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文故事〉

謝三泰/在火燒島上──《流麻溝十五號》與政治受難者
《流麻溝十五號》劇照。(攝影/謝三泰)

文字大小

分享

收藏

曾在報社擔任攝影記者的謝三泰,1990年因著對白色恐怖與政治黑牢的好奇,著手拍攝昔日政治犯的肖像攝影計畫。20多年後,謝三泰受《流麻溝十五號》一書作者的邀請,拍攝1950年代的台灣女政治犯,並在2021年底接下該書改編電影的劇照拍攝工作,希望透過這些照片,勾起大眾對綠島黑牢的好奇,進一步認識台灣這段黑暗的歷史,為受難者盡一份心力。

我很晚才真正踏上綠島。還沒到綠島前,聽聞許多老政治犯提過他們在島上發生的種種。白色恐怖時代,因政治思想不容於執政當局,他(她)們被遣送至這邊陲離島,遠離自己的家人、美好的生活,從社會菁英成了監獄囚犯,雖然面對廣闊的海與天,卻無路可去、也無路可退。

還是記者時,因採訪接觸到了曾被關在「火燒島」
為綠島舊稱。位於台東外海的離島,面積僅16.2平方公里,因地質為火山集塊岩構成,故舊稱「火燒島」。
的前輩,聽他們提及當年在島上的遭遇,總覺除了透過口述歷史,我們無從得知這些前輩在當時是如何付出沉重代價的。如果有人忠實記錄下就好了⋯⋯如果沒有任何貼近事實的影像留下,只有官方樣板的宣傳,那些血淋淋的史實會不會就此被遺忘?我心裡這麼想著。
Fill 1
謝三泰、火燒島、流麻溝15號、政治受難者
《流麻溝十五號》劇照。
Fill 1
謝三泰、火燒島、流麻溝15號、政治受難者
1991年5月25日,台東綠島。
Fill 1
謝三泰、火燒島、流麻溝15號、政治受難者
《流麻溝十五號》劇照。
Fill 1
謝三泰、火燒島、流麻溝15號、政治受難者
1991年5月25日,台東綠島。
Fill 1
謝三泰、火燒島、流麻溝15號、政治受難者
《流麻溝十五號》劇照。
Fill 1
謝三泰、火燒島、流麻溝15號、政治受難者
1991年5月25日,台東綠島。
Fill 1
謝三泰、火燒島、流麻溝15號、政治受難者
《流麻溝十五號》劇照。
Fill 1
謝三泰、火燒島、流麻溝15號、政治受難者
1991年5月25日,台東綠島。

1990年因為新聞工作接觸了很多昔日的政治犯,對於台灣過去的白色恐怖、政治黑牢產生好奇,促使我著手拍攝老政治犯。這個計畫以被關了10年以上黑牢的民主前輩為拍攝對象,前後大約執行了一年多,拍了70、80人,最後卻忍痛放棄整個計畫。因為在拍攝過程中,我看見了被扭曲後的人性,讓我無法再繼續。

當時聽到許多民主前輩談及他們被拷打、逼供的審訊過程,但最讓我震驚的不是這些,而是他們本是感情甚篤的同窗,因為同個案子入獄後,在審訊過程中被分化,造成昔日的革命同志互相猜忌,懷疑自己被出賣。

即使已時隔數十年,早已遠離了黑牢,但他們心中仍難掩憤恨。採訪過程中屢屢聽聞前輩批鬥昔日同志,讓我非常痛心、按不下快門,索性放棄了拍攝計畫。

1991年,當時的行政院新聞局組團帶記者到綠島參觀。雖然知道這是「官方」安排的行程,一定處處都是美化後的不真實場景,但那時綠島監獄鮮少對外開放,我不願錯過難得的機會,便欣然接受官方的招待,首度踏上綠島,「入監」一探究竟。

