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未停歇的勞權馬拉松

抱病值勤的空服員倒下後:解析長榮以獎勵為名、使員工不敢請假的制度迷宮
2025年10月26日清晨,長榮航空馬拉松起跑,桃園市空服員職業工會、長榮航空企業工會成員到現場喊話舞台上的長榮航空高層改革空服員請假制度,並向場內跑者呼籲聲援空服員,亦有不少跑者表達支持。(攝影/陳曉威)

文字大小

分享

收藏

日前一名長榮航空空服員服勤期間中身體不適,落地回台後就醫住院,並在16天後病逝。事後除了檢討機上緊急醫療諮詢及通報流程,更傳出該空服員因害怕請假才選擇抱病上班,臥床期間還在聯繫處理調班請假;甚至在空服員過世後,公司還追討請假證明,引發輿論反彈。事件發酵後,外界才得知原來長榮空服員的出勤管理相當嚴格,只要請錯一天假就有可能會被鎖班表跟扣考績,但長榮航空也堅持表示不會不給假,相關規定都只是「激勵出勤」性質,合乎法規。

《報導者》爬梳勞動裁罰紀錄、長榮管理制度的演變,也比較國內三大國籍航空的選班選假和調換班規定,發現各有不同重點,其中長榮管理規則相對複雜且影響勞工範圍最廣。

工會曾就長榮請假規定提告,但法院卻認定合法。勞工要如何面對「合法但不一定合理」的請假規定?工會在2.4萬人參與的長榮馬拉松現場陳情抗議,但爭議仍未解決,這場勞權馬拉松將持續下去。

10月26日清晨5點,夜幕還高掛,一年一度的長榮航空馬拉松的起點在凱達格蘭大道上,2.4萬名跑者蓄勢待發,只是今年的馬拉松氣氛稍微不同。

20多名長榮空服員們在賽道旁手舉白玫瑰和標語,對著十多公尺外的舞台高喊「生命無價、病假無罪!」,舞台上站著長榮航空總經理孫嘉明、台北市副市長林奕華等人和穿著制服的空服員。活動主持人除了炒熱現場氣氛,還要指揮台上的貴賓合影,「麻煩先幫我們看向左邊的鏡頭⋯⋯」。勞資雙方的聲音隔著賽道分庭抗禮,雙方的麥克風聲音此起彼落、沒有交集。

總經理等人鳴槍後,全馬組跑者率先起跑,不少跑者別上聲援空服員工會的布標並向空服員比讚聲援,甚至還有10公里組跑者直接向工會成員索取白玫瑰,手持鮮花朝終點奔去。直到所有組別的跑者跟舞台上的人都離開後,工會成員才跨越圍欄試圖到舞台上獻花,過程中一度遭保全阻擋,出現一波推擠,不過由於長榮管理層早已前往大佳河濱公園的終點,保全最終任憑工會成員將標語貼在馬拉松背板。

桃園市空服員職業工會(簡稱空職工)與長榮航空企業工會在馬拉松現場抗議,起因於一名執勤後因病去世的長榮空服員。

抱病上班竟成常態,長榮空服員之死掀起制度改革呼聲
Fill 1
10月15日上午,桃園市空服員職業工會、長榮航空企業工會成員於立法院前舉行記者會表達訴求,並以白玫瑰悼念離世的長榮空服員。(攝影/陳曉威)
10月15日上午,桃園市空服員職業工會、長榮航空企業工會成員於立法院前舉行記者會表達訴求,並以白玫瑰悼念離世的長榮空服員。(攝影/陳曉威)
34歲的長榮孫姓空服員在9月22日起執行為期4天的米蘭航班時,服勤時感到身體不適,25日降落桃園機場後緊急送醫,16天後不幸病逝。由於同班客艙的事務長
客艙職級最高的空服員,長榮簡稱CP,等同於華航稱的座艙長。
在得知組員身體不適後,並未即時通報、啟動機上醫療資源及諮詢機制,此事件曝光後引起外界關注。

