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方念萱/最好活得像棵樹?從「莎拉之死」看全球社會對女性受暴的漠視
3月17日,民眾在倫敦克拉彭公園(Clapham Common)獻花追悼莎拉・艾弗拉德(Sarah Everard)。(攝影/AFP/Tolga Akmen )

文字大小

分享

收藏

3月3日,我和百多位受邀觀看芬蘭奧斯卡得獎影片《女性日常》(Force of Habit)試映的觀眾,在70多分鐘影片近尾,看著劇中成功克服對性侵戲碼不安而完美登台的演員安普,在首場慶功結束之後,走在路上,一手捧抱花束、一手握著手機,專心講話。

轉個彎,安普從街道走進有光但無人的公園。鏡頭拉遠,觀眾看到偌大的林園,一條行道向前,安普的身後有個穿著帽T的男子跟上,愈走愈近。散戲完工的安普渾然不覺四周狀況。鏡頭沒停,觀眾看著男子大跨步,走過安普,繼續向前。片尾名單出現、放映場廳燈光亮起,場內不少人喘了一口大氣(註)
導演鏡頭的安排。但男子並沒有侵犯安普,這個安排讓緊張的觀眾思考,為什麼一看到畫面就覺得要出事。

什麼樣的日常讓看電影的台灣女性如驚弓之鳥?日常暴力,從來不是杯弓蛇影的靜物。

在英國:只是走在街上,她再也沒回到家

我們當時不知,就在同一天,地球彼端,幾乎是同樣的場景,英國33歲女子莎拉・艾弗拉德(Sarah Everard)離開朋友家,在路上與男友講了15分鐘的電話,邊走邊說。掛了電話,她繼續走在9點半的倫敦市街,拐個彎,走出監視鏡頭之外。她真的再也沒能回到家。

2021年,封城的3月倫敦,「走路」是少數當地民眾可以在外從事的行動。也是這再尋常不過的行動,讓莎拉送了命。莎拉疑遭在職警察綁架殺害。案發後的3月13日,英國民眾在她最後現身的地方聚集、紀念守夜,但因時值封城,群眾行動觸犯「禁止聚會」的規定,民眾與警方爆發推擠衝突。現場影片畫面呈現的是警察拉走站上台要宣講的女性、上銬、壓制。《紐約時報》(The New York Times)的相關報導標題是「不走小路、不穿高跟鞋:為何女性犧牲自由也換不來安全?」,《BBC》的新聞標題是「世界衛生組織:全球三分之一女性遭受暴力侵害」

世界衛生組織(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WHO)才在今年3月9日──莎拉失蹤近週之時、遺體被發現的前一天──公布了一份以161個國家、2000年到2018年資料為本的分析報告,報告開宗明義指出,針對女性的暴力,特別是親密伴侶的肢體與性暴力,是主要的公共健康問題、是對女性人權的戕害。

近年國際組織有關針對女性暴力的調查,看重數字節節上升的親密關係暴力,然而,這並不表示女性在外遭到的暴力威脅與風險隨之降低。這份世衛組織的報告中指出,全球三分之一的女性曾遭受親密伴侶或是非伴侶、或是二者的肢體或性的暴力。親密關係暴力的數字上升,這種關起門來,無人馳援、難以求助的暴力受害在2020年因著COVID-19而加劇,然而,因著疫情,過往理當來去自如的公共空間有了不同既往的規範;這些對人的保障的措施,卻無法遏制女性在大街在小巷在家中在網上,被人騷擾、羞辱、乃至奪命。

在墨西哥:939個「殺女」受害者,刻印在總統府前
Fill 1
為表達對墨西哥政府長期對性別暴力的漠視,今年3月8日,社運團體在墨西哥城發起抗議。圖為一名維權人士在墨西哥城擊碎地鐵站入口處的玻璃。(攝影/AFP/Pedro Pardo )
為表達對墨西哥政府長期對性別暴力的漠視,今年3月8日,社運團體在墨西哥城發起抗議。圖為一名維權人士在墨西哥城擊碎地鐵站入口處的玻璃。(攝影/AFP/Pedro Pardo )

