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二十大
還原港人曼城中國領事館被毆事件:中國外交官直接出手,英國輿論威脅感大增
10月16日,居英港人組織「捍衛港人陣線」在曼徹斯特中國領事館外的抗議行動,演變為激烈衝突,中國領事館人員(左為中國駐曼城總領事鄭曦原)涉入拉扯襲擊示威者Bob Chen(中),引發英國社會譁然,並衝擊英國政治與外交圈對於中國威脅做出回應。(攝影/梁銘康)

文字大小

分享

收藏

前往專題

在中共二十大召開的首日,英國時間10月16日在曼徹斯特中國大使館前的一場對中共的抗議,最終演變成領事館職員在媒體鏡頭前與英國警方前,於領事館區域內襲擊香港示威者。這場衝突在短短3天內,震撼居英港人社群,並衝擊英國政界,更讓抗議即日常的英國社會意識到兩國價值的分歧,也使英國對中國威脅的警覺速度加快。

「我再說一次,我是被拉進去領館內的,我沒有試圖要闖進去。我對他們的暴力感到震驚又受傷⋯⋯震驚的是,我從來沒有想過這種事會在英國發生。」10月19日下午,面對一群英國政客以及全場爆滿的記者和攝影師,Bob在倫敦記者會上用英語堅定說道。

從香港移民英國一年多,Bob目前定居在曼徹斯特。英國時間10月16日下午,他前往中國駐曼徹斯特總領事館門口參與抗議活動。這原本是一場拿著反共標語、發表宣言的靜態和平集會,最終卻演變成中國領事館職員與示威者的肢體衝突,Bob被扯入領事館範圍內並壓在地上毆打。這些畫面被《BBC中文網》以及在英港人成立的網路媒體《追新聞》
移居英國的香港媒體人於2022年年初成立的網路媒體。
等幾乎全數拍下,瞬間廣傳。
這起事件震撼居英港人社群,在英國各地設立的港人團體、黃色商家
黃色商家指的是在反送中運動中,反對逃犯條例修訂草案運動,以及支持運動者的店家。
紛紛參與聯署抗議,同時也激起英國政界廣泛關注。英國首相府接受《報導者》採訪時,指出相關報導「顯然令人深感憂慮」,多名跨黨派議員促請英國外交部傳召中國駐英大使解釋。而10月19日在倫敦舉辦的記者會則顯示議題正進一步燃燒。記者會由關注中共全球影響的國際組織「對華政策跨國議會聯盟」(Inter-Parliamentary Alliance on China, IPAC)
IPAC是集結跨國跨黨派議員,共同研擬民主國家面對中國的策略的國際組織,在2020年6月4日成立,由英國保守黨前黨魁史密斯(Iain Ducan Smith)發起,目前有30個國家、300位國會議員參與。該組織深信,中國讓民主制度和人權價值正受到前所未有的壓力,希望透過各國合作,以維護國際原則下的秩序,維護人權、公平貿易等,面對中國崛起下產生的各種負面問題。
主辦,會上記者除了採訪Bob的遭遇,也關注中共在英國大學中的滲透。

另一邊,中國強硬回應。中國外交部發言人反指此事為「滋擾分子非法進入中國駐曼徹斯特總領館,危及中國外交官舍安全」。17日開始,網路上出現一些附帶影片的貼文,指「香港示威者毆打中國領事館職員」或「香港示威者衝擊領事館」。

當時在現場的《追新聞》特約記者梁銘康對《報導者》表示,他清晰拍下關鍵時刻:Bob左邊身子被站在中國領事館內部的職員拉扯,右手抓住領館的黑色鐵門。「怎麼可能把事情說成有人衝擊領事館呢,Bob分明拉著鐵閘,不想被人扯進去,」梁銘康說,這起事件再次讓他回想2019年的記憶:

