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COVID-19第二役

圖文故事

致我們還能這般生活的日常──台灣社區疫爆35天【系列之四】
(攝影/陳曉威)

文字大小

分享

收藏

前往專題

2020年的下半年,台灣與全世界幾處在平行時空:學校課照上、職棒開打、演唱會接棒,與全球被COVID-19海嘯式封城、停課、不斷延長的居家隔離相照,生活在台灣,安全感和幸福感滿滿。4月至12月,我們甚至創下連續8個月的本土感染零確診紀錄。

今年5月中旬一把社區疫爆之火,讓台灣如同時空逆轉,陷落去年許多國家混亂的情境中,每日本土確診案例上百例起跳,截至6月13日,累計已破12,000人,致死率達3.3%,超過全球平均致死率2.16%許多,強化三級警戒的措施讓我們瀕臨封區封城的憂慮,瞬間瓦解了我們脆弱的安全感。

Fill 1
致我們、社區疫爆、台灣、圖文故事
(攝影/楊子磊)
Fill 1
致我們、社區疫爆、台灣、圖文故事
(攝影/鄭宇辰)
Fill 1
致我們、社區疫爆、台灣、圖文故事
(攝影/林彥廷)

這段時間,我們看見了大家的焦慮和韌性——搶購食物與商品的人潮湧向賣場、市場,自律待在家冷清了城市的街道,老師與學生透過遠端視訊授課與學習,得到自己的畢業認可,有孩子的父母像作戰般在家工作,醫療、救護、檢驗人員疲憊卻堅定地守住快篩站、急診室第一道防線與街頭巷尾的每一趟接送,清消人員頂著烈日高溫穿梭於社區、捷運、醫院⋯⋯每處需要的地方。

我們也看見了人性的陰暗與希望,疫苗帶來了曙光,卻也引出黎明前的黑暗,一方面映出政府的輕忽鬆懈,通盤政策戰略的失手,導致人們憂懼於下沉、引發恐慌,像是溺水的人發了狂地抓住身旁的東西,哪怕是另一個活生生的人。當我們談起宣稱不沉的鐵達尼號,巨量的死傷人數固然是現實,但我們也被電影中的人性與情感所觸動,疫情不會戛然而止,我們還有許多考驗直面而來,現實不是電影,但會是明日的歷史,我們必須寫下平安的歷史。

