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屆金馬獎系列報導

《我們意外的勇氣》游紹翔:孩子會教我們如何成為爸媽
孕育新生命的過程可能令人喜悅、害怕、焦慮,《我們意外的勇氣》導演游紹翔以自己與太太的真實生命經驗出發,重新省思懷孕過程中,新手父母的徬徨、恐懼與勇敢。(攝影/鄭宇辰)
孕育新生命的過程可能令人喜悅、害怕、焦慮,《我們意外的勇氣》導演游紹翔以自己與太太的真實生命經驗出發,重新省思懷孕過程中,新手父母的徬徨、恐懼與勇敢。(攝影/鄭宇辰)

文字大小

分享

收藏

家庭是台灣電影歷久彌新的題材,每個家庭都如此相似又如此獨特:今年(2025)角逐金馬獎的《我家的事》橫跨血緣與親緣的生與死,讓觀眾看到「我們是多拚命才能成為一家人」;《左撇子女孩》則試著從女性視角,拆解三代家庭的衝突與和解;《我們意外的勇氣》則回到家庭組成之前,從一段意外懷孕的姊弟戀談起,深刻描繪了高齡產婦安胎過程的艱辛與掙扎。導演游紹翔從個人生命經驗取材,帶領觀眾重新審視生命與家庭誕生的原點。

《我們意外的勇氣》台灣|2025

入圍第62屆金馬獎獎項:最佳女主角(劉若英)

資深藝人經紀樂芙和小一輪的廣告導演男友柏恩相戀五年,卻從未篤定未來。直到一場突如其來的意外,讓他們不得不朝夕困在一間沒有陽光的待產室裡,笑淚苦痛都無處可逃。聽著僅剩半個子宮內小生命的心跳,他們是否能找到相信這段關係的「勇氣」?MV導演游紹翔大銀幕編導首作,葉如芬、五月天阿信監製,取材個人生命故事,劉若英、薛仕凌以嫻熟演技,細緻還原真實生活細節,溫暖深刻。

游紹翔 導演、編劇。畢業於淡江大學大眾傳播學系。拍攝超過500 支MV 及廣告;曾與任賢齊共同執導紀錄片《媽祖迺台灣》。《我們意外的勇氣》為其首部編導劇情長片,曾獲2022年優良電影劇本優等獎。

「想為你做件事,讓你更快樂的事。」1998年,29歲的劉若英推出個人第四張專輯《很愛很愛你》,同名歌曲隨即成為電台熱播,她真誠的歌聲走入了許多男男女女的耳朵,跨越了時空,代替每個被愛所困的人,唱出心中說不出口的愛。

同一年,劉若英以《徵婚啟事》的杜家珍一角拿下第一屆台北電影獎年度最佳演員,也入圍了金馬獎最佳女主角,雖然最後輸給了《天浴》李小璐,卻破例拿下了當年的金馬獎評審團特別獎
金馬獎於1997年增設「評審團特別獎」,歷年得獎者分別為《國道封閉》導演何平(1997)、《徵婚啟事》女主角劉若英(1998)、《破輪胎》導演黃明川(1999)、《沙河悲歌》導演張志勇(2000)。2001年該獎項改為「評審團個人特別獎」,頒給《你那邊幾點》導演蔡明亮。2002年起刪除該獎項,增設「年度最佳台灣電影工作者」表揚電影幕後工作人員;2006年改為「福爾摩沙個人獎」;2007年再改為「年度台灣傑出電影工作者」,延續至今。
。劉若英是唯一一位獲得該獎項的女演員,這也是她第一座也是目前唯一獲得的金馬獎。之後劉若英雖持續推出電影作品,卻始終與金馬獎擦身而過,今年又再度以《我們意外的勇氣》四度問鼎金馬獎最佳女主角。

也是在1998年,20歲的游紹翔進入滾石唱片公司擔任中文部的企劃助理,協助五月天、梁靜茹等歌手製作專輯,「我當時也擔任奶茶(劉若英暱稱)第六張唱片《年華》的企劃助理,那時候她已經是影后等級的演員了。」那時游紹翔才剛從淡江大學大眾傳播學系畢業,還沒當過導演,更沒想過有一天會找劉若英來主演自己執導的第一部長片。

