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報導者陪你過年

運動的魔力和魔性──5部運動電影,通往人生的修煉道

文字大小

分享

收藏

2020年1月23日武漢封城以來,整整2年,COVID-19一把揉擰了生活時序,不僅疫病帶來末世感,如果是運動迷,心跳呼吸都失去節律。夏日的法網換成秋裝;2020東京奧運卻是在2021年舉行;2022澳網開打前,直接讓不打疫苗的球王和他的歷史任務一起判OUT。像是穿著冬衣賞桐花、楓槭成了萬年青,體感興奮度和大腦下視丘斷線,生理時鐘、心靈時鐘和倫常時鐘都亂了套。

大疫召示,世上沒有什麼絕對的「賽事規則」,永遠有隻看不見的黑手,隨時可以伸手一攪,我們在世界中心呼喊的神人英雄,或是充填了心酸血淚、虛偽謊言的空氣人形。實力不等於成績;成績不通往幸福;幸福並不是真正的賽末點。運動賽事,就是人生的修煉道,勝負關鍵不在天賦、技術、機運,更在領悟。

解除自由行動的時刻尚未到,推薦5部運動影片,年假或隔離時光,在那些勝負之外的賽局和英雄的B面,理解運動的魔力和魔性。

《金牌的重量》:生理的負重、心理的負傷,冠軍們的非人速度

2008年北京奧運最熱門的話題之一,就是菲爾普斯(Michael Fred Phelps)的「卡路里」。

當時有報導說,這位單屆奪下8面金牌的飛魚,一天要吃下12,000的卡路里(近年他澄清,最高時期只多只有約10,000大卡,其實也沒有比較讓人「不吃驚」),英國《衛報》(The Guardian)的記者甚至以〈體驗冠軍飲食〉(Eat like an Olympian)為題報導,親身仿照菲爾普斯的食譜,結果光是早餐就「吞不下」。不只攝食食量是成年男人的4、5倍,菲爾普斯在全盛時期的訓練,每小時要消耗1,000卡路里。他不只在水裡如「飛魚」,而是整個身體運轉的「速度」都處在「飛」的狀態裡。

離開疾速衝刺的水道,如何扣合「凡間」慢速的齒輪?由他製作的《金牌的重量》(The Weight Of Gold)紀錄片,記錄了10位奧運級選手,都有嚴重的「賽後憂鬱症」,陳述自身如人肉奪牌工具。菲爾普斯這樣「頭牌明星」等級尚且不缺贊助和資源,更有如跨欄選手洛洛.瓊斯(Lolo Jones),備賽之餘還要到健身房賣奶昔。而她有多強大?除了是美國60公尺跨欄紀錄保持人、還是雪橇選手,是世間少有橫越夏季和冬季奧運的超級運動員,但同樣是在2008年北京奧運一個欄前失足,從金牌競逐者落至第7,不到1秒的間距,就是「名利雙收的明星及一般平民」的距離。

這些頂尖選手憂鬱症的成因多樣態,紀錄片的意義,是由菲爾普斯領銜帶出「運動員心理健康」的議題。當中最令人心痛的一段,是關於已故的自由式滑雪選手傑瑞特.彼得森(Jeret Peterson)的追記,他以驚世的空中5次轉體加3個翻身技術聞名,是極早公開自己飽受憂鬱症的運動員,仍不幸在2011年7月獨自開車到峽谷舉槍自戕,舉槍前甚至打電話給911,要警方為他收屍,顯見生命至終,仍在與心裡黑洞吸力拉鋸。後有以他名為的基金會,推動自殺預防和心理健康教育。

彼得森和菲爾普斯都曾自揭成長創傷,彼得森曾遭性侵、目睹友人自殺;菲爾普斯自幼單親一直活在遭父親遺棄的陰影之下。他們透過優異的運動天賦成名後,也行經相似的幽谷,都曾陷酗酒、嗑藥,屢屢遭捕。而彼得森沒能成功完成人生最艱難的翻躍,所幸,菲爾普斯成功的轉身。