然而,真正讓輿論發酵的關鍵並非事務長的人為疏失,外界聚焦討論在為何孫姓空服員在身體狀況明顯不適合執勤時,仍選擇抱病上班?許多長榮空服員紛紛跳出來表示,長榮嚴苛的請假制度讓組員們不敢隨便亂請病假,不合理的公司內規可能才是讓孫姓空服員無法好好休養的原因。

就在孫姓空服員告別式的隔天,長榮甚至還跟「學姊」(指孫姓空服員)追討之前的請假證明以利行政程序,孫姓空服員的家屬看到後氣得回傳死亡證明。跟死者追討請假證明除了顯示長榮內部行政疏失外,更驗證了長榮對組員的差假管理相當嚴格,讓批評長榮的輿論又掀起高峰。

長榮航空在17日召開記者會向家屬道歉並啟動內部調查,也在24日就對外說明已完成調查,但空職工無法接受公司仍未具體回應並承諾檢討請假制度,決定要在長榮馬拉松活動當天直接向長榮董事長跟總經理陳情。在當面陳情失敗後,空職工也宣告將會持續抗爭,10月30日將至勞動部陳情長榮空服員的請假權益問題,更不排除提高抗爭強度到民航局。

飛安主管機關民航局則表示,孫姓空服員服勤的航班派員人數12人,高於民航相關法規規定,一名組員身體不適休息,不會直接涉及飛安問題。民航局會持續督促長榮檢討此事,應就員工關切的議題,秉持善意儘速協商請假與派遣機制。

如果「班表就是空服員的生命」,航空公司又怎麼制定調換規則?

航空業飛勤組員的工作型態到底與一般工作有什麼不同?《報導者》訪談多名華航、長榮與星宇航空的空服員,空服員除了是輪班制外,不同航班的工作天數、時差也都不同。在每個月固定時間班表出來後,組員才會知道自己下個月什麼時間會留在台灣,哪天又能休假。

為什麼需要對自己的班表有主導權?長榮空服員品璇(化名)說:「班表就是空服員的生命,特別是對有家庭的空服員來說更是如此。」她上次請假已經是兩、三年前,因為得維持全勤才能確保掌握自己的班表,像是選飛短班,每天能接小孩回家;或是飛週五回台的長班,確保長班後的兩天休息日放在六日,能分擔假日小孩照顧責任。如果組員有行程想提前安排,就必須在班表出來前提前選班選假
長榮選班俗稱RQFLT,request flight;選假俗稱RQDO,request day off。某些長程航班返台後會綁定特定天數的休假,因此選某些航班也能確保在台灣的休假期間。
,或是在班表出來後跟同事換班。

各航空公司針對組員選班選假有不同規定,《報導者》整理台灣三家國籍航空的現行制度,發現華航、長榮跟星宇的規範重點跟邏輯都有很大差異。

華航使用點數制,規範相對簡單。只要是機上服勤表現優異、全勤都能獲得選班選假的PBS點數(Preferential Bidding System),甚至連加入工會(空職工)都有點數。空服員可隨時查看自己的點數跟自己在全體組員中的順位,並可透過消耗PBS點數來選班或選假,遇到有申請人數超出名額時,就依照點數高低依序錄取。與長榮相比,華航取消調換班
指的是班表公告後,跟同事互換航班。長榮俗稱調班,華航俗稱換班。
資格的項目較少,只有在一年內病假超過5天
若組員因身體健康因素,獲醫務部醫囑暫不適宜執行空勤工作時,組員以請休病假休養時,其休養天數不包含在一年5天病假的範圍,亦即經醫務部認定需休養的病假不影響調換班資格。
,或兩個月內有「事假、遲到、未報到、證照不全、未完成請假程序」這些情形才會取消調換班資格。
長榮使用排序制,規範相對複雜,取消選班選假資格的項目較多。只要有年節期間全勤、連續5年全勤,或在連假、特定節日及週末出勤日數愈多,沒有在旺日
為長榮規範之「表定特定日期」,為特定節日或連假,包括長榮內部俗稱的「旺日」及「旺旺日」。
臨時特休
為長榮規範的「第二階段特休」,指的是3個月內提出申請的特休。第一階段特休指的是3個月前提出申請的特休。
、完全按照公司勤務安排沒有缺勤,選班選假的排序就會愈高;反之,若只要在旺日請臨時特休,或是3個月內有請病假、事假、遲到、臨時特休(非旺日)等情形且加總大於3日,就會失去3個月的選班選假資格,俗稱「鎖班表」。此外,長榮空服員無法查詢自己的選班選假排序順位,或是在全部空服員中的排序,僅能透過每次公司宣布選班選假的結果,再去推測自己的順位。

