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者投書

【投書】偏鄉與部落教保資源嚴重不足,政府真有決心要「一起養」嗎?
近年政府力推「0~6歲國家一起養」政策,但未正視城鄉資源落差大、偏鄉教保資源嚴重不足且不均的問題。(資料照片,攝影/許𦱀倩)

文字大小

分享

收藏

今年的兒童節,蔡英文總統在Facebook再次宣示「0~6歲國家一起養」的政策,表示「育兒的事情,政府一定繼續努力,要當台灣家長的神隊友。今年8月,育兒津貼將提高至每個月5,000元,還有包括擴大不孕症補助、增加公共化幼兒園班級數等措施,0到6歲國家跟各位家長一起養。」

然而,我們想告訴蔡英文總統,身處偏鄉及原住民族部落的家長及兒童,在照顧及教育路上只能孤軍奮戰。若不正視偏鄉/部落的教保服務需求,國家根本無法成為偏鄉/部落家長的「神隊友」。

問題1:城鄉資源落差大,偏鄉教保資源不足且不均

國家說要「一起養」,但是現況就是城鄉資源落差大,偏鄉教保資源嚴重不足且不均,猶如傾斜的天平一般!

以0~2歲的公共化照顧資源為例(見下表),2021年公設民營托嬰中心
由政府提供場地、補助開辦或部分營運費用,委由民間團體經營。收托人數約20~75人之間。亦稱公私協力或公辦民營托嬰中心。
在六都的設立量,光是新北市(92處)、台北市(24處),就包辦了116處,台南市連一個都沒有,六都以外其他8縣市也才設置了26處,可見公設民營托嬰中心多設置在財政能力較高的直轄市,財政能力較低的非六都嚴重缺乏。
再以社區公共托育家園
由政府提供中小型的社區場地、補助開辦或部分營運費用,委由民間團體經營。規模介於大型公托和居家保母之間的托嬰之間,最多收托12個寶寶,由4位保母或保育員照顧。
來看,雖然有21個直轄市、縣(市)政府提出申請,但光是台北市就佔了55家,其次是桃園市19家,高雄市10家,將近8成也都設置在直轄市,非直轄市只佔了2成。

另外,在2~6歲的公共化教保服務(見下表),公立幼兒園有54.71%分布在六都,非營利幼兒園亦有65.52%設置在六都,城鄉的差距相當大。

如果再以教育部所設定的各縣市「偏鄉地區」來看(見下表),從數據中顯示,公共化教保服務覆蓋率不到6成的偏遠鄉鎮共有20個,6成至9成的有50個。這100個偏遠地區,也有64個鄉鎮市完全沒有私立幼兒園。

在沒有私立幼兒園,公共化教保服務資源又不足的偏鄉地區,「0~6歲國家一起養」提供的各項托育補助,或是蔡英文總統宣稱要提高的育兒津貼,偏鄉及部落的家長及兒童根本「看得到卻吃不到」,完全談不上要「一起養」。

問題2:偏鄉有公幼,不等於滿足教保需求

偏鄉及部落的教保資源不足的問題十分嚴重,我們要更進一步澄清:偏鄉有公幼,絕不等於滿足教保需求!

以高雄市桃源區為例,桃源區2~6歲幼兒有176名,桃源區的核准收托量是270名幼兒,光從數字乍看之下,似乎已滿足桃源區的教保需求。

但位處桃源區的寶山部落,家長苦於教保資源全部分布在台20線至南橫公路沿線,寶山、二集團、藤枝這一條山路上完全沒有教保資源,導致寶山部落有教保需求的家長,必須先送孩子到山下的六龜幼兒園就讀,一趟的車程就要40分鐘。

Fill 1
高雄市桃源區托育資源分布地圖
高雄市桃源區托育資源分布圖。(資料提供/廖貽得、郭明旭;設計/江世民)

真實的狀況是,因為公幼設置的地方,離許多偏鄉社區或部落距離十分遙遠,因此降低家長送托的意願。若家長選擇在家照顧,則家長無法外出就業,導致家庭收入減少,增加偏鄉家庭的經濟負擔;若家長為了送孩子托育,搬遷到外地,導致人口外流,加劇鄉村地區的人口凋零。

政府面對偏鄉及部落的公共化教保服務不足、不均的現況,常會認為偏鄉及部落因為人口外移,因此幼兒的數量不多,推導出「偏鄉、部落沒有教保需求」的結論。但我們要在此澄清:這是顛倒因果的說法!正因為偏鄉及部落缺乏公共化的教保服務,家長才會選擇外移到鄰近的城鎮居住,幼兒也連帶離開偏鄉及部落。以下關於教保中心設置後對部落的正面影響,就是最好的例子。

問題3:部落想做0~2歲托育照顧,得不到友善回應

為了解決偏鄉及原住民族部落教保資源不足的問題,目前依據《幼兒教育及照顧法》第10條設置的「社區(部落)互助式教保服務中心」(簡稱「教保中心」),全國共僅有11所。