酒精、藥物,是另一種「速度」的催化物。多少頂尖運動員在比賽與生活「速差」的漩渦裡,讓各種心底的陰影劇烈地被搖晃暈散,得藉助這些麻醉物質的外力維持平衡,但又可能因而被吸入另一個更巨大的黑洞之中,同時失去人生和運動的賽場。我們往往只識得那些「失序」的行為,無可意識到失序底下包藏的憂鬱之心。而在憂鬱症前面,運動場上的超人,脆弱一如凡人。

《黃金教戰守則》:運動教練的金句補帖,教戰術、更教人生哲學

春寒料峭,令人意志消沉、五體萎靡的時刻,最需要各種「金句」補氣血,《黃金教戰守則──教練的人生哲學》(The Playbook - A Coach's Rules For Life)裡5位運動教練,就像飽實的蓮子、茯苓、山藥、芡實和溫體豬小腸的四神湯,健脾開胃補中益氣。

優秀的選手靠運動天分和吃苦的能耐,那麼,教練呢?他們不一定是最優秀的運動員、也不一定是最懂戰術的人,但一定是最「懂人」的專家。最近出版新書《職棒教頭列傳》、細說中職傳奇教頭故事的球評曾文誠,懂得辨識好教練的條碼,有次聊天他說到:「能當好教練的人,應該都有當總統的潛能。」曾公點評,也是金句。

《黃金教戰守則》的5位教練包括:NBA前快艇教練道格.瑞佛斯(Doc Rivers)、帶領美國女子足球隊奪下世界杯冠軍的吉兒.艾里斯(Jill Ellis)、在4個國家拿下過冠軍頭銜的足球教練荷西.穆里尼奧(José Mourinho)、女籃冠軍教練唐恩.史戴利(Dawn Staley)及女網天后小威廉絲的教練莫拉托魯(Patrick Mouratoglou),不同運動領域,專業素養不同,但相同的是,他們都有極敏銳的生命領悟,終極教練走跳江湖的戰術,是態度。

其中,莫拉托魯曾經令人頗為感冒。2018年美網那場極為爭議的女單決賽中,小威遭20歲的新星大坂直美(Naomi Osaka)擊敗,比賽過程中被抓到莫拉托魯在觀眾席上對她違規指導(coaching)
網球比賽過程中教練對選手做出指導是違規。
,小威卻對裁判大聲咆嘯,大坂的首座大滿貫竟在噓聲中達成,頒獎時淚眼汪汪,不敢稍露喜悅。賽後,莫拉托魯大方承認coaching,但強辯「小威沒看見」。

不過,這個法國人確實「很懂人」,當初接到小威邀約時,直指她:「高不成低不就,沒有好好發揮潛能,因為沒有出錯時的後備方案。」一句話讓霸氣球后服氣。如今言詞犀利的莫拉托魯,自述幼時有嚴重社交困難,無法與人交談、甚至要看心理醫師,但因為很少和人相談,卻反而讓他異常會觀察人,先天缺陷造就他日後具有高度判讀人心的能力,「最大的缺點,往往是你最大的強項。」對自己人生的註解,是莫拉托魯最有說服力的金句。

教練也像拆彈專家,沒有危機處理的能力和堅守的核心價值,一不小心炸毀的不只是自己的事業、還有無可立足的道德良知。2014年道格.瑞佛斯剛接手快艇隊時,面對老闆史特林(Donald Sterling)發表歧視黑人言論錄音檔流出的大炸彈,身為有色人種、成長過程不斷面對種族歧視的他,前面是球員、後面是球團,四周包夾的是媒體和他黑人兄弟姊妹,球員氣憤想罷賽、球團急於替老闆掩飾,社會輿論已沸騰炸鍋,必須在幾個小時決定拆彈策略。哨音響起前,他在深夜臨時召開會議,對球員正式公開事情始末和錄音,但仍說服全隊同舟共濟。隔天,快艇隊在賽前練習時將T恤反穿,遮住球隊標誌,戴上全黑的護腕、手臂護套以及襪子「抗議」自己的球隊,但仍全員上陣「忠於」自己的比賽。

