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國際閱讀素養調查】台灣孩子分數首度下滑的兩大警訊:低分族群比例擴大、理解情感能力不足
PIRLS 2021調查出爐,台灣雖然排名上升一名,但成績卻首度出現下滑。(攝影/唐佐欣)

文字大小

分享

收藏

受到COVID-19疫情影響,原本去年(2022)要發表的2021「促進國際閱讀素養調查」(簡稱PIRLS),延遲至今日(5月16日)公布。台灣學生在2021年5月以前就測驗完畢,沒有受到停課衝擊,但即使如此,卻出現台灣參加4屆、逾15年來,首度出現小四學生中文閱讀能力下滑的現象,平均分數為544分,比2016年的559分下滑,在57個國家地區中排名第7。更值得注意的是,低分水準以下的比例增加,意即高、低能力學生的差距拉大。

另一個不分高、低分群的普遍現象,則是在「故事體」與「說明文」兩種文體上的閱讀能力差距──意即,小學生從文章獲取知識的能力增加,但從文章感受情緒和情感的能力卻未提升。

PIRLS2021台灣研究團隊主持人、台北教育大學教育學系特聘教授張郁雯表示,閱讀是吸取知識或他人經驗的最佳窗口,更是很重要的學習工具,因此國際教育成就評鑑協會(IEA)特別做閱讀素養調查,「孩子不可能經歷所有事情,也不可能感受到所有情緒,而閱讀是一種理解的方式,也是學習的管道,對於長大後怎麼尋找資訊、學習新知、體會他人情感等,透過閱讀是最簡單的方式。這也是為什麼有超過50個國家都在參與閱讀素養調查,就是想找到自己國家的閱讀政策推動上有什麼問題,要怎麼更精進。」

台灣成績:排名上升一名、總分卻首度下滑

台灣從2006年參加IEA的PIRLS調查,2021年是連續第4度參加。過往幾屆,台灣的世界排名逐次成長,從2006年的第22名進步到2011年第9名,2016年到達第8名,分數均高於國際平均。雖然2021的世界排名仍提升一個名次至第7名,但平均成績卻是參加4次以來首度下滑,從559分掉至544分。

PIRLS調查也將孩子家庭的社經地位分成高、中、低三個區塊,同時顯示家庭資源確實會影響孩子學習與閱讀能力。這次調查中,台灣高社經家庭的孩子占38%、閱讀能力平均分數是569;中社經家庭占比48%、分數是537;低社經家庭的孩子占14%、平均得分是502,高社經和低社經孩子的閱讀能力相差67分。

延伸閱讀:〈【數字說話】教育能翻轉人生嗎──高教的反向重分配現象〉

PIRLS:每5年針對50多國、小四生做的閱讀能力檢測

國際教育成就評鑑協會(IEA)從2001年開始,舉辦逾50個國家參與、每5年針對國小四年級學生閱讀進行的「促進國際閱讀素養調查」(PIRLS),每次評量包含閱讀成就測驗、學生問卷、老師問卷、學校問卷、家庭問卷及課程問卷,了解各個面向影響學生閱讀態度與行為;其中,2021年的閱讀成就測驗共有18篇文章題庫,每篇篇幅在900~1,600個中文字之間,18篇分成兩種文體「故事體」與「說明文」,「故事體」是了解學生的文學賞析能力,「說明文」是評量學生獲得與使用資訊的能力。

2021年PIRLS調查蒐集了全球57個國家/地區、40萬名學生、38萬名家長、2萬名教師和1.3萬所學校的測驗結果和問卷數據,在學年結束時針對目標學年的四年級學生進行評估。但因為適逢COVID-19大流行,導致其中有14個國家學校因為停課,比原定計畫晚一年進行評估。

資料來源:教育部PIRLS 2021研究計畫

國際情況:21國因疫情停課致閱讀成績下滑

在2020~2021學年,PIRLS調查國家/地區有47% 的學生因學校受到疫情影響,無法實體上課時間超過8週;15%學生2~4週無法到校上課;13%的學生實體上課影響時間約5~8週;僅14%學生的學校完全正常運作,上課不受影響。

針對家長問卷的國際平均則顯示,67%的家長認為自己孩子的學習進度因疫情無法到校上課受到影響;22%受訪家長認為對孩子影響很大;19%的家長則認為,孩子沒有到校上學,學習進度也完全未受影響。

