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者投書

【投書】在這個時代看見那個時代──唐美雲歌仔戲團《臥龍:永遠的彼日》
《臥龍:永遠的彼日》是唐美雲歌仔戲團2023年推出的年度創作。(攝影/李建霖)

文字大小

分享

收藏

《臥龍:永遠的彼日》(以下簡稱《臥龍》)是唐美雲歌仔戲團(以下簡稱唐團)2023年推出的年度創作。提到諸葛亮、孔明、臥龍先生這些姓名稱號,即使是歷史門外漢,也很少人會說不認識。這應要歸功於羅貫中寫下《三國演義》,小說太過精彩,因此後世搬演不輟,載體從說書、戲曲、電影、電視、動漫到電玩,任憑時代如何轉換,三國人物的各種英雄面貌代代流傳。

以戲劇效果來說,群雄並起爭奪天下的年代自然較具張力,故爾提到軍師孔明,大家腦海中應該無意外會浮現「羽扇綸巾、運籌帷幄」的形象;以戲曲的橋段來說,舌戰群儒、草船借箭,或是借東風火燒連環船、設計謀讓周瑜賠了夫人又折兵等橋段,觀眾早就耳熟能詳。他擅長計中計,將敵人玩弄於股掌之間,料事如神、幾無失誤,在數百年的傳唱中,孔明簡直是神一般的存在。

多重時空織寫,直探人性幽光
Fill 1
唐美雲、歌仔戲團、臥龍、永遠的彼日
有別於過往戲曲搬演孔明的切角,《臥龍》不談英雄事蹟,反而呈現諸葛亮面對困境及敗績的情感及反應,直寫人性中的各種情感。(攝影/林彥廷)

2023年要再演孔明,應該如何演?談「忠孝節義」對現代觀眾而言可能疏離無感;講「英雄無敵」來造神是否了無新意?於是《臥龍》捨棄了上述豐功偉業,選擇了劉備死後、諸葛亮輔佐阿斗的時代,並以諸葛亮之子諸葛瞻的視角回望父親生平,把諸葛亮從英雄的神壇上請下,直寫人性中的各種情感。

劇情從諸葛亮已然過世的「後臥龍時代」開始──當天下已然三分,蜀漢彷彿已從亂世進入太平時代;然而實際上,各國都仍懷有一統天下的野心,看似偏安的盛世實則暗藏凶險。對百姓而言,諸葛丞相已然仙去,為了安慰自己生活還是會好好地過下去,他們把希望寄託在「臥龍之子」──諸葛瞻身上。但諸葛亮在兒子8歲之時就已溘然長逝,諸葛瞻對父親一點也不熟,只能從眾人的描述中,一點一滴拼湊父親印象。編導鋪排的情節推進是多時空跳接的、也是多重視角的,透過說書大娘、黃月英(諸葛亮之妻)、劉禪(阿斗)、姜維(以諸葛亮為師之蜀將)所帶出的橋段,塑造了以點串接的雙主軸敘事模式。

一條軸線是諸葛亮人生故事,從三顧茅廬展開,彷若是諸葛瞻帶領觀眾,從眾人表述中來認識父親。編導透過他的「父親印象」來側寫諸葛亮為知己出仕、運籌帷幄、鞠躬盡瘁的一生;但另一方面,也是透過諸葛瞻與這些人的互動,來表陳自己對於諸葛亮的不諒解、不認同,甚至做出與他不同的抉擇,帶出千古以來父子之間從不曾消失的矛盾,從而進一步描寫不同世代面對時代困境時,所衍生的徬徨與衝突。從少年出仕到暮年敗亡,《臥龍》不談英雄事蹟,反而呈現他面對困境及敗績的情感及反應,讓觀眾見到諸葛亮身為一個平凡人的不凡之處,直探人性幽光。

以子觀父視角,跨越時代共感
Fill 1
唐美雲、歌仔戲團、臥龍、永遠的彼日
從諸葛瞻與劉禪的視角,回望劉備、諸葛亮的人生,也不禁要讓人思考,亂世出英雄,但在這偏安的危局中,英雄與人民的幸福是同一件事嗎?(攝影/李建霖)

整齣戲的視角無疑是來自諸葛瞻的以子觀父。外人眼中啣著金湯匙出生的官二代諸葛瞻,父親諸葛亮的光環對他而言是沉重的壓力,讓他直想逃離。而同樣處境的還有劉禪,不只生父劉備,還有相父諸葛亮的雙重加持。父輩們強大的光輝,耀眼得讓人看不見自己,也直指一條「明路」,讓眾人期待你成為繼承者,接續他們擔任世界的救主。可是就算拚了命,他們也不可能複製父親的英雄人生;在阿斗眼中,看著諸葛亮為了對劉備的承諾,一肩扛下蜀漢江山、輔政重任,明知北伐不可為卻仍義無反顧,他心中百味雜陳。身為偏安君主,他更關注百姓能否安居樂業,但這份質疑他也只能放在心中,繼續扛著「父親是英雄、兒子注定是草包」的心理陰影匍匐前行。