確實,教練工作沒有比總統容易。「冠軍不是因為比較不會被擊倒,而是他們比別人都更堅定前向走。」這是瑞佛斯留下的金句,他帶領球隊,擊敗了惡老闆。史特林後來遭NBA終身禁止參與球隊事務、外帶250萬美元(約新台幣6,930萬元)罰款。

勝利雖然是目標,但常勝軍的教練位置比弱隊難坐穩。艾里斯形容,「教練像鹹魚,獵食的隊伍比較好當。」艾里斯是帶領美國女足國家隊四度摘下世界盃冠軍,一直是被眾鯊魚在後追逐的獵物,被吞食的風險,不只有戰績、還包括她的性向。

身為一名女同志,教練身分比球員招來的殺傷力可能更大,艾里斯帶大學球隊肩負招募球員的任務,得面對說服家長和競爭學校「出招」挑戰和風險,但為了讓她與伴侶領養的女兒活在陽光底下,她忐忑向球員和學校出櫃,意外獲得全面支持。性別和性向,永遠是最難打的世界盃,艾里斯和世界所有的女子足球員爭取的,還有獲得和男子球員同工同酬的待遇和重視,她們不只是運動員、還必須替全球女性發聲。執教生涯能夠成為一直躲過後面眾獵食者的常勝教練,艾里斯說,那是來自「忠於自己」生出的力量

這部運動紀錄片,不需要任何運動背景知識,絕對可以找到自己缺的那一味氣血補方。

《伊卡洛斯》:反高潮的禁藥施用實錄,原來俄羅斯的「ROC」這麼來的

約莫20年前,在忠孝東路頂好商圈的一面巨型電子看板上,一個運動品牌廣告寫著一個大大的數字:「4%」,那是前自行車巨星阿姆斯壯(Lance Armstrong)的體脂率。

《伊卡洛斯》(Icarus)名為運動紀實片、更像驚悚片,抵達的終點完全讓人意想不到,但出發地則是由「阿姆斯壯神話」開始。

阿姆斯壯絕對是史上最令運動迷尷尬的體壇明星,連續7屆的環法自由車賽冠軍,罹患睪丸癌後威猛復出,再攀巔峰,歷史紀錄、抗癌故事,精神地、物理地、心靈地集各種偉大神話要素集於一身。2012年8月遭美國反禁藥組織(U.S. Anti-Doping Agency, USADA)調查,證實長期使用禁藥(促紅血球生成素EPO)。

「我戰勝癌症,贏得7次環法賽冠軍,有個幸福的婚姻和孩子。這是如夢幻般圓滿的故事,只是這不是真的。」

阿姆斯壯招認後的自白,讓迷哥迷弟心碎滿地。《伊卡洛斯》導演布萊恩.福格爾(Bryan Fogel)也是其一。福格爾本身就是業餘自行車好手,深知這個運動有多麼自虐,紀錄片原本是記錄他個人的人體實驗,不是想實證「藥效」能有多大,而是質問:禁藥組織在幹嘛,為何阿姆斯壯之前成功躲過50多次藥檢都沒事?不過隱約也可以嗅出一絲為信仰幻滅做最後掙扎的弦外之音:藥罐子打造出的冠軍,難道練到4%的體脂率也是假?