星宇雖也跟華航一樣有獎勵點數,不過空服員很難透過全勤、服勤表現優異主動爭取點數,只有支援特定航班等被動情況才有機會增加點數,在選班選假的機會並沒有華航跟長榮那麼「多樣」和複雜;如果想要調整自己的行程,大多數就是透過請假以及跟同事換班。不過,跟長榮不同的是,星宇空服員請特休、病假也不會扣點數或影響選班選假等資格。

沒全勤的代價有多高?長榮空服員請假一天就可能被鎖班表、扣考績獎金

除了選班選假的資格與排序外,長榮的調班跟考績同樣也有類似的規定,只要是在特定節日、連假缺勤的話,一扣就會扣很多分。空服員的薪資、津貼項目與計算相當複雜,考績對於實質報酬影響相當大。

因病去世的孫姓空服員在醫院期間剛好遇到兩個連假,若最後都以病假計算,不但會喪失好幾個月的選班選假資格外,也會嚴重影響考績讓而減少許多實質收入,這可能也是她臥床期間還要叫家人去看病,藉此提出家庭照顧假
家庭照顧假不列入影響選班選假、調班以及考績的計算。
的原因。如果孫姓空服員的情況是採用華航規定,生病只要經公司醫務部醫囑,在選班選假資格就可能不受影響。

立琪(化名)也在長榮擔任空服員10多年,孫姓空服員的經歷差點複製在她身上,只差在她是幸運活下來的那一位。有次她飛歐美長程航班,在外站準備要飛回台灣時,突然發燒到40度,因為害怕臨時請假影響太大,她看了醫生拿藥,塞了好幾顆就上飛機,在空中只要又發燒就再吞藥退燒,一回到台灣就去掛急診住院。還好那時她本來就排好了幾天的休假日,在醫院躺的那幾天都不用再額外請病假,只是一出院隔天就立刻要再上飛機執勤。

立琪過去曾因為上班需要穿高跟鞋久站,導致兩腳姆指外翻而要開刀,當時不知道會扣考績分數,請了一週病假的結果是當年年終獎金直接砍7成、少了好幾萬。現在的她因為手臂韌帶受傷需要長期休養而留職停薪,她認為是工作長期搬重物所導致,但公司不願意承認是公傷假
依《勞工請假規則》第6條:「勞工因職業災害而致殘廢、傷害或疾病者,其治療、休養期間,給予公傷病假。」
而公傷假如何給薪,應依《勞動基準法》有關職災的相關規定:「勞工在醫療中不能工作時,雇主應按其原領工資數額予以補償。」
在公傷病假醫療休養期間不能工作,並非勞工不願工作,不應視為缺勤而影響其年終考核獎金之發給及晉薪之機會。
,目前仍在跑勞動局認定程序中。

因為長榮選班選假、考績規則相當複雜,組員常私下互相詢問確認「哪一天比較可以請假?」,更多人則乾脆不想搞懂規則,目標就只有全勤;沒有全勤,就一定有權益、獎金會被扣掉。

