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台368個鄉鎮市區僅屏東7鄉不同意票比同意票多,記者將分析尺度更細化到村里,聚焦核電廠、核廢料貯存場所在位置,綜合過往兩次核能公投結果,細究關鍵村里的公投民意變化,並請正反方學者分析這次投票結果。
這次公投同意雖大幅超過不同意,但比例未達門檻。提案人黃國昌與在野黨魁朱立倫稱這次結果反映民意對核能的支持,環團則認為約3成投票率的結果並不具有民意代表性。相較前兩次核能公投,選民投票動向有哪些改變?
重啟核三公投將在8月23日投票,此前正反方於5場意見發表會上,針對核電成本、老舊電廠重啟的核安疑慮、核廢料處置等議題進行攻防。《報導者》以7大爭點整理正反方意見,並進行資料補充,提供讀者參考。
丹娜絲颱風的停電災情,再次凸顯台灣「集中式電網」面對極端災害的脆弱性。不過,在停電期間部分「自發自用」的光電設備發揮電網韌性,不必等台電搶修,在放晴後即迅速供電。但此分散式電網的建置,為何難推動?
台泥在花蓮和平水泥廠新建廢棄物氣化爐,協助花蓮處理垃圾問題,聲稱是全國唯一無飛灰、無底渣的垃圾處理設施。然而當地有居民認為此案未經環評、未取得部落諮商同意,審查程序有瑕疵,因此提出行政訴訟⋯⋯
看見改變
看見改變
開啟文章推播功能得到報導者第一手消息!
開啟通知
開啟文章推播功能得到報導者第一手消息!
開啟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