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地傳真

馬雨辰/後疫情時代ㄟ「阮」

文字大小

分享

收藏

Fill 1
馬雨辰、阮劇團
Fill 1
馬雨辰、阮劇團
Fill 1
馬雨辰、阮劇團
Fill 1
馬雨辰、阮劇團
Fill 1
馬雨辰、阮劇團
Fill 1
馬雨辰、阮劇團

5月三級警戒一下達,快速擴張的本土社區疫情,使整個台灣陷入一陣恐慌。在去(2020)年就被視為進入後疫情時代的我們,又遭遇新一波的疫情浪潮,再次翻攪生活秩序。這之中,或許有很多事情是可以透過線上形式解決的,但表演藝術──一個需要依靠實際場域發展的藝術形式,卻是一丁點也動彈不得。

返鄉青年、嘉義第一個現代戲劇劇團、民俗文化、常民戲劇⋯⋯點開阮劇團網站的簡介,這些是關於他們的敘述字詞。而其中最具代表性的,莫過於這段語句:

「阮,就是台語的『我們』:一群人一起完成一件事。」

完整闡述了以台語作為主要演出語言,以及相信如傳統戲班子般手工業價值的他們。

沒有選擇定居在其他大城市,而以嘉義作為落腳處,除了相對能減低營運成本外,也因為在地風土面貌廣、人口數少、資源集中,使得進行關於職人、具民俗文化特質的田野調查更容易著手,讓阮劇團走出一條更靠近土地的路,產出更常民文化的作品,也讓演出與城市、居民的關係更加緊密。

今年,剛好是阮劇團邁向18歲的日子,劇團在5月甫完成國表藝三館共製
指「國家表演藝術中心場館共同製作計畫」,贏得評選的創作提案將可獲得製作協助,並在國家兩廳院、台中國家歌劇院、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北中南三大國家級演出場館巡迴演出。
演出的大戲──《十殿》。「這是給阮劇團的18歲成年禮,」身兼《十殿》導演、阮劇團團長及藝術總監身分的汪兆謙這麼說。

但是當阮劇團從一個在地的中型劇團走往更大的製作,離開相對多數人能夠掌握台語的嘉義生活圈,像是離開同溫層,在觸及更大的觀眾群時,面臨了衝突。而這些衝突也反映在演出結束後,網路上出現的許多關於台語文字幕使用方式的質疑與討論。拿到三館共製的演出機會實屬難得,對於「阮」來說,也是一次相當大的嘗試。

「我覺得阮劇團的目標是——我希望可以是面向市民朋友,工作一天疲倦、我可以提供你放鬆娛樂;某些時刻你睡不著,想要有些思考性的東西,我可以跟你見面。比如說電視時代,每個時段是固定的,它會有不同時間點打開電視的觀眾。我希望我可以是多重機能的,我不是只有4、5點放卡通,我會想跟家庭主婦交朋友、想跟勞工朋友交朋友、想跟上班族做朋友,我覺得劇團的面向可以向這些不同族群展開雙手,」關於阮劇團的理想,團長這麼回應。

除了拓展演出內容的多元性之外,身為少數願意培養演員的阮劇團,更希望能做到像傳統戲班子一般,讓演員不單是演員,更具備表演以外的技能。因此,在栽培儲備團員的內訓課程之中,除了民俗文化類的體驗課程,也會有架燈、掛舞台等後台學習項目,豐富的內容紮實地充滿演員的生活。然而,當疫情打散了實體的「我們」,演員從群體回歸個體生活,許多訓練課程停擺,也有少許演員開始面臨自我價值的懷疑以及未來的不確定性,而選擇離開劇團。

未臻成熟的表演藝術產業使演員處於不安定的狀態、劇團生存容易陷入困窘,再加上疫情的衝擊,著實替阮劇團帶來些許危機。面對今年,《十殿》的演出以及疫情加速世界帶來的變化,似乎也成為阮劇團重要的轉捩點。在愈加快速的時代之中,想在產業發展下兼顧手工業價值,如何發展適合的模式,尋找有限度的自由成了一項挑戰,如同《十殿》這部新生作品,具有實驗性質,但也還需要經歷更多磨練。在踏出第一步之後,才能走出舒適圈,打開下一扇門,往更多元化的可能性邁進。

Fill 1
馬雨辰、阮劇團
Fill 1
馬雨辰、阮劇團
Fill 1
馬雨辰、阮劇團
Fill 1
馬雨辰、阮劇團
Fill 1
馬雨辰、阮劇團
Fill 1
馬雨辰、阮劇團
【歡迎影像專題投稿及提案】 請來信[email protected],若經採用將給予稿費或專案執行費。

用行動支持報導者

獨立的精神,是自由思想的條件。獨立的媒體,才能守護公共領域,讓自由的討論和真相浮現。

在艱困的媒體環境,《報導者》堅持以非營利組織的模式投入公共領域的調查與深度報導。我們透過讀者的贊助支持來營運,不仰賴商業廣告置入,在獨立自主的前提下,穿梭在各項重要公共議題中。

你的支持能幫助《報導者》持續追蹤國內外新聞事件的真相,邀請你加入 3 種支持方案,和我們一起推動這場媒體小革命。

© 2021 All rights Reserved

有你才有報導者
有你才有報導者

這篇文章的完成有賴讀者的贊助支持,我們以非營利模式運作,

邀請你加入 3 種支持方案,讓報導者能夠走更長遠的路。

瞭解更多

有你才有報導者

這篇文章有賴讀者的贊助完成,我們以非營利模式運作,邀請你加入 3 種支持方案,讓我們能走更長遠的路。

瞭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