而對諸葛瞻而言,父親不是在議政、就是在北伐,在他生命中是缺席的,但父親仍是他達不到的標竿,父親的肯定與認同也仍是他得不到的期盼,這些盤桓在他心中積成了傷。因此他甚至一度指陳父親是「失敗者」,同意阿斗提議,彈劾繼承諸葛遺志的「北伐魔人」姜維,卸去他兵權,而被謾罵「沒有資格當諸葛亮的兒子」,也傷透了母親的心。

從兒子/家人的視角來看,諸葛亮不是百姓眼中呼風喚雨的英雄,而是你我彷彿都不陌生的,那個在工作上是拚命三郎,卻早出晚歸平常也沒能跟你講上幾句話的父親。劇中諸葛亮/諸葛瞻、劉備/劉禪、諸葛亮/劉禪,甚至是諸葛亮/馬謖,多組父子親情的相互觀照,即使跨越數百年依然清晰,相當觸動人心,使人在劇場中熱淚盈眶。

除了父子親情的矛盾,從諸葛瞻與劉禪的視角,回望劉備、諸葛亮的人生,也不禁要讓人思考,亂世出英雄,但在這偏安的危局中,英雄與人民的幸福是同一件事嗎?什麼才是正確的選擇?突然覺得臺上說的不只是他們的時代,也是我們的時代。

星光熠熠同台飆戲,暗合臺上臺下人生
Fill 1
唐美雲、歌仔戲團、臥龍、永遠的彼日
唐團此回延續著《冥遊記─帝王之宴》的合作默契,再度邀請國光劇團的京劇老生唐文華(左二)跨界演出歌仔戲。(攝影/林彥廷)

唐團此回延續著《冥遊記─帝王之宴》的合作默契,再度邀請國光劇團的京劇老生唐文華跨界演出歌仔戲,擔任劉備一角,與唐美雲聯手演繹二人超越君臣的深厚情義,為後續諸葛亮一生酬知己的情節奠下良好的基礎。同樣自國光劇團借調的還有鄒慈愛,縱然戲分不多,但扮相正氣俊秀、咬字清晰又唱功了得,讓人印象深刻。

而唐團班底小咪飾演的劉禪,以三花小生應工,塑造阿斗能屈能伸、既孺慕又無奈但卻善良仁厚的形象,唱作俱佳、貴氣又詼諧,這個角色除小咪之外真不做第二人想。貫穿全局飾演諸葛瞻的林芳儀,台風穩健、情感掌握細膩,在最後父子對話一場情感豐沛,賺人熱淚。一人分飾三角的杜健瑋表現亮眼,角色區隔清楚,顯見功力;曾玫萍雖是臨危受命但幾乎無甚失誤,值得記上一功。

而演出諸葛亮的唐美雲,從英雄少年演到風霜暮年,從意氣風發一心逐夢到身形佝僂勉力堅持,終究不敵時勢與歲月,讓人不禁浮出「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的詩句,也頓然明白《臥龍》的選擇──把諸葛亮請下神壇,讓我們更有機會見到他身而為人、有血有肉的人生。

而看著臺上諸葛亮為父為臣,運籌帷幄、勞神費心的身影,道阻且長、負重前行,不禁聯想到劇團在演出前連續的換角風波,身為團長的唐美雲艱困決策時的形象,而臺上與一眾青年演員分飾父子角色,在臺下也有著深厚的師徒情分,編劇陳健星在節目單上說,選擇「臥龍」只是受到丞相的精神感召,但我想這份感召,或許是來自這份臺上臺下暗合的人生形象吧!

Fill 1
唐美雲、歌仔戲團、臥龍、永遠的彼日
身為唐團團長,演出諸葛亮的唐美雲,從英雄少年演到風霜暮年,從意氣風發一心逐夢到身形佝僂勉力堅持。(攝影/林彥廷)

用行動支持報導者

獨立的精神,是自由思想的條件。獨立的媒體,才能守護公共領域,讓自由的討論和真相浮現。

在艱困的媒體環境,《報導者》堅持以非營利組織的模式投入公共領域的調查與深度報導。我們透過讀者的贊助支持來營運,不仰賴商業廣告置入,在獨立自主的前提下,穿梭在各項重要公共議題中。

你的支持能幫助《報導者》持續追蹤國內外新聞事件的真相,邀請你加入 3 種支持方案,和我們一起推動這場媒體小革命。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有你才有報導者
有你才有報導者

這篇文章的完成有賴讀者的贊助支持,我們以非營利模式運作,

邀請你加入 3 種支持方案,讓報導者能夠走更長遠的路。

瞭解更多

有你才有報導者

這篇文章有賴讀者的贊助完成,我們以非營利模式運作,邀請你加入 3 種支持方案,讓我們能走更長遠的路。

瞭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