「(中國)政府總是在混淆視聽,把受害者變成施襲者。」
中國領事館人員搶走「習皇」海報,引爆衝突
Fill 1
10月16日,在英港人組織「捍衛港人陣線」在曼徹斯特中國領事館外,拉起重現10月13日北京四通橋抗議字句的布條。(攝影/梁銘康)
10月16日,在英港人組織「捍衛港人陣線」在曼徹斯特中國領事館外,拉起重現10月13日北京四通橋抗議字句的布條。(攝影/梁銘康)

梁銘康原是香港從業多年的記者,2022年年初他移民曼徹斯特,不時以自由記者身分,為媒體記錄曼城的港人活動。10月16日,中共在北京召開二十大的首日,在英港人組織「捍衛港人陣線」發起活動,號召前往中國領事館進行反共抗議,當天下午2時開始。

從曼城市中心乘坐共同交通去中國駐曼徹斯特領事館,大約需要半小時,當地是較多南亞裔移民聚居的社區。梁銘康回憶,他於下午約2點到達領事館門口,剛拿出相機就感到氣氛緊張。一男一女的兩名南亞裔保安對他表示「這裡不能拍攝」,他問為什麼,保安有點激動地說「不行就是不行」。

同一時間,示威者也把原本放在領事館對街的兩個長條立式旗幟以及一面大海報搬到領事館門前,兩名保安又指「不能放旗幟在這裡」。根據現場相片,兩條旗幟黑底白字,分別寫著「天滅中共」和「賀佢(他)老母」,而海報上則是習近平的拼貼畫,套用皇帝新衣的寓言諷刺習近平。

示威者向一旁的英國警察詢問,警察表示領事館外的路面是公眾地方,可以拍攝,也可以擺放橫幅,只要不碰到領事館的鐵欄杆,留個通道就可以。梁銘康表示,男性保安隨後收到一個電話,掛上電話後對示威者說,「習近平的海報有問題,一定要移走,不然他就破壞(destroy)海報。」

Fill 1
示威者製作展示的習近平拼貼畫海報引起中國領事館工作人員的關切,南亞裔保全表示領事館要求一定要撤除。(攝影/梁銘康)
示威者製作展示的習近平拼貼畫海報引起中國領事館工作人員的關切,南亞裔保全表示領事館要求一定要撤除。(攝影/梁銘康)

這天是星期日,中國領事館本不對外開放。當示威者和保安理論的時候,十幾二十公尺外,集會已經開始,主持人正要宣讀集會宣言。

當時也目擊現場的一名港人阿楠(化名)對《報導者》做出了和梁銘康一致的描述。隨後阿楠和梁銘康都看到,有5、6個人突然從領事館內走出來,他們全部戴著醫療口罩,帶頭的人頭髮灰白、戴著帽子、圍著紫藍拼粉色的圍巾,隨後有兩個人戴著防暴頭盔,身穿防刺或防彈背心。

「那個老人家,看穿著就是官員的樣子,淡然地走過來,踢那些抗議物品,還用手把標語扳倒,那兩個戴頭盔的就開始搶(習近平的拼貼畫),搶了往裡頭走,過程很快,大約一分多鐘,」阿楠說。梁銘康對此描述一致,《BBC中文網》的新聞影片也拍攝到這些畫面。

眼看習近平的海報被搶走,部分示威者追上去想搶回來,現場開始變得混亂,梁銘康馬上緊隨拍攝。

「我衝到閘門的時候,已經看到Bob抓著閘門,不想被扯進去,」梁銘康說,這時場面更加混亂,英國警察嘗試把Bob從領事館裡扯出來,同時其他示威者也撲上來,「雙方都有出手」,在外面又有示威者大叫「出來出來,不要進去」。

身處事件中心的Bob受訪時回憶,當時他看著習近平海報被搶走,想去搶回來,但混亂之中被拉進了領事館內毆打:

