 1
評論
大象腿:當意義瓦解成廢墟
從煤炭到核子,能源發展的漫長進程,在災異前只是一瞬。廢墟之後的餘生,青草仍瘋長,花怒放,水自流。
2022.2.11
礦業
核電
職業災害
文學
俄羅斯
書摘
歷史
公共安全
Fill 1
政治社會
公投四案皆未通過,台灣將面臨什麼挑戰?
台灣第一次沒有綁大選的公投結果出爐,核四、反萊豬、公投綁大選、三接遷離藻礁皆未通過,但不通過代表什麼?將有哪些挑戰?政府能否回應民意?《報導者》完整記錄與解析。
2021.12.18
選舉
政府國會
能源
政治政策
食安
農業
核電
公投
經濟
社會觀察
國際關係
藻礁
Fill 1
評論
【投書】歐洲核電爭議給台灣的啟示:為什麼國際金融機構與開發銀行拒絕投資核電?
12月9日,備受全球金融界關注的《歐盟分類氣候授權法》通過,但針對「核電」是否納入,在利益團體施壓與內部意見分歧下仍未有定案。綠色公民行動聯盟以金錢與時間成本觀點,認為核電在全球投資市場已邊緣化。
2021.12.15
環境
空氣汙染
時事
能源
核電
氣候變遷
投資
Fill 1
Podcast
藻礁、核四同意不同意?公投前的一場小型民主實驗feat.願意傾聽不同意見的首投族
本集,我們節錄2位首投族的聲音,他們分別在這場民主實驗中聽見什麼、做出什麼抉擇?其中一位同學給了我們很重要的提醒——傾聽彼此的想法,或許會找到更多可能。
2021.12.15
空氣汙染
政府國會
能源
政治政策
核電
公投
氣候變遷
藻礁
Fill 1
政治社會
公投四案,同不同意都應思考的問題
公投並非萬靈丹,無論結果是否通過,將各面臨不同問題。《報導者》採訪學者專家,解析正反論述、結果出爐後將衍生的後續議題,提供民眾在政黨動員之外的思考空間。
2021.12.13
環境
時事
能源
政治政策
民進黨
美國
食安
核電
公投
食物
國民黨
國際關係
藻礁
Fill 1
評論
【投書】重啟核四公投的脈絡性思考
科學、科技與社會(STS)的重要學者、陽明交通大學科技與社會所榮譽教授傅大為投書《報導者》,認為「重啟核四公投遠非一個單純的議題,它其實牽動了蔡政府能源轉型、非核家園整套的科技與政經機制的細節。希望國人能夠好好應對。」
2021.12.2
環境
時事
能源
科技
核電
公投
1
2
3
4
pagedown
瞭解更多
瞭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