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 × 開放 × 非營利
訂閱
贊助
最新
深度專題
國際兩岸
人權司法
政治社會
醫療健康
環境永續
經濟產業
文化生活
教育校園
贊助
登入
home
首頁
schedule
最新
bookmark
我的書籤
menu
選單
#戲裡戲外
Fill 1
文化生活
《鏡子森林》:藏在記者正義形象底下的狼狽真心
社會寫實劇《鏡子森林》是台灣第一齣以記者為主題的職人劇,深入台灣的政商媒共生結構,呈現媒體的墮落與救贖,血淋淋的劇情拋出各種反思,等待記者與讀者回答。
2019.12.26
導演
戲劇
戲裡戲外
社會觀察
Fill 1
文化生活
《用九柑仔店》的溫柔提問:人生百味裡,思考什麼是成功
隱藏在《用九柑仔店》主角楊俊龍返鄉劇情背後,也曾北漂、西進的導演編劇團隊想問的是:什麼樣的人生才是成功?
2019.10.10
導演
戲劇
戲裡戲外
家庭
漫畫
Fill 1
文化生活
《灼人秘密》:藝術是地獄裡的地藏王菩薩
《灼人祕密》談#MeToo、談創傷、談PTSD,有人問導演趙德胤為何要拍得那麼痛苦?他回答:「藝術是來超渡鬼的,不一定總是要去歌頌美好跟陽光。」
2019.7.17
導演
電影
性暴力
戲裡戲外
Fill 1
醫療健康
《生死接線員》:和死神的最後一次交易
看過《生死接線員》,很多人、尤其是有意捐贈器官的人,開始和家人溝通如何面對死亡,留下最後的愛與圓滿。
2019.5.20
醫療
戲劇
戲裡戲外
Fill 1
文化生活
舞台劇《小兒子》:請在我最不值得愛的時候愛我
「故事工廠」編導黃致凱,改編自作家駱以軍散文集的同名舞台劇《小兒子》,巧妙輕敲孝與不孝之間的敏感界線,讓中生代子女得以坦然道出內心的長照課題。
2019.4.23
導演
戲劇
高齡老人
長照
失智症
戲裡戲外
家庭
Fill 1
文化生活
《我們與惡的距離》:最難的不是答案,而是理解
「在沒做田野功課之前,聽到精神病我鐵定是閃得老遠,但做了功課之後,我才想我的閃,也許就是所謂的惡。」《我們與惡的距離》的力量,不在順從,而在挑戰。不在取悅觀眾的眼睛,而在擴展觀眾的心靈。
2019.3.24
導演
戲劇
司法
隨機殺人
死刑
精神疾病
戲裡戲外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