那時的綠島沒什麼觀光客,一切還很純樸,單純的漁村人情跟我的故鄉澎湖很類似,難以想見這裡曾經有過3個
國民政府在戰後於綠島設立3處矯正機關:
  1. 隸屬保安司令部的「新生訓導處」,又稱「莊敬營區」,專門用來囚禁和思想改造政治犯。設立於1951至1965年。
  2. 隸屬國防部的「綠島感訓監獄」,又稱「綠洲山莊」,主要關押景美看守所和台東泰源監獄的政治犯。設立於1972年至1987年。
  3. 隸屬司法行政部的「綠島監獄」,又稱「崇德山莊」,主要收容一清專案及治平專案的重刑犯和幫派人士。設立於1972年迄今。
拘押思想犯與一清專案重刑犯的監獄。我們在安排下被帶進了「崇德新村」
即綠島監獄。
參觀,整排牢房已被整理得乾乾淨淨,完全看不出昔日眾多人犯、思想犯被拘禁於此的痕跡。
Fill 1
謝三泰、火燒島、流麻溝15號、政治受難者

上排左起:

1. 1990年7月15日,台灣政治犯黃華(原名黃明宗,台獨案)。 2. 1992年4月30日,台灣政治犯郭清淵(台獨案)。 3. 1992年8月25日,台灣政治犯楊金海(台獨案)。 4. 1992年9月1日,台灣政治犯張世欽(台獨案)。

下排左起:

1. 1992年4月15日,台灣政治犯劉炳煌(大眾幸福黨案)與其妻謝秀美。 2. 1992年4月29日,台灣政治犯柯旗化(叛亂案)。 3. 1992年4月30日,台灣政治犯陳三興、陳三旺(興台會案
陳三興、陳三旺、董自得等高雄中學初中二年級學生,以「創建台灣永久中立國」為宗旨,於1957年成立「興台會」。隔年,興台會更名為「台灣民主同盟」,並廣納社會人士加入。1959年,施明德與蔡財源成立「亞細亞同盟」;同年底,陳三興與兩人取得聯繫,決定將「台灣民主同盟」與「亞細亞同盟」合併為「台灣獨立聯盟」。1962年,聯盟成員陸續遭捕,稱「興台會案」。
)。 4. 1992年5月10日,台灣政治犯王幸男(郵包炸彈案
1976年,王幸男在台北一家旅社,製造3個郵包炸彈,並在收件人處分別寫上時任台灣省政府主席的謝東閔、革命實踐研究院主任李煥,以及總統府戰略顧問黃杰。王幸男將3個郵包寄出後即搭機返美。謝東閔拆封包裹時,一支手臂遭炸斷,李煥也被炸傷手指,僅黃杰逃過一劫。1977年,王幸男返台後被捕,並被判處無期徒刑,囚禁於綠島,1990年獲假釋。
)。
Fill 1
謝三泰、火燒島、流麻溝15號、政治受難者

上排左起:

1. 1992年3月26日,台灣政治犯林樹枝(美麗島事件案)。 2. 1992年5月6日,台灣政治犯洪文慶(228事件案)。 3. 1992年5月12日,台灣政治犯蔡寬裕(台獨案)。 4. 1992年5月7日,台灣政治犯鄭清田(涉泰源監獄事件案)。

下排左起:

1. 1992年3月28日,台灣政治犯楊碧川(飛虹盟事件案)。 2. 1992年5月6日,台灣政治犯林水泉(全國青年團結­促進會案)。 3. 1992年5月10日,台灣政治犯黃紀男(台獨案)。 4. 1992年7月20日,台灣政治犯周順吉(中國青年自覺運動推行會案)。

Fill 1
謝三泰、火燒島、流麻溝15號、政治受難者
1991年5月25日,台東綠島。

綠島為什麼會被當成羈押重刑犯的好地方?因它四面環海,而且都是礁石地形,還有山作為屏障,想跑也跑不了。當年的政治犯不乏醫生、教師、建築師、工程師等社會菁英,他們被關在綠島時,偶也貢獻一己之力──當島上缺乏醫生,他們就幫人看病;老師不夠,他們就重操舊業;當沒人知道工程該如何做,他們就恢復自己建築師的本業,只是蓋的是囚禁自己的監獄。

