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 × 開放 × 非營利
訂閱
贊助
最新
深度專題
國際兩岸
人權司法
政治社會
醫療健康
環境永續
經濟產業
文化生活
教育校園
贊助
登入
home
首頁
schedule
最新
bookmark
我的書籤
menu
選單
#安寧療護
Fill 1
醫療健康
分區難落實、人力緊繃、物資缺乏──長照機構疫情風暴的困境與求生
過去一週,平均染疫死亡人數有27%來自長照機構。同樣都是照護病人第一線,但相對醫院、急診室,以照顧失能、慢性病高風險長者的長照機構,並沒有同時得到相應資源與人力,成為疫情下最脆弱的一群受災者。
2022.6.1
醫療
基隆
政治政策
長照
防災
COVID-19
公衛
照護
安寧療護
Fill 1
評論
【投書】DNR不是「救」與「不救」的生死狀,疫情下預先表達醫療意願可以怎麼做?
COVID-19病症來得又急又快,許多人被迫在短時間內抉擇是否放棄急救。台灣DNR雖已推行20年,但仍不是人們平日就會談論的問題,疫情下,英國和美國官民攜手推動讓人們早點思考染疫後的醫療選擇,也對醫護該如何用淺顯易懂的方式詢問急救意願提出指引。
2021.8.15
醫療
高齡老人
心理
COVID-19
照護
安寧療護
Fill 1
評論
【投書】面對COVID-19疫情的醫療倫理衝擊,我們可以做得更多
醫療前線如何承接疫情下的恐懼與悲傷?醫師盧敬文指出,「安寧和緩醫療」是一個現有的強力後盾,人們多半覺得末期病人才需要此「服務」,但其實他們的專業不只涵蓋病人,也能照顧到家屬、甚至第一線醫護。
2021.7.5
醫療
高齡老人
心理
COVID-19
公衛
安寧療護
Fill 1
醫療健康
COVID-19風暴的醫療倫理撞擊:「沒有呼吸器、也沒病房了,你去問問病人要不要簽DNR?」
COVID-19確診者湧入醫院,第一線醫護面臨「誰該優先救治」的嚴峻醫療倫理抉擇。台灣醫界目前有何共識?
2021.6.1
醫療
心理
COVID-19
公衛
義大利
安寧療護
Fill 1
醫療健康
安寧之母成安寧病人,趙可式坦言:過去台灣亞洲第一的評鑑佳績,是靠「樣版醫院」拿到的
一手建立起台灣安寧療護病房的護理標準和模式,趙可式去年一度成為15天安寧「預習生」,她看見什麼?
2020.12.22
醫療
政治政策
安樂死
COVID-19
照護
安寧療護
Fill 1
醫療健康
《病主法》好到難以執行?諮商費高、城鄉落差大,2年AD簽署不到1%
台灣有亞洲首部《病人自主權利法》,實施近2年,每千名符合資格的國人卻僅3人簽署。簽署預立醫療決定前必經的諮商,為何難以推廣?
2020.12.22
醫療
人權
政治政策
安寧療護
Fill 1
醫療健康
1%的奇蹟,要付出什麼代價?呼吸器決策資訊網,為拔不拔管的生命難題找答案
插管後有機會脫離呼吸器嗎?不同年齡、病況的機率一樣嗎?陳麗光團隊建置「台灣呼吸器決策資訊網」,以大數據提供醫病溝通具體依據,幫助病家理性決策。
2020.12.22
醫療
大數據
科學
長照
健保
照護
安寧療護
Fill 1
醫療健康
《病主法》上路後,為什麼依賴呼吸器的病人仍是「善終孤兒」?
長期呼吸器依賴者,落在生命最難掌握判定的醫療三不管地帶,如同善終孤兒,法律幫不上忙。醫界應盡速凝聚判別「末期病患」的共識。
2020.12.22
醫療
人權
司法
長照
照護
安寧療護
Fill 1
醫療健康
最美的善終只是天邊的彩虹──安寧療護哪裡「缺」很大?
探討安樂死合法議題同時,台灣的安寧照護能量、聲量仍有充實空間,好讓更多人知道,在生命終點站前,有群人願陪你走完最後一程。
2018.12.11
醫療
司法
安樂死
長照
公投
安寧療護
Fill 1
醫療健康
穿越照護風暴,尋回家族之絆──平雲與他的父親平鑫濤
平雲回顧父親平鑫濤中風昏迷的特殊時刻,「死亡權」與「生命權」間愛的拔河,是人生最艱困、也沒有正確答案的期末考。
2018.12.11
醫療
出版
安樂死
人物專訪
長照
照護
安寧療護
1
2
pagedown
瞭解更多
瞭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