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屆金馬獎系列報導

金馬62圖輯

電影,讓我們成為一家人──2025金馬獎星光大道
(攝影/鄭宇辰)
(攝影/鄭宇辰)

文字大小

分享

收藏

前往專題

家是人生在世第一個加入的群體,更是我們終其一生的糾纏,家讓人又愛又恨,想逃離卻又不捨,家時有溫馨時有暴力,家是後援也是羈絆。

第62屆金馬獎如同稜鏡,反射出家庭的暗影與幻光,《南方時光》從少年反窺國與家的裂隙;《我們意外的勇氣》捕捉家庭成形剎那的恐懼與勇敢;《好孩子》透過性別對倒,替消逝的家庭記憶變裝;《深度安靜》提煉了家庭成員之間沉默無語的暴力;《人生海海》以家族的遷徙和傷痕爬梳了馬來西亞華人流徙的史詩;《幸福之路》再現了紐約華人移民的家庭困境;《眾生相》則遊走在城市、人和家之間尋找性與愛;《大濛》把手足間的情感連結到大時代的哀愁;《我家的事》將鏡頭移動到家庭的每一個不同角落,帶觀眾理解維繫家庭的不容易;《左撇子女孩》刻畫了四代母女的愛恨情仇、隱形父權;《地母》更是從一家之母、一地之巫延伸到歷史長河家國糾葛⋯⋯

家庭書寫是屬於每個人心底的祕密私語,赤裸又揪心,訴說家庭不只是說自己的故事,更跨越國籍、語言、時代與族群,讓每一個人都在電影裡看見自己。

Fill 1
(攝影/鄭宇辰)
(攝影/鄭宇辰)
Fill 1
(攝影/鄭宇辰)
(攝影/鄭宇辰)
Fill 1
連續第16年主持金馬獎星光大道主持人之一的楊千霈,蓄勢待發。(攝影/鄭宇辰)
連續第16年主持金馬獎星光大道主持人之一的楊千霈,蓄勢待發。(攝影/鄭宇辰)
Fill 1
星光大道主持人之一的彭千祐。(攝影/鄭宇辰)
星光大道主持人之一的彭千祐。(攝影/鄭宇辰)
Fill 1
入圍最佳紀錄片的《大風之島》,受訪的樂生療養院院民也和劇組一同上紅毯。(攝影/王崴漢)
入圍最佳紀錄片的《大風之島》,受訪的樂生療養院院民也和劇組一同上紅毯。(攝影/王崴漢)
Fill 1
「奶茶」劉若英以《我們意外的勇氣》入圍2025金馬獎最佳女主角,粉絲興奮迎接。(攝影/王崴漢)
「奶茶」劉若英以《我們意外的勇氣》入圍2025金馬獎最佳女主角,粉絲興奮迎接。(攝影/王崴漢)
Fill 1
一家「五口」全入圍演員獎項的《我家的事》,和導演宛如一家人。(攝影/王崴漢)
一家「五口」全入圍演員獎項的《我家的事》,和導演宛如一家人。(攝影/王崴漢)
Fill 1
入圍9項的《左撇子女孩》劇組在紅毯上開直播。(攝影/謝佩穎)
入圍9項的《左撇子女孩》劇組在紅毯上開直播。(攝影/謝佩穎)
Fill 1
以《幸福之路》再度問鼎金馬影帝的張震。(攝影/王崴漢)
以《幸福之路》再度問鼎金馬影帝的張震。(攝影/王崴漢)
Fill 1
國際名導李安可謂近年金馬獎的定心丸。後方左1為本屆評審林嘉欣、左2為本屆評審團主席廖慶松。(攝影/謝佩穎)
國際名導李安可謂近年金馬獎的定心丸。後方左1為本屆評審林嘉欣、左2為本屆評審團主席廖慶松。(攝影/謝佩穎)
Fill 1
獲得終身成就獎的演員陳淑芳,從19歲踏進攝影棚至今,已超過一甲子。「從事影視是我的志趣,我希望我能一輩子演下去,這也是屬於我個人的『孤味』⋯⋯我願意走到不能走,演到不能演。」(攝影/鄭宇辰)
獲得終身成就獎的演員陳淑芳,從19歲踏進攝影棚至今,已超過一甲子。「從事影視是我的志趣,我希望我能一輩子演下去,這也是屬於我個人的『孤味』⋯⋯我願意走到不能走,演到不能演。」(攝影/鄭宇辰)
Fill 1
以《我家的事》首次入圍最佳男配角即得獎的曾敬樺,不僅在台上頻頻哽咽,直到後台受訪仍不斷拭淚。「謝謝世界給我這樣的空間可以好好生活,好好感受這些情緒,謝謝電影,謝謝你讓我愛上這一切。」(攝影/鄭宇辰)
以《我家的事》首次入圍最佳男配角即得獎的曾敬樺,不僅在台上頻頻哽咽,直到後台受訪仍不斷拭淚。「謝謝世界給我這樣的空間可以好好生活,好好感受這些情緒,謝謝電影,謝謝你讓我愛上這一切。」(攝影/鄭宇辰)
Fill 1
第62屆金馬獎,由《大濛》掄元最佳劇情片,以及《最佳原著劇本》、《最佳美術設計》、《最佳造型設計》4項大獎。(攝影/王崴漢)
第62屆金馬獎,由《大濛》掄元最佳劇情片,以及《最佳原著劇本》、《最佳美術設計》、《最佳造型設計》4項大獎。(攝影/王崴漢)
Fill 1
(攝影/鄭宇辰)
(攝影/鄭宇辰)
Fill 1
(攝影/鄭宇辰)
(攝影/鄭宇辰)

深度求真 眾聲同行

獨立的精神,是自由思想的條件。獨立的媒體,才能守護公共領域,讓自由的討論和真相浮現。

在艱困的媒體環境,《報導者》堅持以非營利組織的模式投入公共領域的調查與深度報導。我們透過讀者的贊助支持來營運,不仰賴商業廣告置入,在獨立自主的前提下,穿梭在各項重要公共議題中。

今年是《報導者》成立十週年,請支持我們持續追蹤國內外新聞事件的真相,度過下一個十年的挑戰。

本文依 CC 創用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3.0台灣授權條款釋出

我們十歲了!
我們十歲了!

謝謝你關注《報導者》,自2015年9月,我們靠社會大眾的贊助走到了今天。

邀請你點進十週年線上策展,了解我們如何和讀者一起走過這10年。

報導者的十年

我們十歲了!

謝謝你關注《報導者》,自2015年9月,我們靠社會大眾的贊助走到了今天。邀請你點進十週年線上策展,了解我們如何和讀者一起走過這10年。

報導者的十年

報導者十歲了!

看見改變

報導者十歲了!
報導者十歲了!

看見改變

即時追蹤最新報導
即時追蹤最新報導

開啟文章推播功能得到報導者第一手消息!

開啟通知

即時追蹤最新報導

開啟文章推播功能得到報導者第一手消息!

開啟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