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淨零目標下採取各種大規模轉變的同時,要如何將社會經濟衝擊最小化,甚至透過氣候行動扶持既有的弱勢族群、縮小社會不平等,是國家能否落實淨零目標的關鍵。
全球都面臨史上最嚴重禽流感,導致台灣「種雞」斷鏈,無法補上母雞缺口,加劇缺蛋問題。究竟從種雞到餐桌上的蛋需要花多少時間?蛋種雞的來源跟進口為何掌握在少數幾家廠商?台灣想自行培育蛋種雞可能嗎?
許多蛋商、蛋農都表示,今年缺蛋主因是從源頭就缺種雞和蛋中雞。國際禽流感疫情也讓進口雞蛋量衝不高,難以盡速緩解缺口。此刻,台灣雞蛋定價機制正陷入混亂,「如果沒有協議出新的產銷制度,災難真的不遠了。」
2022年,苗栗南庄首度出現賽夏族人組成的林業合作社,承包林務局伐木業務,寫下台灣林業史新頁──其中還包含曾參與盜伐的山老鼠。歷經近80年與林務局的對立、和解,原住民終以主角身分抬頭挺胸走進森林。
大疫閉鎖後的開放流通,人們正重新調整步伐適應更新的運轉節奏;烏克蘭仍在戰火和奮鬥之中,東邊鏡像的台灣被不斷示警,島上日常內外增壓⋯⋯我們仍要閱讀和傳頌土地上的事,用文字、口說、圖像載明,給未來的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