他還真的輾轉找到了俄羅斯反興奮劑實驗室前主任格里戈里.羅德琴科夫(Grigory Rodchenko)「指導用藥」和「處理檢體」,提供特製的類固醇「雞尾酒」、用藥方式、調換檢體、製作生物護照。影片變成一場實境秀,觀眾透過鏡頭跟著羅福格爾進行一場以人試藥的「沉浸式體驗」,看著他在羅德琴科夫線上教學下如何打藥、停藥、甚至把尿液樣本弄到實驗室製作出「乾淨」的紀錄 。「藥補」後的福格爾參賽時刻終於來了,卻發生他的自行車「機械性故障」,成績比之前他以清白之身上陣還差,更「悲慘」的是,這次比賽,根本沒有安排藥檢。人體試驗連「解盲」的機會都沒有。

期待的高潮大結局沒來,情節瞬間急轉彎。俄羅斯遭國際媒體爆出,國家長年計畫性替選手集體施打禁藥,為防範用藥設置的俄羅斯反興奮劑實驗室、竟然就是用藥的大基地,世界反運動禁藥機構(World Anti-Doping Code, WADA)展開調查。羅德琴科夫如禁藥版的納粹劊子手艾希曼(Adolf Eichmann),成為掌握、執行國家犯罪各方追緝的關鍵罪人和證人,他的前同事突然「心臟病發」,他和家人遭國家機器嚴密嚴控,他只剩一條逃生安全繩索──福格爾。

福格爾安排羅德琴科逃亡美國,轉為「汙點證人」,向《紐約時報》(New York Times)、WADA及美國政府提供俄羅斯政府詳盡的用藥計畫證據。當中最讓人大開眼界的,不是如何科學性的調藥,而是破解存放運動員檢體的密封瓶,目前運動員的檢體都分成A、B兩瓶保存,A瓶立即送檢、B瓶可以保存10年備查,都以特製的貝林格瓶組(Bereg-Kits)封存,這些瓶口有編號,一旦封口,沒有密碼無法開啟,俄羅斯卻研發出無痕開啟破解法,直接調換檢體,確保運動員怎麼用藥都驗不到,反禁藥組織根本成塑膠。

後來WADA和國際奧委會聯合調查小組看到羅德琴科展示的證據大崩潰, 經裁決及審判後,2022年12月16日前俄羅斯禁止參加大型賽事,這也是2020東奧為什麼沒有「俄羅斯」、證明清白的運動員只能以「俄羅斯奧委會」(Russian Olympic Committee)組團參賽。而俄國選手以ROC出賽的「恥辱」,意外成了台灣人另一種ROC缺席的「惆悵」。

「在充滿謊言的時代中,說實話變成革命的行動。」

片中羅德琴科反覆引用奧威爾(George Orwell)《1984》的名言。然而,真實是什麼?實力和外力可以一切兩段完全切分清楚嗎?俄羅斯事件後,被查出的頂尖選手違禁藥案例仍層出不窮,包括台灣舉重奧運雙金許淑淨。曾有一份針對美國頂尖選手的研究調查,若能換得一面奧運獎牌、半數人願意服用禁藥。

沒有競逐、就沒有毀滅和傷害。電影片名典故來自希臘神話,伊卡洛斯用羽毛和蠟製成的翅膀逃離克里特島,飛得太低翅旁會被海水濺濕、飛得太高太陽會融化蠟羽。最終,他仍忍不住忘形高飛,欲望之翼逐日燒毀。為什麼非要以身試法不可?俯瞰世界居高臨下的姿態太誘人,只要騙過全世界,假的也能成真的。

《青春全壘打》:棒球場上的女性故事,人生最重要是練就一個致勝球

初入媒體時主跑學生運動,最常待的是棒球場。除了學生聯賽,夏荷時期的國城盃、冬至前後的關懷盃,少棒場上常有的新聞亮點,就是女選手。最知名的,是500元紙鈔上南王少棒隊的學姊陸冠芝,右投右打,小學球速就超過110公里,同時期交手的男選手中、後來曾旅美的陳俊秀被她三振過、「棒球情人」高國輝(原名羅國輝)被她轟出全壘打。

韓片《青春全壘打》雖然是劇情片,但角色刻畫極寫實,讓人想起那些年的「陸冠芝們」。這些強力的野球女孩,還想念打棒球的滋味嗎?原本希望繼續打青少棒的陸冠芝,後來教練父親在「發展性」考量下,讓她轉戰高爾夫,這樣「明智」的選擇,有過遺憾嗎?