後來游紹翔從企劃助理一路做到MV導演,拍攝過五月天〈倉頡〉、丁噹〈手掌心〉、郁可唯〈懂得雨天〉等MV,也拍過許多廣告,「生命中遇到的很多事情都是難以預期的意外,意外有時會讓人措手不及,當然也會帶來許多驚奇。」工作是、拍片是、愛情是、生育也是。

將16年前的意外與奇蹟,寫成電影劇本
Fill 1
安胎室是《我們意外的勇氣》電影中重要的場景,宛如子宮一樣,劉若英飾演的女主角樂芙為了保護胎兒在床上躺了3個月。(劇照提供/雙喜電影)
安胎室是《我們意外的勇氣》電影中重要的場景,宛如子宮一樣,劉若英飾演的女主角樂芙為了保護胎兒在床上躺了3個月。(劇照提供/雙喜電影)
2009年,30歲的他迎來了一場巨大的意外,當時他與女友兩人都忙於工作,沒有討論過婚姻和生育,「而且她在年輕時就做過子宮肌瘤手術,只剩下一半的子宮,當時她也沒有想過還能夠懷孕,就連醫師也說非常意外,堪稱是醫學奇蹟。」女友當時是41歲的高齡產婦、加上子宮的特殊狀況,確認懷孕時,醫師就提醒他們,懷孕、生產會有一定的風險,無論對胎兒或孕婦都很不容易。後來女友在懷孕4個月時發生早期破水
早期破水(premature rupture of the membranes, PROM)指產婦在進入產程陣痛之前,羊膜自然破裂而羊水流出,發生率約為10%。若懷孕週數未滿37週,則稱為未足月早期破水,發生率約為2%,可能發生母體的絨毛膜炎、新生兒感染、呼吸窘迫等併發症,是至今周產期死亡率和併發症的重要因子之一。目前早期破水的原因尚未完全明白,可能與感染發炎、子宮早期收縮、子宮頸閉鎖不全、羊水過多、多胞胎等有關。對於大於34週以上和足月的早期破水可準備生產;若小於34週合併早期破水,則須綜合評估週數、胎兒大小和感染情況,視情況考慮觀察與安胎,給予抗生素和類固醇(促進胎兒肺部成熟)。
,緊急被送入安胎室中「臥床」──孕婦完全不能下床,也不能翻身、坐著,身體只能保持一個角度躺著。

游紹翔回憶,孕婦吃喝拉撒睡都在床上,才不會讓羊水繼續流出來,而且安胎時必須維持情緒平穩,幾乎是動彈不得,隨時都會有流產的風險。

在安胎過程中,女友的工作停擺,而游紹翔則是片場、病房兩邊跑,一邊進行拍攝工作,一邊照顧安胎的孕婦。經常天還沒亮就要去拍片,拍到深夜才回到病房。當時他和女友兩人都面臨很高的不確定性,不確定孕婦會不會有生命危險、孩子能不能待到足月平安健康地出生、不確定未來他們兩人會往哪裡去,他也不確定自己能不能成為一個好老公、好爸爸。

「咚咚──咚咚──」在電影中,安胎室沒有窗戶,像是一個子宮一樣,只有孕婦與胎兒的心跳聲,孕婦樂芙(劉若英飾)躺在病床上,每天補充著男友柏恩(薛仕凌飾)帶回來的食物與甘蔗汁,幻想著外面世界的變化,就像是胎兒在子宮裡想像著期待著來到人間的體驗。為了避免晚上睡著時孕婦有緊急情況發生,柏恩還會在睡前在樂芙和自己的手腕上綁一條繩子,一有動靜,他也連動。繩子如同連結胎兒與母體的臍帶,也把兩個人綁在一起,成為了命運的共同體。隨著胎兒成長,兩人也學著成為大人,擔負責任、成為孩子的父母。

游紹翔說,由於當時生活非常忙碌,每一天都要因應不同的混亂情況,而且因為孕婦的情緒起伏不能太大,他與女友也沒有對未來太認真討論,把婚姻之類的人生大事暫時擱置,「只是想說既然老天爺給了我們這一題,就試著看看能夠怎麼解。」他與女友當時每天都在記錄孩子的健康狀況,只能專注把眼前這個安胎的任務完成,後面再邊走邊看。