「一般陸地上勞工遇到的各種小病可能還不到需要請假程度,但對空服員來說完全不是這樣,」長榮航空企業工會理事長曲佳雲解釋,空服員會因為「看起來不夠健康」而被迫要缺勤的狀況很多,例如臉上長痘痘但化妝遮不掉、指甲或髮色不對、手腳有包紮傷口、敷藥或是關節痛戴護具等,都很有可能會因為「客人會觀感不佳」而被要求不能執勤──這些規定並沒有明確標準,而是在報到簡報時由事務長做判斷。萬一真的不能服勤時,空服員的請假技巧就很重要,最嚴重甚至可能會被懲戒。

曲佳雲舉例,曾有位空服員在準備要報到上班時,被公司的車倒車撞倒,腳因此擦傷。因為女性空服員當時得穿絲襪和裙裝,無法包上紗布後繼續服勤,這位空服員主動回報公司後就請假,沒想到最後卻因「逾時請假
長榮規定,在報到時間3小時內請假,屬於逾時請假。
」被記警告,全勤資格也受影響,「如果堅持自己要上班,最後是被公司要求請假,就不會有事;但若自己請假,就有可能被懲處,這很不公平。」品璇也回憶起,多年前有天半夜她準備要去公司報到上班前,發現小孩跟先生一起發燒,只好邊哭邊打電話給公司逾時請假。

根據長榮已公告明後年(2026~2027)的執勤日期區間,明後年的旺日除了既有特定假日外,更新增所有的星期六和日,只要在3個月內請一天落在週末的臨時特休,就會被鎖班表、扣考績。品璇生氣地問,「請特休參加小孩運動會、鋼琴發表會還會被公司懲罰,是我不應該生小孩嗎?難道我們的人生只剩下配合公司出勤嗎?」

簡單來說,長榮空服員如果沒有保持全勤,選班選假、調班和考績都有很大機會被影響,既會喪失自主排定行程的權利,也會減少很多獎金。

同樣經歷空服員罷工,華航、長榮管理卻走向不同變化
Fill 1
10月26日長榮航空馬拉松選手們全部起跑後,桃園市空服員職業工會成員將白玫瑰與訴求標語貼在舞台背板上。(攝影/陳曉威)
10月26日長榮航空馬拉松選手們全部起跑後,桃園市空服員職業工會成員將白玫瑰與訴求標語貼在舞台背板上。(攝影/陳曉威)

空職工華航分會理事黃慧甄說,過去華航的制度其實跟長榮類似,很多人也會抱病上班就是要拚全勤能選班選假,轉機在於罷工跟COVID-19疫情。

2016年6月華航空服員罷工,當時勞資雙方簽下7項協議,其中包括工會會員專屬的禁搭便車條款,但最後華航並未落實,而遭到空職工提告;雙方纏訟多年後遇到疫情讓全球航空業大蕭條,時任華航董事長謝世謙突然答應工會訴求,才讓涉及選假選班的PBS點數系統實質上路,且工會會員每個月還比非會員多4點,可以多選兩天休假日或兩天航班。這實質的福利也提高了入會率,黃慧甄表示,原本新進空服員只有1成會加入空職工,實施之後9成都會加入,這也讓全部華航空服員目前加入空職工的比例高達9成。

「資方害怕大家請假影響調度,但對組員而言,若請假的人太多,被抓飛
若原本航班組員因故臨時無法服勤,就會抓飛待命中的組員上飛機遞補人力。
的還是組員自己,勞資會找尋一個平衡⋯⋯,華航組員現在不會不敢請假,但我們也不會可以請假所以就胡亂請,」黃慧甄說。

同樣遇過空服員罷工,長榮的管理模式朝向另一種方向演變,從違反勞動法規的公開紀錄可看出端倪。

根據勞動部近9年的紀錄,超時工作、無足夠休息時間、加班費未依規定給付,是航空公司最多的裁罰類型,長榮、華航各有約20多件,星宇成立以來唯一一件被裁罰也是因為延長工時。但在特休上,長榮就有7次因為未讓勞工排定特休
《勞動基準法》第38條第2項:前項之特別休假期日,由勞工排定之。但雇主基於企業經營上之急迫需求或勞工因個人因素,得與他方協商調整。
而被勞檢裁罰,華航只有1次。不過,長榮自從2022年因特休被罰後就不曾再違反相同法規。