性別平等,如果只單純論述「權利」,太薄淺,女孩們心裡扎得最深的那根刺,是先天上的不平等。那些曾經在起跑點上遠遠壓過男孩的女孩們,隨著成長,眼睜睜看著那些矮小瘦弱鱉腳的男孩們,變高、變壯、變快、變強,一天一天甩過自己。《青春全壘打》的女主角年紀更大一些,國中時的隊中強投,高中後苦撐苦熬苦練,尋求一個可以進入職業選秀的渺茫機會。

女子棒球最著名的電影,當然是流行天后瑪丹娜領軍的《紅粉聯盟》(A League of Their Own),講述二次大戰後填補大聯盟比賽空缺的全美女子職業棒球大聯盟傳奇,雖然說的是女子棒球隊的故事,又好像把「女子」罝換成「甲子園的金足農」、「台灣的KANO」也能通。但在一個男性為主的運動場子裡,女子選手其實要的不只是一個公平開放的機會,更想追求和證明的是,如何扎扎實實在原汁原味的賽場裡,靠自己之力勝出,這一點,《青春全壘打》說得更精確。

雖然片名易誤導是什麼青春純愛片,這部亞洲第一部以女子棒球員為主軸的電影,若能說上「純愛」,是對棒球的愛。女主角爭取加入職業棒球隊的過程中,除了衝撞體制的障礙、家人務實勸退中的為難,真正的困難在於,如何找到自己能與男選手硬碰硬的競爭力。在教練指導下,女主角練出致勝武器「蝴蝶球」。

蝴蝶球,行進中不旋轉,氣流流過縫線產生亂流,球體表面出現壓力差,讓球會左右與上下飄動,如同蝶舞。關鍵不取決速度、而在控球。亞洲職棒史上首名女子選手、後赴美國獨立聯盟的吉田繪里;北美大學西岸聯盟簽下的第一位女選手、加拿大左投艾克莉絲(Claire Eccles),都擅長蝴蝶球。《青春全壘打》不只女性描繪深刻,棒球專業也到位。

無論棒球或人生,要出來和人輸贏,都要練成一個「致勝球」才有機會。生理、社會限制雖然殘酷,但夢想才是最終決戰的關鍵。

《決勝女王》:資優生的人生牌局,在失敗中找到逆襲力量

多年前一個震驚的新聞,某醫學系教授就讀醫學院的孩子輕生;失落生命背後的成因從來不會單一,其中被提及的一個是,他們全家都是第一志願、只有自己念的是私校,儘管是醫學院,勝過了90%的人,在自家裡似乎永遠是最後一名。

人生存在感的起跳標準太高,這些過於聰慧者一旦叛逆起來,不是自我毀滅、就可能驚天動地。26歲時就能組織世界上賭注最高地下撲克賭局的「撲克女王」茉莉.布魯(Molly Bloom),兩者兼具。布魯也是一個「家中成就低落」的資優生,學業優異,申請到法學院,但他的弟弟上的是哈佛醫學院;體育優異,曾是全美排名第三滑雪選手,另一個弟弟卻是兩度代表美國參加奧運滑雪競賽、同時是美式足球的雙棲選手。

布魯選擇逃離家庭,不再做一個「競賽者」,而在一個一個高額賭局裡,成為一次又一次的「主控者」和「旁觀者」。她的回憶錄改拍成電影《決勝女王》(Molly's Game),她的賭局曾創下單場總金額1億美元的天價,真實世界裡出入的盡是李奧納多.狄卡皮歐(Leonardo DiCaprio)、麥特.戴蒙(Matt Damon)、班.艾佛列克(Ben Affleck)、陶比.麥奎爾(Tobey Maguire)等好萊塢大咖,是鴻商富賈,引來黑幫覬覦、FBI調查。雖然地下博奕和法庭攻防讓人大開眼界,但這是一部「運動電影」,無疑。