PIRLS於台灣的抽測在2021年4月底即已全部施測完畢,台灣疫情升溫是2021年5月社區傳播後,才因全國三級警戒開始宣布停課,所以研究團隊分析,台灣本次成績下滑與疫情無關,IEA的報告中更清楚寫道「台灣小學生並未受到COVID-19疫情停課衝擊」

參與的57個國家中,扣除受測時未受影響的國家之外,有21個國家因為疫情導致閱讀素養能力下滑,量尺分數超過500分的國家當中新加坡逆勢上升,英國、法國與香港等8個國家/地區,絲毫未受疫情衝擊。

PIRLS 2021台灣研究團隊成員之一、清華大學台灣語言研究與教學研究所副教授陳明蕾認為,COVID-19在歐美各國擴散導致停課的時間比台灣早,所以歐美這批2021年受測的小四學生,在小學三年級時確實受到停課衝擊,改為線上教學,疫情下參與PIRLS的國家學生閱讀素養確實受到影響;歐洲各國也都看到問題,除了在疫情期間確保弱勢學生的飲食與安全之外,解封之後紛紛啟動補救教學,幫助停課或線上授課期間有學習落後的學生。

台灣警訊1:低成就學生增加,城鄉差異愈發兩極化
Fill 1
國際閱讀、素養調查、PIRLS
台灣參與PIRLS逾15年以來,平均成績首度出現下滑,低分水準比例增加。(攝影/林彥廷)

台灣孩子的平均成績從2016年的559分下滑至2021年的544分,排名卻上升一名,張郁雯認為,主要是這次很多國家都改為線上測驗,成績有21個國家都因此下降,很有可能是量尺分數轉換所導致,但仍可以細部分析研究成績下滑的原因。

根據2021年PIRLS的結果,台灣小四學生的閱讀素養能力,屬於低分水準以下的比例從2016年的8%增加至2021年的12%,是否顯示這5年來台灣推動閱讀上,對於低成就學生的效益並不理想,讓這群孩子的閱讀能力沒有提升,甚至跌至低分的學生比例還擴大?張郁雯回應,2016年的ePIRLS低分水準是11%,與這次的12%相差有限,初步推論仍與使用的施測工具有關,但研究團隊還是會持續分析,找出真正原因。

PIRLS將學校所在城鎮依人口數分成3類:50萬以上的大城市、5~50萬之間的中型城鎮以及5萬以下的小村鎮。陳明蕾指出,進一步分析台灣學生的表現,大城市優於中型城鎮、中型城鎮優於小村鎮,這關係到資源充沛與否,並不意外;然而過去大城市與中型城鎮的距離比較近,「2021年的調查中,卻出現大都市獨走、中型城鎮與小村鎮靠近的趨勢,令人擔憂。」

事實上,教育部推動閱讀,近兩年皆分別投入至少2.6億元,但學生能力卻更往兩極化發展,問題出在哪裡?

陳明蕾分析,PIRLS調查中有針對教師進行問卷,台灣老師對工作的滿意度比過去調查差,普遍反映台灣小學教師並不滿意現狀。細部探究原因,愈小的學校,老師除了教學之外,還有沉重的行政工作與各種KPI指標要完成時,可能已經影響老師全心投入教學,而這問題讓弱勢孩子受害,而有學生兩極化的現象。

台灣警訊2:文章賞析能力未提升,學生感受情感力愈來愈弱
Fill 1
國際閱讀、素養調查、PIRLS
PIRLS成績公布,台灣小四學生對於故事體的賞心能力明顯較差,國教署長彭富源(右1)與計畫主持人張郁雯(右2)回答記者提問。(攝影/林彥廷)

過去3次的PIRLS,台灣平均成績是逐次進步中,從2006年的535分進步至2016年的559分;但細部分析成績內的「故事體」與「說明文」成績,卻發現差距有逐漸拉大的趨勢──2006年故事體僅比說明文差8分,2016年差距達到21分,15年過去,2021年的差距並未縮小、仍有16分。

「說明文」是從文章中獲得或使用資訊的能力,這15年來進步的幅度大,台灣學生從閱讀獲得知識的能力愈來愈好;「故事體」是從文章賞析能力,進步的幅度卻沒有這麼明顯,而且兩種文體成績的差距愈來愈大。仔細分析高分群或低成就的成績,發現故事體的閱讀能力差距拉大是普遍現象,高分和低分孩子皆然。