空職工法律顧問劉冠廷直言,長榮過去會刁難請假,但當勞工開始有意識透過法律救濟後,長榮就不再擋請假,而是制定出另一套更精細的限制及管理規則,讓員工不會「不能請」,只是「不敢請」。

劉冠廷認為,很難從空服員的飛時太高、人力不足去解釋長榮會這麼做的原因。會生成這套精密的管理制度,反而比較跟長榮長期「家父長」管理文化以及極度對立的勞資關係有關。

長榮回應:正研議增加空服員請假裕度,年底前一定公告實施

長榮在設計客艙組員激勵方案時的重點跟希望達到的目的為何?相關規定實施後,是否有效降低請假率並改善人力調度餘裕?空服員選班選假、調班、考績制度之後將怎麼調整?

長榮回應《報導者》,臨時特休牽動多人班表,會讓空服員班表不穩定,公司推出「出勤激勵方案」,鼓勵空服員依班表出勤,讓整體航班運作能更穩定。長榮空服員過去的請假率高出友航,現在的方案實施後確實有提升出勤率,平均每月可減少超過2,000人次待命,釋放更多人力安排休假;針對早班執勤的組員加發津貼後,出勤率也有效提升。

長榮強調,正在研議增加空服員請假裕度,減低空服員請病假的疑慮,今年年底前一定會公告實施;希望將來制度更加兼顧「航班穩定」與「員工福祉」。(註)
長榮航空回應全文如下:
航空業作為大眾運輸的一環,維持航班安全、準時運作是最基本的社會責任。為了讓航班營運更順暢,同時兼顧空服員的工作與生活平衡,公司每年會推出「出勤激勵方案」,鼓勵空服員依班表出勤,以期讓整體航班運作能夠更穩定。
臨時性請假往往牽動多人班表。若能事先規劃休假,降低人力臨時調度,能保障多數空服員的班表穩定;白話來說,當有人請假時,待命空服員會被臨時找去,替代原本請假的空服員出勤,而這一直以來也是空服員相當在意的部分,空服員多希望整體班表臨時變動性不要過高,以利安排個人活動、休息等。
在整體請假率方面,本公司空服員過去請假率高於友航,不過自方案實施以來,空服員依班表出勤率有所提升,平均每月可減少超過2千人次待命,釋放更多人力安排休假。舉請假率較高的早班為例,執勤早班之空服員需在半夜就起床準備,較為辛苦,此部分我們加發津貼給予願意出勤的空服員,該制度實施後出勤率也有效提升。
未來公司會持續傾聽空服員意見,並調整相關制度。公司也在先前的新聞稿中提到,將會增加病假裕度,減低空服員請病假疑慮,目前相關措施仍在研議中,但這部分年底前一定會公告實施。
本次孫姓空服員的事件,公司除了調查案件中的缺失,釐清個人責任以外,也會透過加強宣導空服員現行權益的相關資訊,以及調整考評、出勤等制度來做出改變。我們希望將來的制度能夠更加兼顧「航班穩定」與「員工福祉」,打造更健康、平衡的工作環境。
法院認定長榮規定是合法「獎勵」,只能靠修勞基法納入「不利處分」?
Fill 1
10月23日起3天,空服員工會成員在張榮發基金會門口發送訴求文宣給來領取報名資料的馬拉松跑者。(攝影/陳曉威)
10月23日起3天,空服員工會成員在張榮發基金會門口發送訴求文宣給來領取報名資料的馬拉松跑者。(攝影/陳曉威)

如果請病假產生的負面影響會大到讓勞工不敢請假,這樣的工作規則沒有違法嗎?