「我拉著鐵門,他們又踢又打我,所以我無法繼續抓著門,最後就被拉了進去。」
示威者衝擊領事館?目擊者:中方混淆視聽

對比《BBC中文網》的新聞影片和《追新聞》的多張照片,Bob一度右手拉著鐵門,身體左半邊被領事館職員拉扯,隨後英國警察抓著Bob的右手臂,而頭髮灰白的領事館人員則扯住了Bob的頭髮,Bob的鴨舌帽也掉落了;隨後Bob一度被壓在領事館內的地面上,被數名職員出手毆打,而灰白頭髮的男子則站在閘門邊看著。

事發後,網民比對上述人員和中國曼徹斯特領事館職員的相片,指出頭髮灰白的男子是總領事鄭曦原,其他人員分別為副總領事范映傑、領事高連甲、參贊陳偉等。我們去信中國駐英大使館要求確認當天在場的人員,截稿前未獲得任何回應。

《維也納外交關係公約》
《維也納外交關係公約》(VCDR)是一項界定獨立國家間外交關係框架的國際條約。條約目的是創建一套統一的外交規則,使外交官能夠在不擔心受到東道國脅迫或騷擾的情況下履行職責。 《維也納外交關係公約》構成了外交豁免權的法律基礎。
資料來源:維基百科
不僅賦予使館人員外交豁免權,英國警方也無權進入中國領事館區域。梁銘康說,當Bob被扯入領事館內毆打時,英國警察一度猶豫要不要進去。

「警察停頓了30秒左右,最後決定跨入領事館,把Bob扯出來,用的力氣是很大的。」曼徹斯特警局也證實,這導致把人救出的員警手部受傷。梁銘康說,幸好警方介入,不然閘門關上之後,Bob就只能身處中國領地上了。

被拉出來後,Bob右眼下方到鼻梁處出現血痕,此外他表示自己的頭部、脖子和背部都有瘀青。事發後隔天,曼徹斯特警方通報指,「有一群人從(領事館)建築物走出來,有人被拖入(dragged into)領事館區域內並被攻擊(assaulted),由於擔心該人的安全,警察介入並把受害者從領事館中拉出來。」警方同時表示,他們已蒐集大量影片,仍在進一步調查和還原事件。Bob在10月17日已前往醫院驗傷和報警。

Fill 1
衝突過後,Bob全身多處受傷,臉上還有瘀腫和血痕。(攝影/梁銘康)
衝突過後,Bob全身多處受傷,臉上還有瘀腫和血痕。(攝影/梁銘康)

不過,中方對於這起事件很快提出不一樣的版本。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汪文斌指出,是「不法分子惡意滋擾,進入中國駐曼徹斯特總領館,導致中方人員受傷」。

「他們說我衝進去打人,但想想如果我想要襲擊的話,在大門口時,總領事就在我旁邊,還有穿外套的使館人員也在那,我可以在那打,可是我沒有,我是和平抗議,」Bob對《報導者》表示。

在Twitter、YouTube等平台上,一些帳號以影片、貼文等方式傳播中國政府的說法。一位YouTuber Friday Everyday以重新剪輯的影片來指稱《BBC》的報導「顛倒是非」。這部影片提出《BBC》沒有拍攝到的領事館外的一個角落,一名戴防暴頭盔的領事館職員被示威者踢打,另外又指領事館內其實是示威者在打一個職員。

Bob回應指出,當他被毆打時,確實有一名職員也跌倒在地。「我記得那個人本來在我後面,當他們把我拉進去的時候,一起摔倒,他就在我旁邊。」

梁銘康則指出,戴防暴頭盔的領事館職員在外被示威者踢打的事,應該是和Bob被拖進領事館內毆打同時發生的,他當時鏡頭對準領事館內部,並沒有拍攝到另一頭的畫面。

一個新開設的Twitter帳號於10月18日發布第一條推文,公布了疑似為領事館CCTV閉路監視鏡頭所拍攝的部分影片。影片顯示,其中一名穿防彈衣、深色褲子的領事館職員在搶海報後曾被推倒在地,但很快起身返回領事館;而另一名穿防彈衣、淺色褲子的職員則在搶海報後被數名疑似示威者的人踢打。