為什麼會有這種現象? 陳明蕾舉例,小學教愛迪生(Thomas Alva Edison)的故事,愛迪生經過一次又一次的失敗,想找到耐用的燈絲材料,通常在這裡會教孩子愛迪生承受外界的冷嘲熱諷與白費力氣,老師在教學上帶著學生讀文章、認字、理解語意脈絡,獲取知識的部分都有做到。

但是,「閱讀成了功能導向,獲取知識的途徑,而理解文字所表達的情感這件事變得不重要或愈來愈不受到重視,」陳明蕾擔憂,當學習動機消失時,孩子將不會主動閱讀,例如長大後如果沒有考試、沒有測驗,就可能沒有動機主動閱讀獲取知識。這已經是台灣普遍的現象,從小教學的引導方式得有所改變。

同樣以愛迪生發明燈泡故事為例,陳明蕾指出,如果除了帶學生讀文章、認字之外,還能引導學生去討論「愛迪生為什麼要這麼累?」、「愛迪生的心理感受?」、「怎麼會願意接受別人的嘲笑呢?」,便能試圖去理解作者在文章裡想傳達的心情。

張郁雯指出,確實有看到台灣學生在這方面的不足,所以在給教育部、地方教育局處或學校建議時,希望能發展新的故事體教學,培養教師將基本社會技能、社會推論與論述加以整合。

陳明蕾也補充,108課綱已將多文本教學、理解監控、評估訊息的可用度等指標都納入,新課綱的閱讀教學也有因應,是否能扭轉故事體偏弱的問題,2026年PIRLS調查可以再檢視。

改善建議1:以默讀取代朗誦,推動差異化教學

要提升低成就孩子的素養能力,還是必須由教學方法去改變。國內有專家主張推動「差異化教學」,過去3次的PIRLS調查報告中,也提到「安靜閱讀/默讀」的重要性。

根據PIRLS研究團隊研究,小二朗讀的速度大約在1分鐘180字,「安靜閱讀/默讀」可以達到1分鐘400字甚至更高,顯示閱讀的速度會比朗讀速度快很多。當識字數量隨著年齡增加後,光靠朗讀會拖慢閱讀的速度,不利於腦部對認字的發展,所以專家認為老師教學時,盡量使用默讀而非朗讀。

陳明蕾進一步說明,當低成就孩子識字量不足時,朗讀很有可能變成嘴巴有動,但實際上卻認不得生字、濫竽充數的狀況,因此會建議教學現場的老師,使用「安靜閱讀/默讀」的差異化教學,孩子遇到不懂的生字可以先圈起來,由老師走下講台逐一協助孩子。這是「差異化教學」的一種形式,同一個教室裡,讓程度好的孩子可以自己快速閱讀,程度落後的孩子則是利用時間先把不懂的生字圈起來或注音,再來進行補救教學,避免出現「程度好的在朗讀覺得無聊、程度較落後的孩子卻矇混過去」的狀況。

宜蘭縣大里國小全校只有55個學生,該校教輔主任吳啟新從經驗裡分析,「安靜閱讀/默讀」是很好的方法,透過老師在座位之間巡視時,適時給予指導。或是教低年級的孩子寫字時,盡量不直接糾正孩子寫得正不正,避免在同班面前打擊他的信心,即使寫得慢寫得醜,但至少都在同一個環境下做一樣的事。他舉例,有個一年級的孩子本來字寫得歪七扭八,但他自己會觀察同學的字,不刻意指導下,二年級時他的字體慢慢歸位。

吳啟新強調,中低年級的孩子有時發展比較慢一點,而老師教學進度或適度的給孩子時間跟上變得很重要,能避免孩子提早放棄學習。他表示,像是差異化教學或新的教學觀念,自從與清大團隊合作後,獲得很多外部資源;當資源增加後,老師自然也願意嘗試改變,這沒辦法強迫,需要慢慢形塑對教學的共同價值才能推展。

陳明蕾則指出,低成就的孩子沒有辦法選擇出身家庭,在家庭支持系統不足的前提下,學校有沒有再努力的空間,幫孩子跟上其他同學,更顯重要;過去都強調補救教學,但現在必須更強調差異化教學,讓這些孩子靠著基本的閱讀能力,也能跟上課程不至於落隊失去學習的動機。

改善建議2:給老師多一點空間嘗試新教法
Fill 1
國際閱讀、素養調查、PIRLS
閱讀教育必須給予老師更多一點的空間,讓老師可以勇敢去挑戰不同的教學方法。圖為老師採用行間巡視,個別指導學生。(攝影/唐佐欣)

