週六現場【獨立書店生與死】

詹正德/什麼才是獨立書店該有的「提案力」?
誠品敦南店熄燈時群眾爭相拍照留念。(攝影/陳曉威)

文字大小

分享

收藏

今年自疫情以來,誠品陸續關店的報導接連佔據了好幾個月的新聞版面,直到9月初為止;9月3日,《經濟日報》報導了誠品集團董事長吳旻潔的談話,說道雖然因應疫情關了十家店(包括對岸的深圳店),但「今年已經關完,大家不用太擔心」,重點是關於未來的走向:

「誠品正在規劃『可以快速複製的新店型』,為複合經營的社區小型店。相較於今年關閉的不少社區店,有100到200坪,也有300坪到400坪,很難複製,誠品接下來希望規格化,讓開店的成本以量制價,未來誠品開店可能一次10家、20家開。之後再串接誠品全新的電商平台、會員制度、APP等,形成O2O(線上線下整合),以滿足消費者閱讀資訊、查詢、預訂等多元需求。」
誠品若快速複製新店,會衝擊獨立書店?

照這報導看起來,誠品關店只是第一步,未來要做的則是結合電子商務(當然就不只賣書了吧?)與小型複合式社區書店,從網路到實體更全面地深入民眾的生活。這讓我想到前幾個月家樂福併購了包括199間頂好Wellcome超市以及25間JASONS Market Place,大型量販店一面發展電商、建立外送機制;一面擴增坪數較小、但深入社區的實體店面。

誠品似乎也在走這樣的路,只是書店通路裡沒有頂好超市這種層級的連鎖店舖,就是有,誠品也未必會購併,未來就是自己打造。但是打造實體店舖的成本何其高昂,如果能夠「規格化」,簡單複製,像便利商店、連鎖超市那樣,才可能降低成本,並且拓展迅速,「一次10家、20家開」。

因此,可快速、大量複製的店面就會是未來書店的新樣貌,許多人的直接反應是:誠品如果用這樣的方式大量深入社區,可能會給社區內的獨立書店帶來更多衝擊;我想衝擊是一定會有的,各地程度不同而已,但是獨立書店之所以叫做獨立書店,最明顯的一點就是:獨立書店不是規格化的東西,它不可複製。

可以複製、大量增生的書店就不會是獨立書店,這二者有著根本性的差異,可惜的是讀者未必在乎,除非你讓他意識到這個差異是重要且有意義的。

蔦屋書店經驗:把握「提案力」才有未來?
台灣蔦屋書店。(圖/取自Tsutaya Bookstore Taiwan粉絲頁)
台灣蔦屋書店。(圖/取自Tsutaya Bookstore Taiwan粉絲頁)

可以想見未來當誠品開始「一次10家、20家」地開起來之後,在社區內的獨立書店將面臨更艱鉅、更辛苦的挑戰,但是要經營一家獨立書店,你唯有想盡辦法與眾不同,才有可能獨立存在。

而且這還只是最基本的,並不是看上去與眾不同就足夠了,還必須能夠對店內陳列的書表現出獨特且足夠吸引人的觀點,如同日本蔦屋書店(TSUTAYA)的創辦人、CCC(Culture Convenience Club)企業集團的社長增田宗昭在其《知的資本論》書中所言之「提案力」:

「書店銷售的不是書籍本身,而是書中呈現的生活型態。」

而把不同的書集中陳列在一起,並能夠表達出某種概念或者生活風格,這種能力是高階或資深編輯才具有的。增田宗昭自1983年開始,至今在日本開了1,400多家蔦屋實體店,到後來一樣有電子商務結合實體通路,店內主要陳售影片、CD及書籍,也複合餐飲;且店內書籍的陳列不是依照傳統書店的分類方式,而是依不同的顧客需求,發展出「提案概念」,把不同性質的內容、但在「提案概念」中有關連性的書籍陳列在一起(比如可能歷史書或科普書甚至工具書),如此可以綜合表現出某種生活風格。但他坦言,這種把書籍依不同提案概念打散重組、創新分類的「提案力」,是第一線的員工就必須具備、但也是最難培養的。

這也就是未來獨立書店店主最能夠與大型連鎖書店區隔的關鍵能力了,每個獨立書店的店主都將是、也必須是自己書店的策展人或總編輯,一旦社會上有重要議題,店主必須有能力將相關的出版品編集陳列,對議題做出回應,也才能與讀者及社會互動,激盪出更多反思及再創作。

香港一拳書館:一鳴驚人的主題分類
香港一拳書館。(圖/取自Book Punch一拳書館粉絲頁)
香港一拳書館。(圖/取自Book Punch一拳書館粉絲頁)

最新且最鮮明的例子,反而是在香港。最近在九龍深水埗新開了一家獨立書店「一拳書館」,店主龐一鳴以一句slogan——「一拳驚醒讀書人」,震驚港台書業。

在Facebook粉絲專頁上看到,該書店的書籍陳列包括14種分類,諸如:「香港有譯(Translating HK)」、「見字呼吸(Breathe, Read)」、「拉美在此(Latin America is Here)」、「無政府主義(A for Anarchism)」等等,有的可以想像是何種議題或類型的書,例如「煲底見(Until We Win)」、「奇人異事 (Human Diversity)」;有的可能需要看到書單才會明白,例如「酒吧話題(Pub Survival)」、「無用之用(Useless therefore Useful)」。

這些耐人尋味的分類主題(半年後會更換)、再加上幾櫃獨特的出版社專櫃(包括台灣的春山出版社),在在顯示了店主的「提案力」,至少在一開始便已經吸引讀者注意,店主同時申明不打折但是買書送菜(這在台灣日本都已有書店先行),很可能是近期最吸睛的華語圈獨立書店。