阿楠這幾天也看了這些不同剪輯的影片,他認為這是中國宣傳時一貫的手法,「使館明明有完整的CCTV影片,但卻選擇性地剪輯掉Bob被拉進去的過程,根本就是在混淆視聽。」他認為重點應該是,Bob並沒有想衝進去,他努力抓著鐵門來反抗,而回到最初,「是先有中方的人先出門踢了(標語),搶了(海報),才有衝突的。」

港人在英延續抗議:陰影一直伴隨,我們還安全嗎?
2019年香港反送中運動之後,香港爆發大規模移民潮,由於英國政府出台BNO 5+1
BNO全稱為英國國民海外護照,是英國政府1987年簽發給香港的護照,原本不具備定居英國的權利。2020年7月1日港版《國安法》生效當日,時任英國外相藍韜文(Dominic Rennie Raab)宣布擴充BNO護照持有人的權利,為BNO持有人提供5年居留許可,5年後申請定居身分,再住滿1年便能申請成為英國公民,此規定適用於所有BNO持有人及其常居於香港的配偶與子女,並且沒有名額限制。
等政策,移民英國成為港人的主流選擇,部分香港政治人物也流亡英國。根據英國政府統計,自2021年1月底至2022年6月底,已有約14萬名港人申請移民英國,並預測BNO政策生效的5年後將有30萬港人赴英。

伴隨著港人落地在倫敦、曼徹斯特、諾丁漢等不同城市,英國各地不同性質的港人組織開始快速發展,同時港人也開始創業,開設不少支持香港抗爭信念的黃色商家。

前香港眾志副主席鄭家朗2021年流亡英國,他對《報導者》表示,英國的港人組織目前主要有兩大類,一類是遠程聲援香港民主運動或支援抗爭者的政治性組織,例如Stand With Hong Kong港援Hong Kong AidD4HK等等;而另一大類是轉型從事社區組織、聯誼活動的社會型企業(Community Interest Companies, CIC),其中規模較大的是流亡人士鄭文傑團隊和Britons in Hong Kong於2020年7月創辦的英國港僑協會──目前該會在英國各區設有社區主任,服務港人,另外各市鎮也設有不少CIC。

此次發起10月16日曼城抗議活動的,是位在曼徹斯特地區的「捍衛港人陣線」,預計在這個週末還要再集結更多香港人,共同全力聲援受襲者。與主打社區服務的港人團體相較,「捍衛港人陣線」在抗爭光譜屬於較活躍的那一端。

Fill 1
發起抗議活動的「捍衛港人陣線」,10月16日當天在中國領事館外舉起的標語旗幟之一。(攝影/梁銘康)
發起抗議活動的「捍衛港人陣線」,10月16日當天在中國領事館外舉起的標語旗幟之一。(攝影/梁銘康)

鄭文傑對《報導者》表示,目前英國已成為港人在海外最活躍的民主運動基地之一。他分析,2019年之前,英國華僑中也有不少港人,但大多親共;2019年後移民的港人大多不信任英國原有的華僑組織,他們以新的型態聚集和連結,像一個有機自發的生態,主動發聲,向英國社會講述香港變化。

回顧過去兩年,示威者和中國移民、華僑組織甚至中國大使館的緊張感一直存在,衝突零星爆發。

2020年10月1日中國國慶當日,有港人示威者到倫敦的中國大使館抗議,手持「香港獨立」旗幟,並焚燒中國國旗。中國大使館事後表示已經報警,並向英國外交部提出嚴重交涉,認為示威者的行為違反了中國《國旗法》和港版《國安法》。

2021年年底的集會是第一次較大規模的肢體衝突。11月26日,英國福建華僑華人聯合總會(下稱華僑總會)下午1點在倫敦唐人街主辦反歧視集會。華僑總會立場親共,曾登報支持港版《國安法》,同一時間有港人組織在唐人街舉辦「和你lunch」與華僑總會對峙。集會結束後爆發衝突,有港人被打至頭破血流,英國警方到場後拘捕一人。

