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文故事〉

馬雨辰、鄭宇辰/人神共存的修行之路──2024台南鹽水蜂炮
(攝影/馬雨辰)

文字大小

分享

收藏

Fill 1
(攝影/馬雨辰)
(攝影/馬雨辰)
Fill 1
(攝影/鄭宇辰)
(攝影/鄭宇辰)
Fill 1
(攝影/鄭宇辰)
(攝影/鄭宇辰)
Fill 1
(攝影/馬雨辰)
(攝影/馬雨辰)
Fill 1
(攝影/馬雨辰)
(攝影/馬雨辰)

國際知名的「台南鹽水蜂炮」今年(2024)適逢台南建城400年,蜂炮城大大小小共有400座,規模是疫情後最熱鬧的一次。這場為期兩天的元宵慶典,從清晨拉開序幕,一早就展開遶境,經驗豐富的在地居民,身著見證無數戰役的戰袍,穿梭於鎮內巷弄,沿途樓房前住戶紛紛擺設祭桌,等待關聖帝君的神轎經過,剎那火光四射、煙霧繚繞。

犁蜂炮
早期會將鋤頭的犁片燒紅,在其上快速划過整串鞭炮,以求快速點燃之後順勢往神轎拋出,稱為「犁炮」,現則指用高溫加熱的鐵片等方式一次快速點燃大量炮竹。
的意涵除了去除瘟疫,也宛若人與神之間連結的橋梁,使其相較一般炸轎酬神的民俗活動更具特殊性。

在元宵節,人們共襄盛舉,前往儀式現場,全副裝備親身體驗犁蜂炮的場面,猶如踏上一場人間的修行之旅。安全帽、防護衣、手套是參與者的必備穿著,當炮台就位,眾人蓄勢待發守在轎旁,或正面、或背對、抑或背負著自己所信奉的神尊,齊聚炮台前,靜待那刻爆發。

Fill 1
(攝影/馬雨辰)
(攝影/馬雨辰)
Fill 1
(攝影/鄭宇辰)
(攝影/鄭宇辰)
Fill 1
(攝影/馬雨辰)
(攝影/馬雨辰)
Fill 1
(攝影/馬雨辰)
(攝影/馬雨辰)
Fill 1
(攝影/鄭宇辰)
(攝影/鄭宇辰)
Fill 1
(攝影/馬雨辰)
(攝影/馬雨辰)
Fill 1
(攝影/鄭宇辰)
(攝影/鄭宇辰)
Fill 1
(攝影/鄭宇辰)
(攝影/鄭宇辰)

在蜂炮炸裂的一瞬,人們擺盪在感官極限的衝擊感中,直面火光此起彼落、耳聽蜂鳴切穿空氣,情緒油然而生,或興奮、或恐懼、或盼望,修行之路是自在人心。引線迅速點燃,懸宕在心底的問題卻難以一一作結,轉瞬的體驗化為養分,彷彿是人與神之間連結的凝結點,為眾人帶來靈光,讓人們有機會循著信仰的軌跡,開出一條新的通道。

Fill 1
(攝影/鄭宇辰)
(攝影/鄭宇辰)
Fill 1
(攝影/鄭宇辰)
(攝影/鄭宇辰)
Fill 1
(攝影/鄭宇辰)
(攝影/鄭宇辰)
Fill 1
(攝影/鄭宇辰)
(攝影/鄭宇辰)

平日安靜的鹽水小鎮在這兩日不再靜默,除了被煙火照亮的夜空,街頭巷尾也因蜂炮的火光與煙霧而覆上一層神祕的面紗,彷彿《神隱少女》中千尋踏入通往未知的隧道,引領人們領略這座小鎮的百年風華,隨著龍年迎春的喜氣,冀盼來年光彩依舊。

Fill 1
(攝影/馬雨辰)
(攝影/馬雨辰)
Fill 1
(攝影/馬雨辰)
(攝影/馬雨辰)
Fill 1
(攝影/馬雨辰)
(攝影/馬雨辰)
Fill 1
(攝影/鄭宇辰)
(攝影/鄭宇辰)
Fill 1
(攝影/鄭宇辰)
(攝影/鄭宇辰)

深度求真 眾聲同行

獨立的精神,是自由思想的條件。獨立的媒體,才能守護公共領域,讓自由的討論和真相浮現。

在艱困的媒體環境,《報導者》堅持以非營利組織的模式投入公共領域的調查與深度報導。我們透過讀者的贊助支持來營運,不仰賴商業廣告置入,在獨立自主的前提下,穿梭在各項重要公共議題中。

今年是《報導者》成立十週年,請支持我們持續追蹤國內外新聞事件的真相,度過下一個十年的挑戰。

© 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我們十歲了!
我們十歲了!

謝謝你關注《報導者》,自2015年9月,我們靠社會大眾的贊助走到了今天。

邀請你點進十週年線上策展,了解我們如何和讀者一起走過這10年。

報導者的十年

我們十歲了!

謝謝你關注《報導者》,自2015年9月,我們靠社會大眾的贊助走到了今天。邀請你點進十週年線上策展,了解我們如何和讀者一起走過這10年。

報導者的十年

報導者十歲了!

看見改變

報導者十歲了!
報導者十歲了!

看見改變

即時追蹤最新報導
即時追蹤最新報導

開啟文章推播功能得到報導者第一手消息!

開啟通知

即時追蹤最新報導

開啟文章推播功能得到報導者第一手消息!

開啟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