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MeToo運動

The Real Story【S3EP26】

為何你要這樣做?#MeToo道歉就好了嗎?對於性暴力行為人,可能令你難以理解的5個問題(下)
(攝影/林彥廷)

文字大小

分享

收藏

前往專題

「不知道對方感受不好......」性騷擾行為人,真的不知道自己對別人造成傷害嗎?如果知道這是不應做的,那又為什麼仍然做了?

這集節目,專職行為人處遇工作的臨床心理師來到錄音室,談他在第一線感受到的事:校園性平會調查後,被強制諮商輔導的未成年行為人,讓心理師一度感到挫折;當事人或許也想悔過,卻可能從不了解「道歉」到底意味著什麼;心理師如何定位和「加害者」的諮商,從合作中嘗試讓他們重新認識自己?

這集也回答聽友們的提問:

  • 回想起來,我也曾用性騷擾的方式傷害過他人。多年過去心中愧疚,又害怕打擾當事人,我能做什麼?
  • 性騷擾行為人會「悔改」嗎?他們如何來到諮商會談室?
  • 不回應、認錯都會被批評,對犯錯的行為人來說,真有所謂「真誠的道歉」嗎?
  • 除了讓他「社會性死亡」,我們到底還可以期待行為人怎麼做?
  • 「網路公審」是否會對#MeToo運動的討論帶來傷害?

(來賓|臨床心理師龍冠華;製作團隊|詹婉如、張子午、藍婉甄、汪彥成)

深度求真 眾聲同行

獨立的精神,是自由思想的條件。獨立的媒體,才能守護公共領域,讓自由的討論和真相浮現。

在艱困的媒體環境,《報導者》堅持以非營利組織的模式投入公共領域的調查與深度報導。我們透過讀者的贊助支持來營運,不仰賴商業廣告置入,在獨立自主的前提下,穿梭在各項重要公共議題中。

今年是《報導者》成立十週年,請支持我們持續追蹤國內外新聞事件的真相,度過下一個十年的挑戰。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我們十歲了!
我們十歲了!

謝謝你關注《報導者》,自2015年9月,我們靠社會大眾的贊助走到了今天。

邀請你點進十週年線上策展,了解我們如何和讀者一起走過這10年。

報導者的十年

我們十歲了!

謝謝你關注《報導者》,自2015年9月,我們靠社會大眾的贊助走到了今天。邀請你點進十週年線上策展,了解我們如何和讀者一起走過這10年。

報導者的十年

報導者十歲了!

看見改變

報導者十歲了!
報導者十歲了!

看見改變

即時追蹤最新報導
即時追蹤最新報導

開啟文章推播功能得到報導者第一手消息!

開啟通知

即時追蹤最新報導

開啟文章推播功能得到報導者第一手消息!

開啟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