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錄片導演訪談

一影像/香港戲曲記錄者卓翔:為自己創造活路,誰都可以是人生主角

文字大小

分享

收藏

以戲曲文化為主題,香港紀錄片導演卓翔迄今拍攝了《乾旦路》《一個武生》,以及入圍2019年第56屆金馬獎最佳紀錄片的《戲棚》。起初會注意到傳統戲曲,是因為白先勇製作的《青春版牡丹亭》,他莫名地非常受崑曲的聲音吸引,而後就開始接觸戲曲文化。

《乾旦路》聚焦在王侯偉、譚穎倫如何想要並成為粵劇演員的過程,並深入探索兩人的困境。乾旦意指扮演花旦的男性。目前在粵劇裡,無論是生(男性)角、旦(女性)角,大多由女性擔任,罕有男性成為旦角。

崑曲以才子佳人愛情故事為主流,武生也就被邊緣化,每年演出機會愈發銳減。《一個武生》便是敘述在中國走武生之路的楊陽,如何被困在體制裡,又是如何尋找自身的出路,走向實驗崑曲的創作。

卓翔聚焦在人物上,見證年輕戲曲表演者的故事,試圖擴大他們的聲音,讓更多人理解並看見。而這群青年仍舊堅守自己的領域與專業,面對宿命,不願屈服,爆發強烈的能量,在看似死路一條的人生裡,創造出自身的活路。卓翔明白地指出,每個人都想當主角,但實際上大部分人都只能是配角,所以往往失落、無所適從。唯主角、配角都是標籤,若能看清事實,不被制式價值觀規範,找到最適合自己的角色與位置,人生就有活路,而在那條有限的活路上,自己也就是自己的主角。

在第三部戲曲紀錄片《戲棚》,卓翔用更全景觀、廣闊的視角去凝望戲曲場所與組織、製作人員乃及於觀眾的複雜關係。他不再以單一視角張望,而是記錄更多人的樣貌。他自承,想要為空間畫畫,讓空間與畫面自身想說的話語自然地流露。於是,影片的觀點從更大的空間,逐漸縮小到一群人的演出與互動,最後定焦於幾名人物在戲棚的日常生活,暗合卓翔「誰都可以是自己人生主角」的思維。

整部影片沒有訪談,只有少數對話與粵劇表演段落,大部分時間都是對現場的直視,並還原當時的各種聲音,卓翔費盡心思收音與混音,想要帶領觀眾深入每一個角落,聆聽那些角落的多樣性聲音。《戲棚》並以大提琴為主的西式音樂為配樂。對聲音很敏感的卓翔坦言,他企圖用音樂貫穿影片的結構,藉由抽象的音符傳遞他面對戲棚所感受到的精神性。

卓翔

香港出生。畢業於香港演藝學院電影電視系,2009年參與首屆金馬電影學院。2012年聯合創立「映像先驗」。 曾執導兩部講述粵劇及崑劇的戲曲演員紀錄片《乾旦路》(2012) 及《一個武生》(2015),影片先後獲邀到倫敦、紐約、舊金山、芝加哥、波爾多及東京等地作公開放映;憑《乾旦路》獲「香港藝術發展獎」藝術新秀獎及「華語電影傳媒大獎」 最佳新導演提名。新作《戲棚》(2019)入圍第56屆金馬獎最佳紀錄片。

2017年獲邀到Tokyo Arts and Space當駐場藝術家,發展其劇場短編《He and I》。2018 年聯合導演作品《肖像曲》於香港大會堂劇場上演,與3位不同地域的表演藝術家(崑劇、能劇及歌劇)共同合作,將紀錄影像延伸至舞台。

用行動支持報導者

獨立的精神,是自由思想的條件。獨立的媒體,才能守護公共領域,讓自由的討論和真相浮現。

在艱困的媒體環境,《報導者》堅持以非營利組織的模式投入公共領域的調查與深度報導。我們透過讀者的贊助支持來營運,不仰賴商業廣告置入,在獨立自主的前提下,穿梭在各項重要公共議題中。

你的支持能幫助《報導者》持續追蹤國內外新聞事件的真相,邀請你加入 3 種支持方案,和我們一起推動這場媒體小革命。

©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有你才有報導者
有你才有報導者

這篇文章的完成有賴讀者的贊助支持,我們以非營利模式運作,

邀請你加入 3 種支持方案,讓報導者能夠走更長遠的路。

瞭解更多

有你才有報導者

這篇文章有賴讀者的贊助完成,我們以非營利模式運作,邀請你加入 3 種支持方案,讓我們能走更長遠的路。

瞭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