教保中心是由社區或部落在地組織發掘教保需求,申請政府經費補助承辦,以照顧2~6歲的幼兒。以屏東縣泰武鄉的平和教保中心為例,近3年教保中心每年收托29名幼兒,每年也有3至6名幼兒等待入學,顯示部落家長的照顧需求非常大。也因為就近設在部落內,且採平價收費,讓部落家長安心把孩子送到教保中心照顧。

此外,以平和教保中心家長平均生養的孩子數為2.48名兒童,對照2020年全國家長平均生養1.64名兒童,顯示因為有教保中心的設置,部落家長更加「敢生、敢養」。

Fill 1
平和教保中心家長。(攝影/廖貽得)
平和教保中心家長。(攝影/廖貽得)

教保中心的存在,不僅提高部落家長養育孩子的意願,也促進部落婦女外出就業,改善家庭的經濟狀況。目前平和教保中心總共23戶家庭中,母親有外出就業的家庭就有15戶,占比約65%,高於2020年全國原住民女性的勞動參與率55.43%。

滿足部落托教需求、讓家長敢生敢養、促進婦女外出就業,是教保中心3個最顯著的政策成果。而教保中心的存在,也讓部落的青壯年,更願意留在部落居住,跟孩子一起在部落成長、生活。

然而,當部落想要從教保中心收托2~6歲幼兒的基礎出發,也看見部落內有0~2歲幼兒的照顧需求,進而想辦理「公共托育家園」,以小規模的機構型態照顧0~2歲幼兒,整合實現0~6歲的學前照顧服務,卻得不到政府的友善回應。

例如,屏東縣瑪家鄉的美園部落及泰武鄉的平和部落,分別有11位及28位0~2歲的孩子,迫切需要公共化的照顧資源,減輕家長負擔。部落組織想要利用現有的公共空間,辦理0~2歲的公共托育家園,卻遇到地方政府回應:「公共托育家園設置成本過高,考量到部落家長繳費能力,以及縣府缺乏足夠財源,因此建議部落向中央政府爭取長期的足額經費後,再行設立」。

我們不禁想問:當部落有急迫的托育需求時,曾經說過要「一起養」的國家,要當父母「神隊友」的國家,這時候在哪裡呢?

國家如何真正跟偏鄉及部落家長「一起養」?

我們認為,政府應正視偏鄉地區及原住民族部落,兒童教保資源不足、不均的事實,投注足夠的公共化教保資源,真正跟偏鄉及部落家長「一起養」。為此,我們有以下3點政策建議:

  1. 每年定期進行偏鄉及原住民族部落教保需求調查 中央政府應每年定期進行0~6歲教保資源和需求的調查,調查範圍應細緻到村里、社區或部落,尤其應強調偏鄉及原住民族部落的教保需求,及考量家長送托的實際交通時間;並依據需求調查,設定公共化教保資源的配置目標,逐年減緩城鄉資源落差。
  2. 落實《幼照法》第10條,回應偏鄉及部落教保服務需求,增設社區(部落)互助式教保服務中心 呼籲中央政府應進行跨部會整合,編列足額經費,以行政力量積極推動社區(部落)互助式教保服務中心,如:召集各縣市政府相關業務單位,辦理教保中心推動說明會,以滿足偏鄉及部落2~6歲幼兒的教保服務需求。
  3. 正視部落設置0~2歲公共托育家園的意願,編列足額經費,辦理部落公共托育家園 部落希望突破幼兒教保資源不足的困境,設置公共托育家園收托0~2歲幼兒,但卻遇到地方政府以「經費不足」回應。我們呼籲衛福部,以現有教保中心的部落為基礎,和地方政府及部落協力,設置公共托育家園試辦點,經費跟資源都要到位,並與教保中心銜接及整合,真正涵蓋部落0~6歲的學前照顧需求。

「國家一起養」不應只是口號,期待政府積極落實以上的政策,真正擔任起全國家長的「神隊友」。

用行動支持報導者

獨立的精神,是自由思想的條件。獨立的媒體,才能守護公共領域,讓自由的討論和真相浮現。

在艱困的媒體環境,《報導者》堅持以非營利組織的模式投入公共領域的調查與深度報導。我們透過讀者的贊助支持來營運,不仰賴商業廣告置入,在獨立自主的前提下,穿梭在各項重要公共議題中。

你的支持能幫助《報導者》持續追蹤國內外新聞事件的真相,邀請你加入 3 種支持方案,和我們一起推動這場媒體小革命。

© 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有你才有報導者
有你才有報導者

這篇文章的完成有賴讀者的贊助支持,我們以非營利模式運作,

邀請你加入 3 種支持方案,讓報導者能夠走更長遠的路。

瞭解更多

有你才有報導者

這篇文章有賴讀者的贊助完成,我們以非營利模式運作,邀請你加入 3 種支持方案,讓我們能走更長遠的路。

瞭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