後來他們的孩子在7個多月時早產來到這個世界,母子均安。雖然寶寶只有1,000多公克,幸好身體健康,在保溫箱中待了兩個多月後順利出院;在安胎室躺了3個月的媽媽也經歷了一段復健,重新學著走路。後來他與女友奉子成婚,3個人相互扶持走成一家人,「冥冥之中好像順著命運、順著孩子的帶領,就一路走到現在。」

正如電影裡的那句台詞:「孩子會教我們怎麼當一個爸爸。」游紹翔說,光靠自己是不可能完全做好準備成為父母的,從懷孕開始到安胎、孩子出生、長大,經歷的每一天都是新的一天,「從孩子來到生命的那一天開始到現在,每一天都充滿意外與驚喜。」他與太太也都還持續在經歷、學習如何當好爸爸媽媽,每天都會想著怎麼為孩子多做一點、做好一點,永遠都有持續進步的空間,那是為人父母一生的功課。

如今孩子已經16歲了,這段在安胎室裡度過的日子,至今對游紹翔來說都還是記憶猶新。他熱愛電影卻拍了20年的廣告跟MV,跟許多導演一樣,一直夢想著要拍一部屬於自己的電影,卻始終因為工作、家庭等各種因素沒能實踐,「因為拍電影真的是很難的事情。」他一直想著有一天他會做好拍電影的充足準備,那一天卻一直沒有到來。

但生命總是充滿各種意外。

因疫情暫停忙碌工作,成為拍攝首部長片的意外契機
Fill 1
游紹翔說,孩子來到生命後的每一天,都是新的一天,他會跟孩子一起滑雪、騎單車,跟著孩子一起成長。(攝影/鄭宇辰)
游紹翔說,孩子來到生命後的每一天,都是新的一天,他會跟孩子一起滑雪、騎單車,跟著孩子一起成長。(攝影/鄭宇辰)

2020年COVID-19疫情爆發,使得原本忙碌的工作突然停擺,人生好像被按下了暫停鍵,無事可做,於是眼光回到自己身上,「那時候五月天的石頭就鼓勵我,把擱置在心裡許久的長片劇本給完成吧。」游紹翔開始寫劇本,過程中除了從自我經驗取材,也跟太太討論,還找了當年協助他們安胎生產的婦產科醫生、護理師田調,反覆修改電影劇本、投比賽、申請補助金、遇到了監製葉如芬,才終於在今年把電影完成。

雖然在影視產業已經打滾了20年,但游紹翔說,拍長片真的很困難,過去拍攝商業案子主要是服務商品、歌曲,而且拍攝週期通常一個月就結束了,可以放下繼續迎接下一個案子。

「但拍長片要拖很久,從2021年開始寫劇本到2025年終於完成,每一天都要煩惱電影要怎麼拍好,如何呈現得更好,這是我經歷過最漫長最痛苦的製作,而且要一直反覆問自己:真正想要呈現的是什麼?當對電影的期待愈高,創作過程也就愈痛苦。」

所幸在製作過程遇到了很多人的幫助,「特別是兩位主演劉若英與薛仕凌,給了整部電影很大的能量。」游紹翔說,他在寫劇本時就一直想到劉若英,她是很敬業的演員、全心投入工作,也和故事中的主角一樣40多歲才懷孕生子,很幸運最後她也點頭答應出演這部片。

「當時奶茶就跟我說,她要演這部電影,需要一個很強的對手。」所以他們當時想了一下人物的年紀、設定,「我想到台灣最好、最適合的演員就是薛仕凌。」果然電影完成後,兩人都把角色帶到超乎想像的地方。

不是要拍安胎日記或鼓吹生育,希望呈現「關係的本質」
Fill 1
劉若英(右)在《我們意外的勇氣》中飾演一位正值事業巔峰,卻因懷孕而意外按下暫停鍵的母親,精湛的演技再度入圍金馬獎角逐影后寶座。(劇照提供/雙喜電影)
劉若英(右)在《我們意外的勇氣》中飾演一位正值事業巔峰,卻因懷孕而意外按下暫停鍵的母親,精湛的演技再度入圍金馬獎角逐影后寶座。(劇照提供/雙喜電影)