而2022年至今,曼徹斯特已有兩起中港衝突事件。1月,港人在曼城集會聲援香港記者,一名中國女士王小姐在現場和示威者發生爭吵,她稱有黑衣人用雨傘襲擊她。中國駐英國使館發言人數日後指出,有「港獨」暴徒在英國威脅他人人身安全,予以譴責。

6月12日,曼徹斯特有港人發起反送中3週年集會,一名男子身穿中國足球的國家隊球衣,在示威人群中以小型喇叭播放中國國歌挑釁,被警方勸離不果後,遭到拘捕。

不過,此次中國外交公職人員直接介入在英國的港人集會,讓衝突上升到另一個層次。梁銘康表示:

「以前你覺得每一次集會可能都會有小粉紅來抗議或挑釁一下,但從來沒有想過中國官方人員會這樣帶隊出來向香港人施襲。」

「現在已經不需要白手套或是透過第三方來攻擊(示威者),直接出動員工親自出馬,」鄭文傑認為,在英國他已經不只一次收到來自親共人士的威脅,2021年12月他收到一張微信截圖,指有人懸賞1萬英鎊,徵求他和羅冠聰的在英地址。但對於領事館職員主動走出使館範圍、清除抗議橫幅,見慣中共威脅的鄭文傑和羅冠聰兩人,分別對《報導者》表示「感到震驚與不敢置信」。

事件發生之後,大量港人團體、黃色商家參與聯署抗議。有份參與聯署的茶餐廳「正嘢冰室」老闆Johnny對《報導者》表示,在英國的黃色商家也一直面對親中、親共人士的滋擾。這家茶餐廳位於英國拉夫堡鎮,牆上貼滿香港抗爭的文宣海報。

「開業一年多,這種滋擾一直在,有人突然來大力拍打我們玻璃,在網上不斷給我們差評,又或者打電話給政府投訴我們;一般餐廳衛生署一年來一次巡查,我們這家他們來了6、7次了,」Johnny表示,類似的做法讓部分黃色商家感到害怕,轉為低調行事,不過Johnny認為仍然應該堅持:

「中共用不同的方法逼我們在英國不要發聲,但英國是一個自由的社會,我只是表達自己相信的東西。我們不會調整,他們做這麼多事情就是想我們放棄發聲,但我們就是不可以。」
英國輿論譁然,中國外交官反駁內容凸顯了兩國截然不同的價值
Fill 1
10月19日,英國「對華政策跨國議會聯盟」(IPAC)創辦人、現任保守黨議員史密斯(Iain Duncan Smith)協同工黨議員等,帶著被襲擊的港人示威者Bob召開記者會。由左至右分別是香港監察(Hong Kong Watch)主席羅傑斯(Benedict Rogers)、上議院議員阿爾頓(David Alton)、工黨議員阿夫扎爾.汗(Afzal Khan)、史密斯、Bob,以及在海外遊說香港議題的鄺頌晴。(攝影/洪雅芳)
10月19日,英國「對華政策跨國議會聯盟」(IPAC)創辦人、現任保守黨議員史密斯(Iain Duncan Smith)協同工黨議員等,帶著被襲擊的港人示威者Bob召開記者會。由左至右分別是香港監察(Hong Kong Watch)主席羅傑斯(Benedict Rogers)、上議院議員阿爾頓(David Alton)、工黨議員阿夫扎爾.汗(Afzal Khan)、史密斯、Bob,以及在海外遊說香港議題的鄺頌晴。(攝影/洪雅芳)

曼徹斯特使館衝突事件,在英港人內部可能造成兩極化的反應。鄭文傑表示,對部分有包袱的居英港人,在香港還有親人或資產的人,會更害怕參加敏感的活動。但同時,他認為這起衝突是個警訊,讓大家意識到中共也在踐踏英國的民主自由,所以反而重新點燃港人對抗爭的熱情。「捍衛港人陣線」發言人接受《報導者》採訪時說,成員不但沒有退卻,反而刺激大家的神經,極盡所能地推動英國社會關注這起事件。

