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地傳真〉

楊珽淯/可我終究還是來到了這個時代最大的墓園

文字大小

分享

收藏

北漂第一年,我在全台最繁華的城市感受到切身的喧鬧與刻不容緩。也在熟悉的土地上,首次觸及內心那一塊貧瘠的荒蕪。

「北部的發展機會比較多」既在影視作品中顯得老套,又在日常生活中顯得太過確切而陳俗。然而所謂異鄉,也不過是在自己出生國土的另一邊──北方。在高鐵往返的加速後,顯得超了現實。

繼續那樣的陳腐套路,我也像個社會既定印象中的年輕人一樣,想把握住台北的豐富機會,想要達成21歲策畫攝影展、用影像發出一點能夠喚起共鳴的聲音的目標。過程中,我曾被大城市給吞噬,它們既讓我的精神狀態臥病在床,卻也終究協助我回歸、找到作品核心。

Fill 1
楊珽淯、墓園
Fill 1
楊珽淯、墓園
Fill 1
楊珽淯、墓園
Fill 1
楊珽淯、墓園
Fill 1
楊珽淯、墓園
Fill 1
楊珽淯、墓園

受到波蘭社會學家齊格蒙.鮑曼(Zygmunt Bauman)所提出的「液態現代性(liquid modernity)」啟發,我意識到自身處於當代的不適感,具體而言是從何而來。因此這個原先預計於今年5月底展出的作品,主要是以自身作為一種僵直的固態,在液態現代中感受到的消融於無形──連與此同時的感受都因各式界線的模糊,而混雜不堪、難以言喻的心理狀態,作為出發點。

液態現代的具體關鍵字在於速度政治、傾向輕薄短小、瞬息萬變、感官愉悅;固態社會所支持的空間政治、厚重穩固、深度與規則、穩定持久,則正好與之相反。

雖然出生於高雄、生長於城市,但台北這個大都市的步調之快、生活習慣與文化之不同,總讓我在獨自穿梭其中之際,感受自己彷彿一格格不入的固態,行走於流動的人群與建築中而消逝於無形。又因社群媒體成為這個世代的必然,對於當代傾向表象、後真相的趨勢,我時常認為自己若不隨波「被液化」,就會被淘汰而死亡的。

Fill 1
楊珽淯、墓園
Fill 1
楊珽淯、墓園
Fill 1
楊珽淯、墓園
Fill 1
楊珽淯、墓園
Fill 1
楊珽淯、墓園

於是,「墓園」成了我對死亡的兩種指涉之象徵:一是個體不適應於當代的痛苦所造成的心靈死亡;二是旁觀整個時代液化之下所消逝的那些死亡。

於我而言,大都市宛若這個世代最大的墓園,充滿著無數看似生著的亡魂,或在死亡邊界掙扎的活體。它同時又存在於最不擁擠,也最擁擠的線上社群網路。而我,終究是必須來到這個時代最大的墓園。

Fill 1
楊珽淯、墓園
Fill 1
楊珽淯、墓園
Fill 1
楊珽淯、墓園
Fill 1
楊珽淯、墓園
Fill 1
楊珽淯、墓園

在原定展覽日期的前一星期,三級警戒發布。年輕人看似在數位時代具備的無限可能,最後還是像「北部的發展機會比較多」這樣的老話一句一般,從一個微弱的聲音狀態,被社會的焦慮不安給倉促地按下靜音。

如今,我又回到了南部的家,在暑期實習因疫情被取消之後──如同許許多多的北漂青年一樣。我暫享南部的溫情與悠哉,卻反倒懷念起台北的冷冽與獨往,及所形成的包羅萬象。那樣的矛盾情結仍然在南北往返之中交織,也在液化與固化之間相容。

Fill 1
楊珽淯、墓園
【歡迎影像專題投稿及提案】 請來信[email protected],若經採用將給予稿費或專案執行費。

用行動支持報導者

獨立的精神,是自由思想的條件。獨立的媒體,才能守護公共領域,讓自由的討論和真相浮現。

在艱困的媒體環境,《報導者》堅持以非營利組織的模式投入公共領域的調查與深度報導。我們透過讀者的贊助支持來營運,不仰賴商業廣告置入,在獨立自主的前提下,穿梭在各項重要公共議題中。

你的支持能幫助《報導者》持續追蹤國內外新聞事件的真相,邀請你加入 3 種支持方案,和我們一起推動這場媒體小革命。

© 2021 All rights Reserved

有你才有報導者
有你才有報導者

這篇文章的完成有賴讀者的贊助支持,我們以非營利模式運作,

邀請你加入 3 種支持方案,讓報導者能夠走更長遠的路。

瞭解更多

有你才有報導者

這篇文章有賴讀者的贊助完成,我們以非營利模式運作,邀請你加入 3 種支持方案,讓我們能走更長遠的路。

瞭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