《BBC》的報導指出,世界衛生組織祕書長譚德塞(Tedros Adhanom Ghebreyesus)表示,針對女性的暴力在各個國家和文化都很普遍,暴力造成數百萬女性及其家庭重大傷害,COVID-19疫情更讓這種情況雪上加霜。但與COVID-19疫情不同的是,譚德塞表示,針對女性的暴力,沒有疫苗可阻卻。

沒有疫苗、全球肆虐,女人一再上街,在連上街的權利都快消失的時候,就在一年前,墨西哥在3月8日國際婦女節的隔天發起「沒有女人的一天」(也稱「無女之日)全國抗議活動,女性不上班、不上學、不做家事,連總統的記者會也沒有女記者參加。

墨西哥2019年就有3800名女性死於暴力,較前年上升7%。平均每天有10名女性命喪暴力的墨西哥,在該時因為25歲女性被丈夫殘忍殺害、以宛如屠宰動物的方式虐棄屍身的新聞披露,全國譁然,數百萬女性聯合響應無女之日的行動。

一年之後,2021年婦女節,墨西哥維權人士在總統府附近豎立金屬屏幕,大字寫著「殺害女性(femicide)
意指針對女性的仇恨犯罪。
的受害者」,大字下方密密麻麻書寫著2020年死於暴力的女性姓名。939個名字,看起來似乎遠少於2019年的數字,但是國際上各項調查顯示,2020年是墨西哥「針對女性暴力」的犯罪最嚴重的一年。

《華盛頓郵報》(Washington Post)2020年11月27日報導,墨西哥女權團體「黑群」(Bloque negro)佔領了位於墨西哥市的墨西哥聯邦人權委員會,把裡面的人趕出去,在四壁寫滿了性侵受害者的名字、懸掛有著死者容顏的海報,然後,她們邀請婦女和兒童進來避難。在一個5年之內女性殺害的數字上升了130%的國家,為了家內性侵殺害、暴虐親密關係、性侵犯、針對女性而來的威脅與暴力,人權,庇護,要這般得來。

在土耳其:退出伊斯坦堡公約,政府稱婦女安全「無須多慮」

聯合國(United Nations, UN)將「針對婦女暴力」定義為:「無論是在公共或是私人生活中發生,任何基於性別而導致對婦女造成或是可能造成的身體、性、或精神上的傷害或痛苦,包括關乎這些傷害的威脅、強迫或任意剝奪自由。」1995年聯合國第四次婦女大會,各國制訂並簽署《北京宣言暨行動綱領》,25年前的大會上,這被視為是國際社會對性別平等、婦女發展及和平的共同承諾;《北京宣言暨行動綱領》的關切議題之一,就是「對婦女的暴力」。

從1995年《北京宣言暨行動綱領》、2011年《歐洲委員會預防和打擊暴力侵害婦女行為及家庭暴力公約》
原文為Council of Europe Convention on Preventing and Combating Violence Against Women and Domestic Violence,在伊斯坦堡通過,又稱「伊斯坦堡公約」,要求簽署國政府立法防治針對女性的暴力和家庭暴力。
、2012年《針對婦女殺害的維也納宣言》(Vienna Declaration on Femicide 2012)、2013年聯合國婦女地位委會(Commission on the Status of Women, CSW)第57屆年會關於消除和防範消除對婦女和女孩的一切形式暴力的商定結論(E/2013/27)、2014年聯合國大會68/191號決議「採取行動打擊與性別相關的婦女與女孩殺害」
決議要求會員國提供聯合國毒品和犯罪問題辦公室(United Nations Office on Drugs and Crime, UNODC)攸關調查整治與性別有關的性別暴力犯罪資料。
、到2015年拉丁美洲調查與性別相關的婦女殺害的協議,這一路以降,聯合國致力對抗全球對女性的暴力相向。

