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dcast聲影專題】路邊攤計畫

在人生祕密交談所:他們穿壽衣走秀、玩喪禮桌遊,連身後事都敢說

文字大小

分享

收藏

前往專題

壽衣與走秀,喪禮跟桌遊,這是在彰化花壇,一群長者在社區活動中心度過一個下午的方式。現場有哭有笑,還有人唱快樂的出航,重溫年輕時沒有結果的戀愛。這是一場名為「死亡咖啡館」的生命教育課,老師郭慧娟帶過1萬多人次的學員,說出那難以言說的話題。長者自稱組了team(團隊),彼此分享祕密跟傷痛,然後一起療癒。

課堂上他們談的是死亡,但學的是如何開口、開心,如同死亡不只是年長者的事,學會道出那些難以啟齒的、心裡藏著的,活得不留遺憾,是每個人都想學的事。

  • 《路邊攤計畫》EP05、EP06,隨點即聽:
|01|壽衣走秀:電子音中,穿出對身後事的狂想

穿過宮廟的誦經聲,往花壇鄉社區發展協會走去,4月的下午,一陣重低音的電子音樂佔據了活動中心。7、8位長者正在梳妝打扮,換上他們往生後想要穿著的服裝,今天他們除了阿公阿嬤的身分之外,是模特兒,也是生命教育課的助教。

仔細往「伸展台」上看,他們穿的是環保志工的制服、睡衣、年輕時的粉紅色旗袍,或是老婆替自己買的帥氣新衣。走完秀的他們沒有馬上下台,而是在台上告訴大家為什麼想穿著這身衣裳往下一段旅程前進。原來,他們穿的是青春、是媽媽留下來的愛、是牽手
台灣閩南語,指「妻子」。
的情分,或是像其中一位阿嬤說的,她把去參加喜事的服裝當壽衣來穿,希望面對死亡這件自然的事,後代不用太悲傷。
Fill 1
壽衣、走秀、喪禮、桌遊、死亡咖啡館
Fill 1
Fill 1
壽衣、走秀、喪禮、桌遊、死亡咖啡館
Fill 1
壽衣、走秀、喪禮、桌遊、死亡咖啡館
(攝影/林彥廷,2021年4月26日)
|02|喪禮桌遊:如何告別,盡在遊戲中訴說

生死課的另一部分,是名為「告別通關」的桌上遊戲,像玩大富翁一樣,每個「玩家」要一關一關的走,他們得問其他的玩家「會不會跟家人討論身後事?」、治喪跟告別式的地點、喪禮要用的照片、衣服、棺木、葬法、音樂、、誰來參加、要花多少錢⋯⋯,大概不屬於一般對話會出現的問答。

遊戲的設計特別有趣,玩家在問之前,得先擲筊,當擲筊的結果與玩家的想法不同,老師說,大家就會因此瞭然:「為什麼有些話現在不說,要等來不及了,才要還在世的人用擲筊來猜你的想法呢?」

這裡看其中一位桌遊助教的故事:〈等待返去的時陣若到──向死而生,主辦自己的「告別式」〉
Fill 1
壽衣、走秀、喪禮、桌遊、死亡咖啡館
Fill 1
壽衣、走秀、喪禮、桌遊、死亡咖啡館
Fill 1
(攝影/林彥廷,2021年4月26日)
|03|死亡咖啡館:面對死亡,就是凸顯生命的功課

要把話說出口,該怎麼做?郭慧娟是其中能手。身兼內政部現代國民喪禮編撰委員、現代國民婚禮主筆,熟悉婚喪喜慶的她,也是在台灣推廣死亡咖啡館的倡議者。在40分鐘的專訪裡,她說,面對死亡,其實反映的是我們知不知道怎麼活。那些捨不得、遺憾、沒有做到的事,以及對於傳統習俗的「過不去」,是讓我們無法好走的關鍵。

Fill 1
壽衣、走秀、喪禮、桌遊、死亡咖啡館
郭慧娟(中)開辦死亡咖啡館的契機,是自己的父親。父親在病逝前,父女倆坦率地聊身後事、改變家人避諱的態度,後來,她更起了念頭,要把這樣的溝通經驗教給更多人。(攝影/林彥廷,2021年4月26日)

帶著人們面對死亡,回頭來,卻是要問我們該怎麼活,該如何開口、開心,郭慧娟跟學員們從人生終點回望,用桌遊、用走秀,用情緒管理、跟類似家庭諮商的技巧,讓人們把話說出口。過程中我們意外的是,年紀大小與面對死亡時的開放或害怕無關;我們也驚喜於一場桌遊,如何能幫助我們聽見親友的生命故事,在來得及的時候,打開心門。

學員們現身說法,淚中有笑地說,阮若打開心內的門
台灣閩南語,意即「我若打開心房」。
,愈多人看見內在景色,不管是活著的時刻還是臨終前,風景是意外的美。
Fill 1
Fill 1
Fill 1
Fill 1
Fill 1
Fill 1
Fill 1
Fill 1
14
「這是10幾年前我參加合唱團的衣服,我很珍惜。如果能穿著它善終,很有意義。」(攝影/林彥廷,2021年4月26日)
索引
|01|壽衣走秀:電子音中,穿出對身後事的狂想
|02|喪禮桌遊:如何告別,盡在遊戲中訴說
|03|死亡咖啡館:面對死亡,就是凸顯生命的功課

用行動支持報導者

獨立的精神,是自由思想的條件。獨立的媒體,才能守護公共領域,讓自由的討論和真相浮現。

在艱困的媒體環境,《報導者》堅持以非營利組織的模式投入公共領域的調查與深度報導。我們透過讀者的贊助支持來營運,不仰賴商業廣告置入,在獨立自主的前提下,穿梭在各項重要公共議題中。

你的支持能幫助《報導者》持續追蹤國內外新聞事件的真相,邀請你加入 3 種支持方案,和我們一起推動這場媒體小革命。

© 2021 All rights Reserved

有你才有報導者
有你才有報導者

這篇文章的完成有賴讀者的贊助支持,我們以非營利模式運作,

邀請你加入 3 種支持方案,讓報導者能夠走更長遠的路。

瞭解更多

有你才有報導者

這篇文章有賴讀者的贊助完成,我們以非營利模式運作,邀請你加入 3 種支持方案,讓我們能走更長遠的路。

瞭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