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dcast聲影專題】路邊攤計畫

擂台上的社工,與他帶出的拳擊冠軍們

我們都想好好長大(上)

文字大小

分享

收藏

前往專題

2018年,《報導者》推出《廢墟少年》系列報導,關注全台高風險家庭中的青少年發展情形。2021年,在全台進入COVID-19疫情三級警戒前夕,《報導者》Podcast團隊前往都市邊緣,跟著社工與成長中的孩子們過一天。兩位30歲出頭的社工,和他們服務的這群孩子擁有類似的背景.他們陪伴彼此,一起證明人生除了「命運」,還有「機會」。

上集,我們前進新北市三峽,看一位社工兼拳擊教練,如何讓孩子們在人生擂台上有奮戰的勇氣跟決心;下集,我們來到桃園大溪老街上的一間書屋,下課後,這裡充滿著孩童笑聲,他們從情緒創傷、食農課、拉單槓中,學到什麼?

從台北市區開車不到一個小時,我們抵達三峽,走進一棟三層樓的透天厝。牆壁上貼著生活公約,一整排讓孩子放鞋子的鞋櫃,寫功課的桌椅排在空間的中央,隔壁,有一座拳擊擂台。

這裡是樂窩服務協會,一個服務三峽地區都市原住民的非營利組織,他們提供課後輔導、婦女培力、長者照顧、部落文化保存等服務,同時還有一支「熱原拳擊隊」。這支由社工帶領的拳擊隊,成立至今在全國性競賽拿下共5面金牌、8面銀牌、13面銅牌。

這集節目,我們走進課輔教室旁邊的拳擊擂台,聽兩位冠軍的成長歷程,跟著他們練拳、與他們回家聚會,聽他們背後最重要的推手──擂台上的社工,陳哲宇的故事。

  • 《路邊攤計畫》EP07,隨點即聽:
|01|課輔教室旁的拳擊擂台:打拳,為了創造自己的價值
Fill 1
社工、教練、拳擊

與我們對話的是全中運54公斤級冠軍林翊晟,以及63公斤級冠軍蘇正哲。這對阿美族表兄弟來自的家庭,在阿公那一輩,搬到了三峽一帶,並在三鶯大橋下、河濱空地之上,以雙手搭建起木造平房,成為都市裡的都市原住民聚落,被稱為「南靖部落」。

家族裡第一個開始從事拳擊運動的是表姊,兩個表兄弟在父母同意下,先後加入拳擊隊,開始了過去沒想過的生活。

Fill 1
社工、教練、拳擊
Fill 1
社工、教練、拳擊
Fill 1
社工、教練、拳擊
Fill 1
社工、教練、拳擊
Fill 1
社工、教練、拳擊
Fill 1
社工、教練、拳擊

國三的林翊晟說,一開始最難的是體能。要拿著啞鈴跑步,要一直、一直跳繩,接著是放下恐懼、站上擂台對打;賽前,還得連續一、兩個月控制體重與進食,喝下的水、吃進的飯,都得用公克精確控制計算。一旁,擔任拳擊隊隊長的表哥蘇正哲笑說,「他以前不是這樣子的。」

林翊晟說,開始練拳擊之前,自己沒這麼有紀律;3年的拳擊冠軍養成,考驗是全方面的,最難的那一關,紀律是基本、接著是自信,相不相信自己做得到,願不願意不顧一切地做到。

會在國中時代就接受這樣的考驗,林翊晟說,其實與害怕自己變壞有關。訪談中,他提到國小開始,自己就認為自己一定會變壞,因為身邊有太多同樣背景、遭受歧視的都市原住民,在體制內難以被認可,於是走上岔路。

|02|木板拼起的河濱部落:走入孩子的家,才知道如何翻轉命運
Fill 1
社工、教練、拳擊

訪談中,是社工、也是教練的陳哲宇,向我們解釋拳擊的意義。自己同樣是山區移居都市的原住民背景,他以求學時的打拳經驗告訴我們,十年來,他在三峽服務都市原住民所看見的、發現的、堅持的,如何化作如今這些小拳擊手身上掛著的獎牌跟勳章。

社工的工作,如果要讓弱勢不再永遠是弱勢,他們就不只得要處理「問題」,還得看見需求、理解脈絡、走進文化與環境,陪同孩子找到一個發光的可能。練拳的過程,不只是練出了體能跟肌肉,而是自己跟社會對於「我」的尊重。

我們跟著陳哲宇往孩子們的部落走,去理解他所說的。部落的故事其實就是與命運對抗,雙手摸索機會的故事。因為是河濱、因為是公有地,部落幾次被拆遷,而工作機會不穩、勞動條件低落,也都考驗著三鶯大橋下的家庭。但我們看見他們的互助、扶持,部落文化仍在此繼續,三代之後,雖辛苦,有些人開始在都市中找到生存的空間。

Fill 1
社工、教練、拳擊
Fill 1
社工、教練、拳擊
Fill 1
社工、教練、拳擊
Fill 1
社工、教練、拳擊
Fill 1
社工、教練、拳擊
Fill 1
社工、教練、拳擊
|03|拳擊隊外的世界:在社會裡,也給他們發揮的擂台

陳哲宇說,接下來要讓爸爸媽媽們相信,孩子們擅長的運動,在台灣社會是被尊重、有前途的,所以他要去與健身業者、運動按摩專業者合作,讓路能走得更遠,「我是在做夢,為自己跟孩子做夢。」

同樣被歧視過、同樣被說過打拳沒希望的他,努力實現藍圖。疫情後的發展未知,但至少,社工教練,已給了拳擊隊一座能夠抬頭挺胸、為自己奮戰的擂台。

Fill 1
社工、教練、拳擊

(閱讀英文版,請看:Social Worker In The Ring, And The Champions He Brings Out

索引
|01|課輔教室旁的拳擊擂台:打拳,為了創造自己的價值
|02|木板拼起的河濱部落:走入孩子的家,才知道如何翻轉命運
|03|拳擊隊外的世界:在社會裡,也給他們發揮的擂台

用行動支持報導者

獨立的精神,是自由思想的條件。獨立的媒體,才能守護公共領域,讓自由的討論和真相浮現。

在艱困的媒體環境,《報導者》堅持以非營利組織的模式投入公共領域的調查與深度報導。我們透過讀者的贊助支持來營運,不仰賴商業廣告置入,在獨立自主的前提下,穿梭在各項重要公共議題中。

你的支持能幫助《報導者》持續追蹤國內外新聞事件的真相,邀請你加入 3 種支持方案,和我們一起推動這場媒體小革命。

本文依 CC 創用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3.0台灣授權條款釋出

有你才有報導者
有你才有報導者

這篇文章的完成有賴讀者的贊助支持,我們以非營利模式運作,

邀請你加入 3 種支持方案,讓報導者能夠走更長遠的路。

瞭解更多

有你才有報導者

這篇文章有賴讀者的贊助完成,我們以非營利模式運作,邀請你加入 3 種支持方案,讓我們能走更長遠的路。

瞭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