然而,就以土耳其為例,今年3月,土耳其總統宣布退出10年前在伊斯坦堡簽署、要求各國政府立法防治針對女性暴力的《伊斯坦堡公約》,引發全球關注,也燃起土耳其國內怒火

在女性殺害至今仍然嚴重的土耳其,過去執政者曾經一度不再公布遭殺害的女性數字,後又在輿論壓力下公布。針對退出《伊斯坦堡公約》一舉,土耳其國內保守陣營發言表示,《伊斯坦堡公約》傷害傳統土耳其家庭價值、為LGBTQ社群說項,而執政當局官員向憤怒的婦團與民眾表示《憲法》已經保障婦女人身安全,無須過慮。

宛如平行世界。如果假新聞是對事實共識的大崩解,女性安全的危殆更是從來沒有共識的(非)議題,而這不只是在土耳其、墨西哥、英國。

聯合國的調查指出,在不同文化,不同國家,要女性透露遭受與性別、與性相關的暴力經驗,也有不同難度,也因此,調查所得的數字可能未必反映實際受暴程度。女性自小吐實說出遭到因性別而生的身體或精神的暴力對待時,如果未受鼓勵、重視,反而以其破壞和諧、搗蛋生事,冷淡以對,甚至開導教訓,這種二度創傷,就像要日常驚惶的女性挖土自掘──埋了這些,活得像一顆樹,最好紋風不動。

Fill 1
聯合國致力對抗全球對女性的暴力,然而不同國家關注女性受暴以及揭露的程度不一。圖為羅馬尼亞的示威者要求政府立法加強保護家暴受害者。(攝影/AFP/Daniel MIHAILESCU )
聯合國致力對抗全球對女性的暴力,然而不同國家關注女性受暴以及揭露的程度不一。圖為羅馬尼亞的示威者要求政府立法加強保護家暴受害者。(攝影/AFP/Daniel MIHAILESCU )
她們,我們,是某個更大侵害行為的一部分

《紐約時報》記者喬迪・坎托(Jodi Kantor)與梅根・吐赫(Megan Twohey)合著的《性、謊言、吹哨者》(She Said)一書,記載了她們調查美國影視大亨哈維・溫斯坦(Harvey Weinstein)的經過。她們在序的開頭寫到:

「2017年,當我們為《紐時》展開對溫斯坦的調查時,女性擁有的權力比以往都要更大⋯⋯然而,屢見不鮮的是,性騷擾女性的行為仍然可以不用受到懲罰。」

書中有一段講到,記者在過程中發現兩位曾在溫斯坦同一辦公室共事的女性,她們從來沒有跟彼此說過她們受害的故事。

「她們兩位是個別孤立的,沒有人能看見全貌。這讓人不禁異想天開,想要設法將所有溫斯坦受害者聚在一起,告訴她們,她們是某個更大的侵害行為的一部分。」

3月13日在倫敦南部克拉彭公園聚集的英國女性是、3月下旬在土耳其各地聚集抗議的女性是、2020年全年在墨西哥各處以行動劇聚集展演的女性也是。莎拉・艾弗拉德的死,不是一人所為;她是死於更大侵害行為的一部分。我們,不分男女、不分認同,可以如何一起照亮夜路?

用行動支持報導者

獨立的精神,是自由思想的條件。獨立的媒體,才能守護公共領域,讓自由的討論和真相浮現。

在艱困的媒體環境,《報導者》堅持以非營利組織的模式投入公共領域的調查與深度報導。我們透過讀者的贊助支持來營運,不仰賴商業廣告置入,在獨立自主的前提下,穿梭在各項重要公共議題中。

你的支持能幫助《報導者》持續追蹤國內外新聞事件的真相,邀請你加入 3 種支持方案,和我們一起推動這場媒體小革命。

© 2021 All rights Reserved

有你才有報導者
有你才有報導者

這篇文章的完成有賴讀者的贊助支持,我們以非營利模式運作,

邀請你加入 3 種支持方案,讓報導者能夠走更長遠的路。

瞭解更多

有你才有報導者

這篇文章有賴讀者的贊助完成,我們以非營利模式運作,邀請你加入 3 種支持方案,讓我們能走更長遠的路。

瞭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