這起事件也如滾雪球般,快速進入英國大眾的視野。

Bob被中國領事館人員群毆影片在社群上瘋傳,也登上主流媒體重要的播出時段和版面。一時間,如火燎原的輿論都在問「這真的是發生在英國土地上嗎?」英國上下議院及跨黨派的議員聯合陣線第一時間發聲,且嚴正要求英國外交部立刻召見中國大使,確認涉事人事名單後,立刻將人驅逐出境。「捍衛港人陣線」發言人說:「我們感受到整個英國社會都對中共有巨大的反感。」

在強大的輿論壓力下,英國外交大臣柯維立(James Cleverly)指示,英國外交發展部中國和東北亞司司長召見中國臨時代辦楊曉光會晤(中國駐英大使鄭澤光目前不在英國),強調所有駐英外交人員與領事館職員都被期待尊重英國法規。此舉再度引發輿論風暴,英國政府立即被批評反應力道不足,會被視為「懦弱」。事件發生的第三天10月19日,英國保守黨前黨魁,也是對華政策跨國議會聯盟(IPAC)創辦人、現任保守黨議員史密斯(Iain Duncan Smith)協同工黨議員等,帶著被襲擊的港人示威者Bob召開記者會。當日,英國各大主流媒體擠爆記者會現場,且在會後一一排隊以重大新聞的規格專訪當事人Bob。

Fill 1
10月19日倫敦記者會後,被襲擊的示威者Bob接受各家媒體攝影與專訪。(攝影/洪雅芳)
10月19日倫敦記者會後,被襲擊的示威者Bob接受各家媒體攝影與專訪。(攝影/洪雅芳)

除了事件本身的衝擊性引發媒體關注,讓事件火上加油的是中國官方的反擊。中國外交部指稱是示威者試圖闖進使館,被英國議員史密斯直接抨擊是說謊。被影片拍到的鄭曦原10月19日高調接受英國媒體《天空新聞》Sky News專訪時有了以下對話。

記者問:「我們看到你抓示威者頭髮的照片,你認為這是一位資深外交官適當的行為嗎?」 鄭曦原:「這是緊急情況,他們威脅我們同仁的生命安危⋯⋯我沒有攻擊任何人。」 記者追問:「那不是事實,你抓了示威者的頭髮。」 鄭曦原:「因為他汙辱我的國家和領袖⋯⋯這是我的責任。」 記者:「所以你就拉示威者的頭髮?」 鄭曦原:「這是任何一位外交官在那情況下都會做的。」

同一天,西方媒體的常客、中國前外交官高志凱也接受《BBC 廣播四台》(BBC RADIO 4)專訪,他在訪談中,統一口徑地指稱是抗議者自己闖進使館,主持人立刻打斷他的談話,直說:「我們無法達成共識,因為影片看起來就不是這麼回事。」高志凱指稱,因為抗議標語針對中共領導人,存心激怒我方,才有這起事件。主持人回覆:「你說抗議標語是違法的?但在英國是合法的,不管它罵的是中國總理還是英國政府。而且抗議不就是要有冒犯性(offensive)嗎?」訪談最後唐突地結束之前,高志凱仍舊持續辯駁標語的違法性。

這幾日中國外交官的行為與言詞,在主流媒體和社群網絡上廣泛流傳,讓英國社會更意識到中國政府與英國在基本價值上的分歧。鄭文傑表示:

「中國外交官竟敢在英國媒體前說這樣極權專制的語言。中國過熱的愛國主義,只會讓中國與國際關係更加緊繃。」

10月19日於倫敦舉辦的記者會中,媒體的提問及議員的發言不再只聚焦於單一衝突事件,而擴大關注中共勢力在英國的影響,提及的事件包括香港學生在英國大學校園遭到親共學生的霸凌;中國警察疑似跨境拿流亡者家人的國內影片威脅旅英港人等。在場議員的共識是,英國對中國威脅的警覺速度加快。