印象最深的是所方介紹了「放封」的地方,天氣好時能清楚看見本島,當年這些老前輩隔海望著台灣,心裡的絕望與無奈恐怕不是我們所能想像。

除了未完成的老政治犯肖像計畫,我在2012年接受《流麻溝十五號》
隸屬於保安司令部的新生訓導處,是1950至1960年代白色恐怖時期,關押政治犯的大型據點,舊址為綠島鄉公館村6鄰流麻溝15號。1950年代初期,這裡曾關押一批女性思想犯。長期收集白色恐怖時期受難者口述歷史的曹欽榮,訪談這些女性思想犯倖存者,並記錄成書,於2012年出版《流麻溝十五號》一書。
口述歷史一書作者曹欽榮的邀請,拍攝了1950年代的台灣女政治犯。該書其中一位女政治犯施水環小姐已於1956年遭槍決,所以我只拍了其中倖存的5位。拍攝過程中聽聞許多她們在綠島黑牢的過程,但過去來不及參與,也不可能參與,只能記錄下離開綠島多年後,她們當下生活的樣貌。
Fill 1
謝三泰、火燒島、流麻溝15號、政治受難者
2012年9月14日,女性政治受難者張常美。
Fill 1
謝三泰、火燒島、流麻溝15號、政治受難者
2012年9月14日,女性政治受難者黃秋爽。
Fill 1
謝三泰、火燒島、流麻溝15號、政治受難者
2012年9月16日,女性政治受難者藍張阿冬。
Fill 1
謝三泰、火燒島、流麻溝15號、政治受難者
2012年9月13日,女性政治受難者陳勤。
Fill 1
謝三泰、火燒島、流麻溝15號、政治受難者
2012年9月20日,女性政治受難者張金杏。

2021年底,前立法委員姚文智轉入電影圈,籌資拍攝以《流麻溝十五號》口述歷史為背景的電影,他透過該書原著作者曹欽榮,詢問我有沒有意願到綠島看看拍片現場,同時拍攝一些照片。出發前我數度猶豫,甚至想要作罷,因為拍美美的劇照並非我的強項;但我心中仍然想去看看現場,看劇中的場景是不是如當年老政治犯跟我說過的一樣。最後我只帶了3套衣服就前往綠島,告訴自己如果拍不到畫面就回來,最後就靠著這3套衣服在綠島撐了半個月。

我在綠島努力拍攝著不是「劇照」的劇照,試圖重塑1950年代老政治犯所說的牢獄模樣,以無聲的照片記錄電影情節。這些照片不是為了電影而拍,而是希望藉由這部電影的拍攝,能重塑當年火燒島上的情景。我想像自己就站在白色恐怖時代的綠島,企圖拍下那些當年不被看見的真相,那些火燒島上的血與淚。

我曾記錄許多台灣重要的新聞事件,偶爾翻閱這些過去的照片,仍會為當年拍下的畫面所震懾。如果能藉由我拍的《流麻溝十五號》場景勾起大家對綠島黑牢的好奇,進一步想了解這段慘痛的歷史,那麼我的目的就達到了,也算替白色恐怖的受難者盡了一份心力。

Fill 1
謝三泰、火燒島、流麻溝15號、政治受難者
《流麻溝十五號》劇照。
Fill 1
謝三泰、火燒島、流麻溝15號、政治受難者
《流麻溝十五號》劇照。
Fill 1
謝三泰、火燒島、流麻溝15號、政治受難者
《流麻溝十五號》劇照。
Fill 1
謝三泰、火燒島、流麻溝15號、政治受難者
《流麻溝十五號》劇照。

用行動支持報導者

獨立的精神,是自由思想的條件。獨立的媒體,才能守護公共領域,讓自由的討論和真相浮現。

在艱困的媒體環境,《報導者》堅持以非營利組織的模式投入公共領域的調查與深度報導。我們透過讀者的贊助支持來營運,不仰賴商業廣告置入,在獨立自主的前提下,穿梭在各項重要公共議題中。

你的支持能幫助《報導者》持續追蹤國內外新聞事件的真相,邀請你加入 3 種支持方案,和我們一起推動這場媒體小革命。

© 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有你才有報導者
有你才有報導者

這篇文章的完成有賴讀者的贊助支持,我們以非營利模式運作,

邀請你加入 3 種支持方案,讓報導者能夠走更長遠的路。

瞭解更多

有你才有報導者

這篇文章有賴讀者的贊助完成,我們以非營利模式運作,邀請你加入 3 種支持方案,讓我們能走更長遠的路。

瞭解更多

報導者支持方案上線,用你的方式支持報導者!

瞭解更多

開創組織永續經營之路
報導者支持方案上線,用你的方式支持報導者!

瞭解更多

即時追蹤最新報導
即時追蹤最新報導

開啟文章推播功能得到報導者第一手消息!

開啟通知

即時追蹤最新報導

開啟文章推播功能得到報導者第一手消息!

開啟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