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九合一大選與18歲公民權修憲複決觀察

【選後觀察】

王宏恩:民進黨催出核心支持者,但失去小黨及無黨派選民的支持
在新北市長候選人林佳龍的選前之夜活動上,民進黨高層站台向選民催票。(攝影/林彥廷)

文字大小

分享

收藏

前往專題

九合一大選結束,民進黨大敗,僅剩5個縣市,《報導者》訪問內華達大學拉斯維加斯分校政治系助理教授王宏恩,從選舉數據來分析這次地方大選。

王宏恩指出,國民黨的總得票數相較2020年有增長,但與2018年比較,反而從610萬下降至570萬票,勝選區域沒有變多
2018年,國民黨勝選15縣市;民進黨勝選6縣市;無黨籍勝選1縣市。
2022年,國民黨勝選13縣市;民進黨勝選5縣市;無黨籍勝選2縣市;民眾黨勝選1縣市。另,原國民黨執政的嘉義市因有候選人過世,延後選舉至12月18日。
,目前無法說國民黨有拓展出新版圖,頂多是維持平盤;而民進黨在這次地方大選中,失去小黨與無黨派的支持。

民眾黨在這次選舉中已經選擇支持者較多的都市來競選,但桃園的民眾黨支持者多數支持國民黨候選人張善政,柯文哲力挺接班的台北市長候選人黃珊珊得票也不高,因此王宏恩認為,這結果顯示民眾黨主席柯文哲參選總統的勝算並不高,除非是為了如宋楚瑜一樣衝立委選票或競選補助款。

以下為王宏恩以第一人稱的受訪紀要:

民進黨已催出核心支持者,國民黨也未拓展出新版圖
Fill 1
民進黨的支持群眾不畏雨勢,在選前一天參加候選人陳時中的造勢活動。(攝影/楊子磊)
民進黨的支持群眾不畏雨勢,在選前一天參加候選人陳時中的造勢活動。(攝影/楊子磊)
Fill 1
國民黨支持者盛裝打扮參加蔣萬安的選前之夜造勢活動。(攝影/黃世澤)
國民黨支持者盛裝打扮參加蔣萬安的選前之夜造勢活動。(攝影/黃世澤)

從催票率(候選人得票數/選舉人數)的角度出發,這一次民進黨縣市長候選人的總得票一共有474萬票,而國民黨是570萬票。相較於2020年的立委選舉不分區票數,該次選舉泛綠陣營共獲得481萬票(民進黨得票436萬票再加上台灣基進的45萬票)。換言之,民進黨這一次選舉已經大概把2020年選舉全部的核心支持者都動員出來了。

然而,民進黨除了核心支持者之外,並沒有更進一步拓展票源,因此沒有獲得其他黨派支持者以及無黨派的青睞。這個問題在最近幾次的罷免案、以及2021年的四大公投案中,都是呈現一樣的趨勢

相較之下,國民黨在2020年立委不分區獲得了472萬票,這次票數較2020年有增長,但若與2018年九合一大選相較,國民黨候選人在那年共獲得了610萬票,這次選舉則下降到570萬票。國民黨勝選的區域沒有變多,假如該選區有其他選項的話(例如台北市與新竹市都是三強競爭),台北市蔣萬安票數沒有比前兩屆國民黨得票高
2014年連勝文得票數609,932、得票率40.82%; 2018年丁守中得票數577,096、得票率40.82%; 2022年蔣萬安得票數575,590、得票率42.29%。
、新竹市林耕仁甚至被棄保,而新北市侯友宜跟台中市盧秀燕的票也都略微減少,因此也無法說國民黨真的有拓展出什麼新的版圖,頂多說國民黨維持平盤,而民進黨則在地方大選失去小黨以及無黨派的支持。

近一步分析台北市的國民黨催票狀況,從結果來看,蔣萬安在各地催出來的票跟過去兩屆連勝文、丁守中是一模一樣的。因此即使3位候選人的背景、政見、對手都不同,但3人得票一樣,代表的是支持者仍是同一群人。因此國民黨在這一次台北市長選舉的催票實力是維持平盤,也沒有看到上升。