保守黨議員史密斯表示,他創辦IPAC以幫助全球民主國家應對中國勢力帶來的負面影響,在2020年成立後,至今快速地擴大為跨30個國家、300位各國議員的組織。他說,「這起事件是一個警鐘,因為中國已經伸長手臂到世界各地。」、「英國政府已經開始比較強硬了,但回應中國的威脅,我們還要更快更強硬。」

中英兩國價值信念不同不是新聞。當中國對人權的壓迫是遠在中國境內時,英國媒體以國外新聞的分量處理;但當事件發生在英國國土上,中國的作為不再只被視為是價值的分歧,而是上升為危害國家安全的層級。工黨議員阿夫扎爾.汗(Afzal Khan)表示:「英國政府對此如果不採取行動是非常可恥的,而且會設下危險先例,威脅英國深信的價值。」上議院議員阿爾頓(David Alton)也說:「這是對英國生活方式的一種攻擊。」

鄭文傑分析,中國的國家安全是政權安全,英國的國家安全則是要確保民主自由的憲法體制的長存。他表示,在英國土地上,殘害自由民主就是危及英國的國家安全;英國政府面對中國影響力,一向有兩股力量在拉扯,一是堅信自由民主的價值,另一是經濟與貿易的現實利益;當危及國家安全,經濟和貿易的顧慮就會放在一邊。

Fill 1
19日當天,在英國議會周邊,就聚集了約10個的大小抗議活動。此為英國議會前不滿保守黨執政,以及抗議能源飆漲。英國街頭上常上演的抗議日常。(攝影/洪雅芳)
19日當天,在英國議會周邊,就聚集了約10個的大小抗議活動。此為英國議會前不滿保守黨執政,以及抗議能源飆漲。英國街頭上常上演的抗議日常。(攝影/洪雅芳)

從這場記者會的現場,沿著阿賓登街(Abingdon Street)走回英國議會,只有短短約100公尺。這段路程上,在19日當天就聚集了近10個大小的抗議活動。有抗議保守黨政府說謊欺騙並要求下台的,有抗議能源高漲的,有支持反伊朗政府抗議活動的,也有身上前後掛著兩塊木版、手拿著數個塑膠瓶、抗議過度使用塑料的,還有抱著聖經坐在地上,瘋狂高喊世界末日者。這是在英國街頭上365天的日常景象。曼徹斯特的衝突事件,讓抗議即日常的英國社會對上堅信標語汙辱領導人就是違法的中國外交官,彼此的價值正面對壘。

逃離香港後,在英港人終得在英國土地上實踐民主,也意外地讓英國社會親身體會中國的不民主。鄭文傑說:

「居英港人沒有忘記過去,沒有忘記不公義的對待,我們會保留民主自由理念,讓香港人的聲音最終完全融入英國社會。」

※為尊重受訪者意願,文中受訪者阿楠為化名。本文時間皆為英國時間。

用行動支持報導者

獨立的精神,是自由思想的條件。獨立的媒體,才能守護公共領域,讓自由的討論和真相浮現。

在艱困的媒體環境,《報導者》堅持以非營利組織的模式投入公共領域的調查與深度報導。我們透過讀者的贊助支持來營運,不仰賴商業廣告置入,在獨立自主的前提下,穿梭在各項重要公共議題中。

你的支持能幫助《報導者》持續追蹤國內外新聞事件的真相,邀請你加入 3 種支持方案,和我們一起推動這場媒體小革命。

© 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有你才有報導者
有你才有報導者

這篇文章的完成有賴讀者的贊助支持,我們以非營利模式運作,

邀請你加入 3 種支持方案,讓報導者能夠走更長遠的路。

瞭解更多

有你才有報導者

這篇文章有賴讀者的贊助完成,我們以非營利模式運作,邀請你加入 3 種支持方案,讓我們能走更長遠的路。

瞭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