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路上
或許我們都在假裝正常人/No.002:羅北安

文字大小

分享

收藏

前往專題

在路上,是狀態、過程、是進行式。對創作者而言,在(創作)路上的所感所思,難以向外人訴,可能痛,但快樂著,或許焦灼難耐,卻無可自拔。

那滋味究竟哪般,誰不好奇?【在路上】試著將那模糊失焦的拉近清晰。

2016╱02╱25,木柵,14度,陰雨

差一點就忘了,羅北安不只是個演員,他也是個編導創作者。

1993年,綠光劇團成立,羅北安掛名團長,不僅是校長兼撞鐘,他編導演都兼,打造多部經典原創歌舞劇,(包含《領帶與高跟鞋》(1994)、《結婚?結昏!──辦桌》(1997)、《黑道害我真命苦》(2000)等)。但近年來,他為人所知的不再是劇場裡的編導作品,而是電視劇裡一個個因他而突出、長出鮮明性格的角色人物。

「相對於編劇和導演,我還是最喜歡演戲。」不創作的這15年餘,只要有人問起原因,他都是這樣回答的。

約莫2年前,羅北安又開始寫劇本的消息傳出,所有人又驚又喜,畢竟台灣劇場圈一直有原創劇本荒,老手願意出馬,天降甘霖。但他倒不是技癢,而是遇上了5朵漂亮玫瑰:嚴藝文、凱爾、王鏡冠、黃迪揚、李依瑾,如同聖修伯里筆下小王子被B612星球上的玫瑰收服,羅北安被這5位演員收服了,於是創作動機有了,創作的意義有了。

他說他從小深愛《小王子》,時不時都會找出來翻讀,有時,會為小王子的死哀傷,有時為小王子的奇妙經歷讚嘆,最近幾年的念頭則是:「如果小王子留在地球,他應該很難適應這個社會,可能沒有朋友、工作也做不好,還自我介紹是小王子,會被人認為他腦子不正常、送進精神病院吧。」這些想法,還有5朵玫瑰,讓他長出最新編導演作品《老王子》。

其實,羅北安本人就是那位小王子,噢,應該說,是已經長大、娶妻、生了兩個小孩的老王子,才能如此替小王子的這般那般或傷感或興奮。

羅北安很宅,不擅與陌生人交際,不拍戲、不演戲時的生活單調貧乏,除了送小孩上課,他能不踏出家門就絕不。他的另一半趙惇儀形容:「他很乾燥。無為。」他不喜歡在外用餐、過夜,有人群恐懼症,幾乎不能搭公車、捷運,握上方向盤就易怒,習慣吃同樣的早餐(餛飩紫菜蛋花湯加紅棗枸杞黃耆),在家的時間除了吃飯,總是「穴居」在自己書房,不久前,他才諮詢過醫生友人,確認自己是亞斯柏格症候群,「但不是很嚴重的那種。」他笑。

小王子要在地球上生活,真的不容易。每一次的演講、記者會,或是不得不留宿外地的演出,羅北安都得提前好幾天開始調整。有一次去看兒子踢球,滿場不認識的人,全然陌生的空間,讓他整個人無法動彈,僵得像具殭屍,最後是個頭嬌小的妻子緊握住他的手、帶著他穿越人群,「那個畫面,一定很像媽媽帶著老憨兒。」羅北安回憶起那次經驗,喃喃說著。還好,舞台上有所謂第四面牆,「有道無形的牆把我跟觀眾隔開來,台下再多觀眾也不會有壓力,所以上台反而可以盡情發揮。」

家是羅北安的堡壘,他的書房則是他在地球上建構的B612小星球,在裡頭,他看書、看電影或影集,做筆記,打電動、抽煙、發呆,日復一日,跟行星一樣規律,他還寫詩,他寫下對露天受風雨摧打的石頭的關心、寫張揚著生命美妙又奇妙的女兒、寫一灣如深潭的大眼,每個篇章就像顆小星星,閃閃發亮著小王子的天真童心。有些時候,點開孩子們的照片、看著孩子畫他的卡片,聽著兒子替他專錄的來電答鈴,他望著、聽著,吃吃笑著,那一刻,他的瞇瞇眼,是最燦亮的星。

這一回寫出《老王子》,羅北安彷如寫下自己在地球的歷險路徑,寫下一個個對社會適應不良的小王子的故事,差一點就忘了,羅北安不只是個演員,他也是個編導創作者。「我們常說社會生病了,但這社會是正常還是不正常?你覺得呢?也或許我們都在假裝正常人。」透過每一次的創作,透過創作中的失控、瘋狂、不合常理,羅北安反覆學習著在地球上走得穩當的姿態,同一時間,也同理安慰了對社會多少產生過適應不良的你和我。

Fill 1
Fill 1
Fill 1
Fill 1
Fill 1
Fill 1
Fill 1
Fill 1
Fill 1
Fill 1
Fill 1
Fill 1
綠光劇團《老王子》加演場,2016年3月11、12日在台北市政大樓親子劇場演出。

用行動支持報導者

獨立的精神,是自由思想的條件。獨立的媒體,才能守護公共領域,讓自由的討論和真相浮現。

在艱困的媒體環境,《報導者》堅持以非營利組織的模式投入公共領域的調查與深度報導。我們透過讀者的贊助支持來營運,不仰賴商業廣告置入,在獨立自主的前提下,穿梭在各項重要公共議題中。

你的支持能幫助《報導者》持續追蹤國內外新聞事件的真相,邀請你加入 3 種支持方案,和我們一起推動這場媒體小革命。

本文依 CC 創用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3.0台灣授權條款釋出

有你才有報導者
有你才有報導者

這篇文章的完成有賴讀者的贊助支持,我們以非營利模式運作,

邀請你加入 3 種支持方案,讓報導者能夠走更長遠的路。

瞭解更多

有你才有報導者

這篇文章有賴讀者的贊助完成,我們以非營利模式運作,邀請你加入 3 種支持方案,讓我們能走更長遠的路。

瞭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