根據過去的訴訟判例來看,確實沒有違法。

承接此案的劉冠廷說,空職工2年前(2023)就曾針對長榮公告將「第二階段特休」
為長榮自創的用法,指的是3個月內請的臨時特休。
根據一審判決書所述,此制度出自長榮稱之「班表穩定方案」,空服員需連續3個月內出勤符合排定的班表。
納入影響空服員選班選假、調班資格提告,主張侵害員工的特休排定權。但法官認為,長榮並沒有不讓員工自行排定特休,其相關規定屬於獎勵性質,對於公司穩定航班來說仍有必要
一審判決書敘述:「(長榮公司)為兼顧班表穩定性,始增設『員工於被告排定班表後方提起特別休假之申請,超過一定次數後將影響調班及選班獎勵資格』之調班、選班獎勵制度之系爭調班公告。⋯⋯為確實有效降低空服員臨時申請休特別休假之頻率,對於遵守事先排定特別休假之空服員,給予申請調班之獎勵措施,此有助班表穩定性,固有其合理性及必要性。」
一審判工會敗訴

雖然法官認為,基於「勞資互惠」原則,鼓勵願配合「班表排定前」即提早申請特休之空服員,給予優先選班選假、調班獎勵,「此乃為被告(長榮航空)經營管理、人力調度運用之必要」,因此對於「班表排定後」申請特休者,公司取消其選班選假、調班資格,「並無違反勞基法第71條之規定,亦無違反工作規則之利益變更禁止原則」,但長榮去年(2024)發生因把「產假、陪產假/產檢假、家庭照顧假跟生理假」納入選班選假、調班資格範圍內而被裁罰;勞動局去年依照《性別工作平等法》對長榮裁罰就有7次。

劉冠廷認為,關鍵在於《性工法》明確寫出「雇主不得視為缺勤而影響其全勤獎金、考績或為其他不利之處分」,但特休在《勞基法》裡規範雇主只要給假就好,沒有去處理給假後的差別待遇或不利處分;而病假的權利又比特休
《勞基法》第38條第2項規定,勞工有特別休假期日的排定權,雇主不可以拒絕。只有在雇主基於企業經營上之急迫需求或勞工因個人因素,才可以與他方協商調整。
低一點,若勞工無正當證明文件,雇主並非一定要准假,「除非《勞基法》也把『雇主不得有不利處分』加進去,勞工才有可能採取法律救濟,否則目前要改變現狀,只能透過勞資協商達成共識。」

「合法但不合理」,是長榮空服員普遍被問到對公司規定的看法。空職工10月15日到立法院前就訴求《勞基法》修法,希望禁止雇主因為勞工請一定天數的病假、特休跟天災假而遭受不利待遇,且主管機關應該明定不利待遇樣態,避免雇主無限擴張管理權限。

是否需要修法?勞動部部長洪申翰15日時在立法院表示「勞工生病卻硬撐著不休息,從職場健康的角度,是不該被制度性鼓勵的」,不過在實務上,病假的樣態很多,跟被認知成為不利對待的樣態也很多,勞動部願意做綜合評估;如果概括性入法,可能會造成部分雇主,反而從嚴審查勞工病假的事由、程序和證明,這需要再細緻討論。

勞動部在10月17日召集民航局及6家國籍航空業者就航空業勞工請假制度討論,達成4點共識,包括業者應以維護員工身心健康原則,改善考核及排班規範;病假、生理假不應列入考績考核範圍;應建立讓員工不恐懼、友善的請假制度;更積極落實空勤組員疲勞風險管理原則,若有變更工時規範將本於誠信跟工會協商。

勞動部與國籍航空業者的共識尚無約束力,將來如何保障空服員在請假上的權益,仍是相當大的問號。

空服員的勞權馬拉松仍未結束

空職工常務理事林昱嘉在長榮任職15年,經歷過各種勞權保障還未成熟的事情,像是特休要一年前提出申請不然會被刁難、生理假需要自費100元到特定診所去取得醫師證明才能請;還曾聽說有人在颱風天淹水還要搭著橡皮艇划出家門,只是為了要進公司上班。