台灣的新生兒人口連年下滑,生育率在全球幾乎墊底,從2024年1月開始已連續22月人口負成長,對於年輕人不婚不生的現象,學者提出許多分析,現代人工作壓力大、房價居高不下、未婚率提高、傳統家庭壓力、育兒負擔沉重等,因此對生育下一代有所抗拒。

「與其說是抗拒,我覺得更像是恐懼,對未知的恐懼。」游紹翔說,因為很難去想像生養一個孩子之後的生活會是如何,經濟壓力有多大,居住空間、教育品質等現實問題都要考慮,「這些恐懼與煩惱不是想太多,而是靠自己永遠想不出答案。」就算是孩子出生以後,這個恐懼與擔憂都會持續下去,孩子3歲時有3歲時的煩惱、6歲有6歲的問題,作為父母就是要持續去學習,永遠都有意外的挑戰和驚喜,「我們陪孩子長大,孩子也會帶我們去看見以前想像不到的人生風景。」

「生育率下降很像反映現代年輕人都不想生,但其實在統計數字的背後還是有很多人想生,卻生不出來。」游紹翔說,16年前安胎的那段日子,他常常在生殖醫學科看到人滿為患,許多年輕夫妻努力嘗試各種方法要懷孕生子,「顛覆我原本的想像,很多人連掛號都掛不進去,我當時就對那個診間的年輕夫妻們印象深刻,有些人懷抱著期待、又帶著失望的神情離開,但過一陣子又會想鼓起勇氣再嘗試一次。」

因此他也把這樣的角色寫進電影裡,他希望可讓觀眾看到另一種「意外」,得到是意外、失去也是意外,兩對不同的男女關係,卻同樣反映出:生命得來不易。

游紹翔說,他並不是要透過這部電影去推崇生育或是讚揚新生命,他只是希望讓觀眾能從電影裡看到一些關係的本質。

「雖然故事很大量取材個人生命經驗,但它不是一部紀錄片,我也不是想要拍一部自己的安胎日記,而是想透過電影讓大家看到我們在選擇時,需要面對的各種掙扎,反覆在意外中學習、成長的過程,既是個人的經驗,也是一種普世共通性。」

「完成《我們意外的勇氣》一來是為了幫自己圓夢,也是要獻給孩子,還有太太。」游紹翔說,他們的孩子今年要申請大學了,是一件很困難、很不容易的事情,與其用說教的方式教育孩子克服困難,他選擇親自示範做一件很困難的事情來給孩子看看,也想讓太太知道,她在病床上受苦安胎的那段日子,他在病房外的世界及內心所經歷的事情。

生育是選擇,拍片也是選擇,但無論如何選擇,總有各種意外等在前面。《我們意外的勇氣》給了觀眾一個重新審視生命的機會。對於未知的挑戰,所有人都一樣會感到害怕與恐懼,也一樣可以學著勇敢、學著鼓起勇氣。

深度求真 眾聲同行

獨立的精神,是自由思想的條件。獨立的媒體,才能守護公共領域,讓自由的討論和真相浮現。

在艱困的媒體環境,《報導者》堅持以非營利組織的模式投入公共領域的調查與深度報導。我們透過讀者的贊助支持來營運,不仰賴商業廣告置入,在獨立自主的前提下,穿梭在各項重要公共議題中。

今年是《報導者》成立十週年,請支持我們持續追蹤國內外新聞事件的真相,度過下一個十年的挑戰。

本文依 CC 創用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3.0台灣授權條款釋出

我們十歲了!
我們十歲了!

謝謝你關注《報導者》,自2015年9月,我們靠社會大眾的贊助走到了今天。

邀請你點進十週年線上策展,了解我們如何和讀者一起走過這10年。

報導者的十年

我們十歲了!

謝謝你關注《報導者》,自2015年9月,我們靠社會大眾的贊助走到了今天。邀請你點進十週年線上策展,了解我們如何和讀者一起走過這10年。

報導者的十年

報導者十歲了!

看見改變

報導者十歲了!
報導者十歲了!

看見改變

即時追蹤最新報導
即時追蹤最新報導

開啟文章推播功能得到報導者第一手消息!

開啟通知

即時追蹤最新報導

開啟文章推播功能得到報導者第一手消息!

開啟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