所有運動,都得受得住失敗,才可能真的贏。滑雪是這樣、德州撲克是這樣,當然,人生也是。電影裡一名原本穩扎穩打的賭客,卻被新手玩家唬住遭訕笑,讓他理智線斷裂,棄守自己的戰術,最終輸到破產、賠掉事業家庭。輸不起,就是一直輸下去的循環按鍵。

布魯的人生亦如此。在奧運代表的選拔賽上,遇上發生率極低的意外,雪鞋的卡榫被結凍的防滑草撬開鬆脫,摔失一場最重要的比賽。終於有機會奪冠,卻連奧運都去不了,在最接近勝利時刻的挫敗,把她抛離人生軌道。最難以承受的是,再一次,又成為家裡最後一名的「輸家」。

她需要一個全新的賽場裡找到自己的存在價值,搞懂複雜的德州撲克、經營一夜數千萬美元的賭局、要即時應變賭客各種突發狀況,最重要是,要謹守住不淪為「非法賭場」的界線──不能抽成,只能拿小費。「決勝女王」決勝的本錢,其實還是身為運動員強大的抗壓性、對遵從「比賽規則」高度內化的精神力。

布魯的背上有條長長的疤,那是12歲滑雪受傷、動脊椎手術留下的傷痕,一度被醫師判處運動生命的死刑,但才12歲的她挺住,一年後回到場上。但人生究竟要度過多少次的失敗考驗,才能真正證明自己?已經磨練到頂峰的程度,為何還是失足?在高級飯店裡,夜夜看著一回又一回的賭局,看著賭客陷落輸的輪迴裡,也像是一次又一次對自己的開釋。

讓她重新回到自己人生主場,關鍵還是與嚴父的大和解。電影安排的橋段,合理化了父親為何對她特別苛責,是期待過高、不是失望過大。電影當年拿下很多影展的改編劇本獎項,正是不流於誇飾上流賭局的紙醉金迷、法庭遊戲的鬥智燒腦,而是切進了一個人、一個運動員核心,如何在失敗的磨練下,仍能找到奮發的力量。

「成功,是在從一個失敗到另一個失敗中,卻不失去熱情。」電影裡,布魯引邱吉爾(Winston Churchill)的話做結語。

很多道理早在那裡,理解不難,做到不易。所以運動界無論有多少黑暗與醜聞、多少謊言與冤魂,運動賽事永遠令人癡迷。而我們也需要經由電影再次梳理澄清,癡迷盲目後讓自己更靠近真理。

索引
《金牌的重量》:生理的負重、心理的負傷,冠軍們的非人速度
《黃金教戰守則》:運動教練的金句補帖,教戰術、更教人生哲學
《伊卡洛斯》:反高潮的禁藥施用實錄,原來俄羅斯的「ROC」這麼來的
《青春全壘打》:棒球場上的女性故事,人生最重要是練就一個致勝球
《決勝女王》:資優生的人生牌局,在失敗中找到逆襲力量

用行動支持報導者

獨立的精神,是自由思想的條件。獨立的媒體,才能守護公共領域,讓自由的討論和真相浮現。

在艱困的媒體環境,《報導者》堅持以非營利組織的模式投入公共領域的調查與深度報導。我們透過讀者的贊助支持來營運,不仰賴商業廣告置入,在獨立自主的前提下,穿梭在各項重要公共議題中。

你的支持能幫助《報導者》持續追蹤國內外新聞事件的真相,邀請你加入 3 種支持方案,和我們一起推動這場媒體小革命。

本文依 CC 創用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3.0台灣授權條款釋出

有你才有報導者
有你才有報導者

這篇文章的完成有賴讀者的贊助支持,我們以非營利模式運作,

邀請你加入 3 種支持方案,讓報導者能夠走更長遠的路。

瞭解更多

有你才有報導者

這篇文章有賴讀者的贊助完成,我們以非營利模式運作,邀請你加入 3 種支持方案,讓我們能走更長遠的路。

瞭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