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地影像扎根計畫〉

陳宇弘/帶著後山孩子去找「馬老師」──中華飛揚關懷協會
(攝影/陳宇弘)

文字大小

分享

收藏

在台灣現行社會中,不在社會既定印象與規範內的孩子時常被貼上偏差行為、不良少年等負面標籤。中華飛揚關懷協會的社工小陸提到,「脆弱家庭」、「學習障礙」、「單親隔代教養」等曾是個案少年被貼上的標籤。這個在他人眼中有點皮、不愛與人溝通、三不五時翹課的後山少年,在接觸馬匹輔助教育課程後,躁動的青春生命逐漸平靜開展。

動物輔助教育或動物輔助治療對台灣大眾來說仍然是相對陌生的領域,但在學理上已經證實,專業的動輔師能透過受過訓練的動物作為媒介,在人與動物接觸互動的過程中,改善人們的身心健康;在國外,類似的課程甚至在一些歐美國家被正式納入醫療體系,醫生能夠開立處方進行動物輔助治療,對於個案在情緒、人際關係、復健、壓力調適有所協助。

Fill 1
陳宇弘、後山孩子、馬老師、中華飛揚關懷協會
(攝影/陳宇弘)
Fill 1
陳宇弘、後山孩子、馬老師、中華飛揚關懷協會
(攝影/陳宇弘)
Fill 1
陳宇弘、後山孩子、馬老師、中華飛揚關懷協會
(攝影/陳宇弘)
Fill 1
陳宇弘、後山孩子、馬老師、中華飛揚關懷協會
(攝影/陳宇弘)
Fill 1
陳宇弘、後山孩子、馬老師、中華飛揚關懷協會
(攝影/陳宇弘)
Fill 1
陳宇弘、後山孩子、馬老師、中華飛揚關懷協會
(攝影/陳宇弘)
Fill 1
陳宇弘、後山孩子、馬老師、中華飛揚關懷協會
(攝影/陳宇弘)

常見的心理諮商為一對一在諮商室內進行,社工小陸表示,並不是所有個案都適合在封閉的室內空間進行諮商課程,許多孩子並不擅長也不願意在諮商室內向心理師說出真實感受;在戶外與動物接觸,很多時候反而能讓孩子們打開心房,更願意表達心裡的感受。

馬在台灣是較為少見的動物,有別於寵物或療癒犬、療癒雞,除了同樣能透過人與動物的互動及陪伴讓人得到安慰與療癒外,具有臨床心理師證照的動輔師Lucy教練提到:馬是一種對情緒敏感的動物,能夠感知騎乘者的情緒並做出反應,同樣一匹馬在與不同個案互動時會顯現出完全不同的行為樣貌。專業的動輔師能夠透過馬的反應觀察騎乘者的身心狀態,而在馬背上騎乘的孩子,隨著馬有韻律的步行,能夠放鬆肢體,自然地得到心理的調養。

在馬匹輔助教育課程中,孩子同樣在學習陪伴與互相相處,從理解馬的習性、到替馬刷背刷蹄,要和馬彼此信任才能騎乘,看似興奮有趣,騎乘時的緊張與顛簸難免,在過程中也要學習如何面對這些小困難,進而在馬背上找到生命與生命間的連結。

Fill 1
陳宇弘、後山孩子、馬老師、中華飛揚關懷協會
(攝影/陳宇弘)
Fill 1
陳宇弘、後山孩子、馬老師、中華飛揚關懷協會
(攝影/陳宇弘)
Fill 1
陳宇弘、後山孩子、馬老師、中華飛揚關懷協會
(攝影/陳宇弘)
Fill 1
陳宇弘、後山孩子、馬老師、中華飛揚關懷協會
(攝影/陳宇弘)
Fill 1
陳宇弘、後山孩子、馬老師、中華飛揚關懷協會
(攝影/陳宇弘)
Fill 1
陳宇弘、後山孩子、馬老師、中華飛揚關懷協會
(攝影/陳宇弘)

小陸提到,在和小學或年紀更小的個案互動時,他們其實像是一個不給孩子太多壓力的家長;面對高年級及國高中生時,他們更像是朋友,去理解個案們的生活、不同世代的語言和獨特的互動方式。帶著「上對下」、「給予幫助」的權力關係的互動無法讓青少年敞開心胸,也無法讓少年們的狀態真正改變,更可能在課程結束後、社工結案離開後又再度重回以往生活輪迴。這些過去的經驗告訴協會裡的社工們要嘗試打破這樣的思考,以陪伴與同理,和個案們「一起」前進,設身處地的理解他們的想法與需求,共同尋找改變的各種可能。

「看到少年的改變就算只有小小的不同,也感到值得。」透過馬場的環境及情緒引導,合作與溝通、互動與學習,社工與少年能夠共同得到療癒,讓彼此的生命狀態舒緩、找到平靜與平衡。

蹲點後記

在前往馬場的路上,我和小陸及少年同車,一路上少年時而躁動,時而陷入手機短影音的世界,時而望著窗外不發一語,他和外在世界的距離是不斷變動著無法找到平衡的,就如同他無法在家庭、學校中得到情感關係的安穩。神奇的是,在觸摸馬、騎乘馬匹時,我看到了他的平靜。我不禁想到,人和人、人和動物、人和自然,究竟什麼樣的狀態才是平衡?

社工不會時時刻刻在孩子身邊、孩子也不會隨時都能待在馬場,但這樣的陪伴與信任,或許能夠替孩子們找到方向。

此為《報導者》與社團法人中華飛揚關懷協會共同執行的在地影像創生計畫。

用行動支持報導者

獨立的精神,是自由思想的條件。獨立的媒體,才能守護公共領域,讓自由的討論和真相浮現。

在艱困的媒體環境,《報導者》堅持以非營利組織的模式投入公共領域的調查與深度報導。我們透過讀者的贊助支持來營運,不仰賴商業廣告置入,在獨立自主的前提下,穿梭在各項重要公共議題中。

你的支持能幫助《報導者》持續追蹤國內外新聞事件的真相,邀請你加入 3 種支持方案,和我們一起推動這場媒體小革命。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有你才有報導者
有你才有報導者

這篇文章的完成有賴讀者的贊助支持,我們以非營利模式運作,

邀請你加入 3 種支持方案,讓報導者能夠走更長遠的路。

瞭解更多

有你才有報導者

這篇文章有賴讀者的贊助完成,我們以非營利模式運作,邀請你加入 3 種支持方案,讓我們能走更長遠的路。

瞭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