林昱嘉和趙婕歡在2019年長榮空服員罷工時就擔任工會幹部,這幾年來推動公司勞權進步促成制度改革,她們都剛好都是當事人。

林昱嘉的兩個小孩都跟長榮勞動爭議有關。罷工隔年第一胎兒子出生,她依法請育嬰留停後,發現自己職務津貼被公司吃掉,她和幾位同事一起向公司提告,最後每人成功拿回6、7萬的津貼,公司才更改規定,但第二波更多人的職務津貼仍在訴訟中;第二胎女兒的育嬰留停結束後返回職場,她依照《性工法》規定提出,育有3歲以下子女得請求每日減少工作1小時,公司雖同意但她卻被取消全勤資格,最後也向勞動局檢舉成功。

在原本長榮的規定中,「產假、陪產假/產檢假、家庭照顧假跟生理假」都被納入會影響選班選假、調班資格的假別。去年趙婕歡因請了生理假被取消調班資格後,向勞動局檢舉,最後被認定此舉違反《性工法》第21條第2項,長榮才將這些假別從原本的範圍移除。趙婕歡無奈道:「我們工會幹部自己遇到了還敢去申訴,但不知道在我之前還有多少人跟我一樣,卻只能自己吞下來。」

林昱嘉和趙婕歡兩人本來是工會推派要在凱道獻花陳情的代表,後來公司沒有派人接受陳情,工會臨時決定要來到長榮馬拉松的終點大佳河濱公園,最後雖然仍沒能成功,但工會會員們分工把白玫瑰花發送給抵達終點的跑者。一位林先生就說,自己也是勞工,看到長榮空服員的新聞很有同感,認為沒有一個勞工應該因為請病假而被懲罰,才會全程別上空服員工會聲援的布標表達支持。

「他們(指馬拉松跑者)已經抵達終點了,但我們爭取勞權離終點還有不少距離⋯⋯我已經起跑了,但我不是孤獨的跑者,現在我們有一群人一起跑,一定能跑得更遠。」馬拉松活動結束後,林昱嘉看著跑者們有感而發地說。

Fill 1
工會會員到長榮馬拉松終點發送白玫瑰花給跑者尋求支持。總在第一線的桃園市空服員職業工會常務理事林昱嘉認為,空服員爭取勞權的馬拉松仍有一段路要跑。(攝影/林雨佑)
工會會員到長榮馬拉松終點發送白玫瑰花給跑者尋求支持。總在第一線的桃園市空服員職業工會常務理事林昱嘉認為,空服員爭取勞權的馬拉松仍有一段路要跑。(攝影/林雨佑)

深度求真 眾聲同行

獨立的精神,是自由思想的條件。獨立的媒體,才能守護公共領域,讓自由的討論和真相浮現。

在艱困的媒體環境,《報導者》堅持以非營利組織的模式投入公共領域的調查與深度報導。我們透過讀者的贊助支持來營運,不仰賴商業廣告置入,在獨立自主的前提下,穿梭在各項重要公共議題中。

今年是《報導者》成立十週年,請支持我們持續追蹤國內外新聞事件的真相,度過下一個十年的挑戰。

本文依 CC 創用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3.0台灣授權條款釋出

我們十歲了!
我們十歲了!

謝謝你關注《報導者》,自2015年9月,我們靠社會大眾的贊助走到了今天。

邀請你點進十週年線上策展,了解我們如何和讀者一起走過這10年。

報導者的十年

我們十歲了!

謝謝你關注《報導者》,自2015年9月,我們靠社會大眾的贊助走到了今天。邀請你點進十週年線上策展,了解我們如何和讀者一起走過這10年。

報導者的十年

報導者十歲了!

看見改變

報導者十歲了!
報導者十歲了!

看見改變

即時追蹤最新報導
即時追蹤最新報導

開啟文章推播功能得到報導者第一手消息!

開啟通知

即時追蹤最新報導

開啟文章推播功能得到報導者第一手消息!

開啟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