另一個已經行之有年的例子則是日本的森岡書店,強調「一冊,一室」,一週只賣一本書的概念,同樣展現書店店主背後的思維,而且力道很強,台灣亦有人效法。

獨立書店的「提案力」,該有所不同

雖然蔦屋書店的社長提出了「提案力」這樣的概念,但看起來台灣的蔦屋書店在書籍分類上多還是依照傳統方式陳列,近年蔦屋書店在台灣北中南已開了6家分店,包括今年在高雄開的大立百貨分店,誠品關店的同時蔦屋卻在展店,或許這也給了誠品一些競爭的刺激吧?不過這些都不是獨立書店有能力加入競逐的場域,只是必須看清楚大環境動態及走向,才不會受到莫名的浪潮襲擊而有滅頂之虞。

但是說到底,不論誠品或蔦屋書店的所謂書店創新(增田宗昭同時也把目標放在圖書館的創新,並且把家電也拉進實體店面加入陳列販售的行列,但那稍微超出了本文的討論範圍,此處先存而不論),都還是把讀者以「目標消費群」的角色在看待,似乎只要透過資本集中後的「設計力」開布出撼動人心的實體店面,再透過精準企劃的「提案力」將書籍與其他商品陳列出來,消費者就會乖乖臣服買單。

是的,我相信買單的人會蠻多的,否則它們就不會成功了,但這並不表示獨立書店就完全沒有機會,獨立書店店主的「提案力」必須與大型連鎖書店的「提案力」在細微處有所不同,而我認為其中有個重要的關鍵會是在你如何看待讀者。如果僅以資本主義的商業邏輯來看,店員對顧客的各種要求都必須逆來順受,百般包容,因為顧客至上已經成為零售業及服務業的最高原則,目的卻只是為了讓顧客甘心掏出錢包,但這樣不對等的關係發展到極致只會讓兩邊都失去人性。

獨立書店比較能夠爭取對這樣的商業交易關係具有批判性的讀者,以兩邊都能保有人性及尊嚴的方式相互往來,同時在更具專業及獨特性的「提案概念」中獲得這些讀者認同。且由於獨立書店的規模小,只要爭取到足夠的讀者支持便能夠存活,所以說機會還是有,只是未來可能更嚴峻,在大通路嘗試創新變革之際,再加上網路購書平台堅持低價的折扣遊戲,小書店的空間進一步遭受擠壓是可以想見的。

被擠壓出去的小書店要嘛瑟縮於城市角落,要嘛去到偏鄉,上山下海,甚至離島外島。過往由於書業衰退、發行萎縮,各地書店都在不斷消失,離島外島更是首當其衝,但這幾年獨立書店自組友善書業合作社,解決了偏遠地區書籍運送的問題,各地的獨立書店又逐漸開了起來,連離島、外島都開起了新的獨立書店

從離島店主們身上,回望獨立書店的價值
Fill 1
獨立書店生與死、馬祖、南竿、刺鳥書店
位於馬祖南竿海邊碉堡的刺鳥咖啡書店。(攝影/余志偉)

例如金門的舊事書坊、我在二手書店,還有老字號的長春書店,馬祖南竿則有刺鳥咖啡書店開在海邊的舊軍事碉堡中,澎湖馬公前幾年安書宅歇業後,近年又新開了植隱冊室、文石書願兩間小書店,澎湖七美的雛鳥藝文空間則是一直苦撐至今,相當令人敬佩。小琉球的「小島停琉」以及綠島的「海和日常」,都是到這兩地不能不去的重要據點了。

最令人敬佩的是蘭嶼的「在海一方」,店主是個年輕女生,她一個人在蘭嶼從無到有打造出一間書店,從去年12月至今花費9個月,如今即將開幕,但有多少人會去蘭嶼這家書店呢?她能夠支撐得下來嗎?這間書店未來的命運如何呢?

日前友善書業合作社在嘉義召開一年一度的社員大會,全台獨立書店店主有6、70位親自到場,會中一位女生向我打招呼並遞給我一張明信片,原來是「在海一方」的店主,她從蘭嶼趕到嘉義來參加社員大會,聽她說道一個人打造書店,簡直該拍一部紀錄片才是!我不知道該如何給她建議,或許該是她給我建議才對。

前文所寫的關於連鎖書店的創新發展以及獨立書店該如何審慎因應的思考,本意是想做成一個備忘錄,當明年或後年、後幾年誠品打造出新型態的通路後,可以回頭檢視一下自己在變革之初時的思考點,看看自己是否遺忘或忽略了什麼?然而這些思考一遇上「在海一方」這樣的獨立書店簡直毫無用處!真正該備忘的是每間獨立書店都是店主自身的生命故事,最應該牢牢把握的就是這一點,這才是最重要的,不是嗎?

用行動支持報導者

獨立的精神,是自由思想的條件。獨立的媒體,才能守護公共領域,讓自由的討論和真相浮現。

在艱困的媒體環境,《報導者》堅持以非營利組織的模式投入公共領域的調查與深度報導。我們透過讀者的贊助支持來營運,不仰賴商業廣告置入,在獨立自主的前提下,穿梭在各項重要公共議題中。

你的支持能幫助《報導者》持續追蹤國內外新聞事件的真相,邀請你加入 3 種支持方案,和我們一起推動這場媒體小革命。

©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有你才有報導者
有你才有報導者

這篇文章的完成有賴讀者的贊助支持,我們以非營利模式運作,

邀請你加入 3 種支持方案,讓報導者能夠走更長遠的路。

瞭解更多

有你才有報導者

這篇文章有賴讀者的贊助完成,我們以非營利模式運作,邀請你加入 3 種支持方案,讓我們能走更長遠的路。

瞭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