「學校布告欄上滿滿的學生閱讀心得,但究竟是因為閱讀有感動產生的心得,還是只是為了交作業而寫下心得呢?」陳明蕾觀察,推動閱讀教育上,有很多KPI需要達成,這些繁瑣的行政問題綁住了老師,閱讀教育必須給予老師更多一點的空間,讓老師可以勇敢去挑戰不同的教學方法,才能幫助學習中的孩子體會閱讀的樂趣,而不只是獲取知識的功能導向。

台東初來國小老師卓玉惠受訪時就指出,過去在低年級的教學中主要都是在教生字,但這樣的教學很枯燥;引入多文本閱讀教學後,利用新學習的生字,帶入多種繪本閱讀,孩子因為學習到新字而知道繪本所表達的內容,先不管到底有沒有學會,至少班上孩子上課的專心度提升,在引導孩子去思考繪本中所表達的情緒。

卓玉惠表示,自己是偏鄉的教師,當時會接觸不同的教學方法動機很單純──除了傳統的讀本、認字之外,希望能有更多教學方法讓學生們更專心上課。她說,採取差別化教學方法後,從前測、後測的錄影中,很清楚看到自己在教學上的改變,學生的回饋也很直接,不容易分散注意力。

最後陳明蕾強調,政府從2006年開始推動閱讀,經歷不同政黨輪替,但政府推動閱讀政策沒有因此改變,這是好的方向,只是推動上需要更精緻。例如從遊戲中閱讀,這就是比較功能導向的方法,沒有玩遊戲就不想閱讀,所產生的副作用從PIRLS的調查中已經看出徵兆,建議應該鬆開閱讀的KPI指標,給老師多一點空間,或讓他們有多一點勇敢挑戰不同的教法,帶領孩子從閱讀中找到樂趣。

「每個人的天賦不同,但使用文字表達生命是基本權利,不需要被受限於只在某種固定框架裡。」
他山之石:英國閱讀教育從學齡前起,孩子每週讀一本書、更要分享感受

疫情衝擊下,有21個國家/地區孩子的學習都受到影響,新加坡是少數逆勢上衝的國家,閱讀素養不減反增;香港與英國則是持平,俄羅斯雖有下降但仍在排行前三名。陳明蕾認為,新加坡、香港與俄羅斯因為政治體制關係,政策貫徹力強,所以各種強化措施或補教教學都能立竿見影。但她也強調,「仔細分析更細緻的資料會發現,(俄、星)主要是高分群的孩子成績提升,這群孩子在家庭充沛資源挹注下,學習上有更出色的表現。」

陳明蕾認為,至於英國,除了家長資源上有更強的支持力道,家長在家工作也關注孩子學習,甚至引入個別教學等資源,讓整體閱讀分數比在校還要更好。

長年旅居英國的媒體人洪雅芳,在疫情期間也遇到孩子停課在家遠距,她表示,英國閱讀教育從學齡前就開始,孩子4歲開始識字後,幼兒園就有每週讀完一本書的課程,雖然繪本裡可能只有簡單幾頁,但完成一本書的閱讀外,還要分享讀完的想法,這是與台灣教育很不一樣的地方,「此外,英國教育裡很強調故事性,講故事、親子共讀都是常態,繪本價格也很親民,大約一英鎊就可以買到,可能是這些做法讓英國孩子閱讀能力不錯,即使疫情下也沒受到影響。」

用行動支持報導者

獨立的精神,是自由思想的條件。獨立的媒體,才能守護公共領域,讓自由的討論和真相浮現。

在艱困的媒體環境,《報導者》堅持以非營利組織的模式投入公共領域的調查與深度報導。我們透過讀者的贊助支持來營運,不仰賴商業廣告置入,在獨立自主的前提下,穿梭在各項重要公共議題中。

你的支持能幫助《報導者》持續追蹤國內外新聞事件的真相,邀請你加入 3 種支持方案,和我們一起推動這場媒體小革命。

本文依 CC 創用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3.0台灣授權條款釋出

有你才有報導者
有你才有報導者

這篇文章的完成有賴讀者的贊助支持,我們以非營利模式運作,

邀請你加入 3 種支持方案,讓報導者能夠走更長遠的路。

瞭解更多

有你才有報導者

這篇文章有賴讀者的贊助完成,我們以非營利模式運作,邀請你加入 3 種支持方案,讓我們能走更長遠的路。

瞭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