藍綠板塊不變,更多選民脫離藍綠
Fill 1
民眾黨主席柯文哲替台北市長候選人黃珊珊選前催票,但現任執政優勢未能轉換得票。(攝影/許𦱀倩)
民眾黨主席柯文哲替台北市長候選人黃珊珊選前催票,但現任執政優勢未能轉換得票。(攝影/許𦱀倩)

藍綠兩大黨的支持度從民調上來看並沒有很大的影響,相較於2020年台灣民眾的政黨偏好度,國民黨與民進黨都呈現下降趨勢。大多數的民間民調也仍有過半為無黨派,然後剩下政黨支持者裡面,民進黨略多於國民黨跟民眾黨的加總,整體結果如我所說,跟2018年差距並沒有很大,因此我不覺得選民有在藍綠之間移動的現象。這次地方大選中,國民黨與民進黨候選人得票數相較於2018年更少、兩黨提名人數也都更少,只能說選民更脫離藍綠兩大黨。

對於民眾黨來說,民眾黨在這次縣市長與地方議員的當選比例並不高,尤其都已經在支持者較多的都市來競選,但在桃園市長的民調中,民眾黨支持者仍有多數支持張善政,而台北市黃珊珊也得票不高。這些結果顯示目前民眾黨主席柯文哲參選總統的勝算並不高,除非柯的參選是為了如宋楚瑜一樣衝立委選票或者競選補助款。

選舉結果反映民眾在地方大選較重視地方議題而非兩岸
Fill 1
地方選舉結果大致反映了民眾對地方政治的看法和切身需求。圖為民進黨新竹市長候選人沈慧虹於選前一日遊街造勢。(攝影/余志偉)
地方選舉結果大致反映了民眾對地方政治的看法和切身需求。圖為民進黨新竹市長候選人沈慧虹於選前一日遊街造勢。(攝影/余志偉)

此次選戰最後一段時間,總統蔡英文助選時聚焦主打兩岸牌,這是因為蔡英文過去的支持度大於民進黨,因此這次選舉策略是集中在蔡英文以及兩岸議題上,包括提名權以及競選策略皆然。

然而就選舉結果來看,民眾在地方選舉上仍然比較重視的是地方議題,選舉結果大致反映了民眾對地方政治的看法,而非對兩岸議題的關注。主要幾個反對黨也沒有正面對決抗中保台這個議題,例如國民黨台北市長候選人蔣萬安說每個人都會抵抗、民眾黨台北市議員候選人黃瀞瑩說抗中保台是每個人的DNA;但也因為反對黨沒有正面對決這個議題,而追求連任的現任國民黨籍縣市長們也大多低調選舉、關注地方議題而沒有正面對決蔡英文,使得兩岸議題在這一次並不顯著。但這並不代表台灣民眾因此支持中國,而更像是「又不是只有民進黨可以抗中保台」、「生活又不是只有抗中保台」的想法。

用行動支持報導者

獨立的精神,是自由思想的條件。獨立的媒體,才能守護公共領域,讓自由的討論和真相浮現。

在艱困的媒體環境,《報導者》堅持以非營利組織的模式投入公共領域的調查與深度報導。我們透過讀者的贊助支持來營運,不仰賴商業廣告置入,在獨立自主的前提下,穿梭在各項重要公共議題中。

你的支持能幫助《報導者》持續追蹤國內外新聞事件的真相,邀請你加入 3 種支持方案,和我們一起推動這場媒體小革命。

本文依 CC 創用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3.0台灣授權條款釋出

有你才有報導者
有你才有報導者

這篇文章的完成有賴讀者的贊助支持,我們以非營利模式運作,

邀請你加入 3 種支持方案,讓報導者能夠走更長遠的路。

瞭解更多

有你才有報導者

這篇文章有賴讀者的贊助完成,我們以非營利模式運作,邀請你加入 3 種支持方案,讓我們能走更長遠的路。

瞭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