Fill 1
致我們、社區疫爆、台灣、圖文故事
(攝影/楊子磊)
Fill 1
致我們、社區疫爆、台灣、圖文故事
(攝影/陳曉威)
Fill 1
致我們、社區疫爆、台灣、圖文故事
(攝影/鄭宇辰)
Fill 1
致我們、社區疫爆、台灣、圖文故事
(攝影/蘇威銘)
Fill 1
致我們、社區疫爆、台灣、圖文故事
(攝影/余志偉)
Fill 1
致我們、社區疫爆、台灣、圖文故事
(攝影/黃品維)
Fill 1
致我們、台灣、社區疫爆、圖文故事
(攝影/許𦱀倩)
Fill 1
致我們、社區疫爆、台灣、圖文故事
(攝影/許𦱀倩)
Fill 1
致我們、社區疫爆、台灣、圖文故事
(攝影/黃品維)
Fill 1
致我們、社區疫爆、台灣、圖文故事
(攝影/陳曉威)
Fill 1
致我們、社區疫爆、台灣、圖文故事
(攝影/楊子磊)
Fill 1
致我們、社區疫爆、台灣、圖文故事
(攝影/林彥廷)
Fill 1
致我們、社區疫爆、台灣、圖文故事
(攝影/鄭宇辰)
Fill 1
致我們、社區疫爆、台灣、圖文故事
(攝影/林彥廷)
Fill 1
致我們、社區疫爆、台灣、圖文故事
(攝影/鄭宇辰)
Fill 1
致我們、社區疫爆、台灣、圖文故事
(攝影/余志偉)
Fill 1
致我們、社區疫爆、台灣、圖文故事
(攝影/許𦱀倩)
Fill 1
致我們、社區疫爆、台灣、圖文故事
(攝影/楊子磊)
Fill 1
致我們、社區疫爆、台灣、圖文故事
(攝影/鄭宇辰)
Fill 1
致我們、社區疫爆、台灣、圖文故事
(攝影/陳曉威)
Fill 1
致我們、社區疫爆、台灣、圖文故事
(攝影/余志偉)
Fill 1
致我們、社區疫爆、台灣、圖文故事
(攝影/陳曉威)
Fill 1
致我們、社區疫爆、台灣、圖文故事
(攝影/楊子磊)
Fill 1
致我們、社區疫爆、台灣、圖文故事
(攝影/楊子磊)
Fill 1
致我們、社區疫爆、台灣、圖文故事
(攝影/陳曉威)
Fill 1
致我們、社區疫爆、台灣、圖文故事
(攝影/余志偉)
Fill 1
致我們、社區疫爆、台灣、圖文故事
(攝影/馬雨辰)
Fill 1
致我們、社區疫爆、台灣、圖文故事
(攝影/馬雨辰)
Fill 1
致我們、社區疫爆、台灣、圖文故事
(攝影/余志偉)
Fill 1
致我們、社區疫爆、台灣、圖文故事
(攝影/林彥廷)
Fill 1
致我們、社區疫爆、台灣、圖文故事
(攝影/林彥廷)
Fill 1
致我們、社區疫爆、台灣、圖文故事
(攝影/陳曉威)
Fill 1
致我們、社區疫爆、台灣、圖文故事
(攝影/林彥廷)
Fill 1
致我們、社區疫爆、台灣、圖文故事
(攝影/陳曉威)
Fill 1
致我們、社區疫爆、台灣、圖文故事
(攝影/林彥廷)
Fill 1
致我們、社區疫爆、台灣、圖文故事
(攝影/余志偉)
Fill 1
致我們、社區疫爆、台灣、圖文故事
(攝影/楊子磊)
Fill 1
致我們、社區疫爆、台灣、圖文故事
(攝影/楊子磊)
Fill 1
致我們、社區疫爆、台灣、圖文故事
(攝影/唐佐欣)
Fill 1
致我們、社區疫爆、台灣、圖文故事
(攝影/林彥廷)
Fill 1
致我們、社區疫爆、台灣、圖文故事
(攝影/鄭宇辰)
Fill 1
致我們、社區疫爆、台灣、圖文故事
(攝影/鄭宇辰)
Fill 1
致我們、社區疫爆、台灣、圖文故事
(攝影/蘇威銘)
Fill 1
致我們、社區疫爆、台灣、圖文故事
(攝影/許𦱀倩)
Fill 1
致我們、社區疫爆、台灣、圖文故事
(攝影/林彥廷)
Fill 1
致我們、社區疫爆、台灣、圖文故事
(攝影/許𦱀倩)
Fill 1
致我們、社區疫爆、台灣、圖文故事
(攝影/余志偉)
Fill 1
致我們、社區疫爆、台灣、圖文故事
(攝影/余志偉)
Fill 1
致我們、社區疫爆、台灣、圖文特寫
(攝影/蘇威銘)
Fill 1
致我們、社區疫爆、台灣、圖文故事
(攝影/余志偉)
Fill 1
致我們、社區疫爆、台灣、圖文故事
(攝影/鄭宇辰)
Fill 1
致我們、社區疫爆、台灣、圖文故事
(攝影/鄭宇辰)
Fill 1
致我們、社區疫爆、台灣、圖文故事
(攝影/余志偉)
Fill 1
致我們、社區疫爆、台灣、圖文故事
(攝影/鄭宇辰)
Fill 1
致我們、社區疫爆、台灣、圖文故事
(攝影/余志偉)
Fill 1
致我們、社區疫爆、台灣、圖文故事
(攝影/鄭宇辰)
Fill 1
致我們、社區疫爆、台灣、圖文故事
(攝影/鄭宇辰)
Fill 1
致我們、社區疫爆、台灣、圖文故事
(攝影/楊子磊)
Fill 1
致我們、社區疫爆、台灣、圖文故事
(攝影/張家瑋)
Fill 1
致我們、社區疫爆、台灣、圖文故事
(攝影/馬雨辰)
Fill 1
致我們、社區疫爆、台灣、圖文故事
(攝影/陳曉威)
Fill 1
致我們、社區疫爆、台灣、圖文故事
(攝影/陳曉威)
Fill 1
致我們、社區疫爆、台灣、圖文故事
(攝影/鄭宇辰)
Fill 1
致我們、社區疫爆、台灣、圖文故事
(攝影/鄭宇辰)
Fill 1
致我們、社區疫爆、台灣、圖文故事
(攝影/陳曉威)
Fill 1
致我們、社區疫爆、台灣、圖文故事
(攝影/許𦱀倩)
Fill 1
致我們、社區疫爆、台灣、圖文故事
(攝影/鄭宇辰)

深度求真 眾聲同行

獨立的精神,是自由思想的條件。獨立的媒體,才能守護公共領域,讓自由的討論和真相浮現。

在艱困的媒體環境,《報導者》堅持以非營利組織的模式投入公共領域的調查與深度報導。我們透過讀者的贊助支持來營運,不仰賴商業廣告置入,在獨立自主的前提下,穿梭在各項重要公共議題中。

今年是《報導者》成立十週年,請支持我們持續追蹤國內外新聞事件的真相,度過下一個十年的挑戰。

© 2021 All rights Reserved

我們十歲了!
我們十歲了!

謝謝你關注《報導者》,自2015年9月,我們靠社會大眾的贊助走到了今天。

邀請你點進十週年線上策展,了解我們如何和讀者一起走過這10年。

報導者的十年

我們十歲了!

謝謝你關注《報導者》,自2015年9月,我們靠社會大眾的贊助走到了今天。邀請你點進十週年線上策展,了解我們如何和讀者一起走過這10年。

報導者的十年

報導者十歲了!

看見改變

報導者十歲了!
報導者十歲了!

看見改變

即時追蹤最新報導
即時追蹤最新報導

開啟文章推播功能得到報導者第一手消息!

開啟通知

即時追蹤最新報導

開啟文章推播功能得到報導者第一手消息!

開啟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