週六現場【Long Game】

陳子軒/穿越時空「在一起」,二手球衣,最高!
2022年6月在美國準備拍賣的體育傳奇名星二手物品,包括馬拉杜納(Diego Maradona)、喬丹(Michael Jordan)和阿里(Muhammad Ali)等人的球衣及物品。(攝影/Frederic J. BROWN/AFP)

文字大小

分享

收藏

一件球衣,能有多少故事,能有多少價值?

1998年NBA冠軍賽第一戰,喬丹(Michael Jordan)「最後一舞」的實戰球衣,在9月15日以創紀錄的1,010萬美元在蘇富比拍賣會上成交,超越之前由馬拉杜納(Diego Maradona)在1986年世界盃實戰球衣創下的928萬美元紀錄,成為運動員實戰紀念品的新天價。

對於一般球迷而言,那樣曾經穿在傳奇球員身上的實戰版球衣,是遙不可及的收藏;但一般球迷也願意多花個幾千塊,買個跟一般運動服飾品質相仿的「球迷版」球衣穿在身上──原因無他,因為這就像是自己化身心儀的偶像一樣。

運動商品的歐美文化差異

歐洲職業運動商品化的程度,遠不如北美的職業運動市場。還記得我2017年在西班牙馬德里自治區體育中心(Wizink Center)球場觀賞皇馬籃球隊(Real Madrid Baloncesto)的歐洲聯盟賽事時,竟然遍尋不著半件如今已在NBA叱吒風雲的唐契奇(Luka Doncic)的球衣而驚愕不已。儘管在授權服飾的變化、商品種類以及數量上,歐洲還有很大的成長空間,但在足球衣季度與季度之間的時尚化卻領先北美職業運動。

在Adidas、Nike與Puma等品牌的積極操作下,在新賽季展開前,各大足球隊的新賽季球衣就迫不及待暖身與鋪貨,更甚者,在前一賽季主場最後一場比賽,球員就穿上搶先亮相。一個球季一套新的球衣,給了死忠球迷都每年乖乖買單的理由,儘管主場球衣由於多是球隊主要代表色,較難有大幅度的變化,但每年總會有讓你察覺得出來的新意;客場球衣就有極大的揮灑空間,甚至一個賽季中的第三、第四套球衣也因應而生。

目前陣中擁有梅西(Lionel Messi)內馬爾(Neymar)姆巴佩(Kylian Mbappé)三大球星的巴黎聖日耳曼隊(Paris St. Germain, PSG),更與Nike及Jordan牌聯手打造出運動休閒界的潮牌。相較於此,北美職業運動則採取不同策略,賽季與賽季之間未必有明顯的改版,而是因應特殊賽事(如耶誕節),或是這幾年陸續推出城市版(NBA的City Edition、大聯盟的City Connect)。

穿上球衣展現「我球隊、我驕傲」

與其他時尚產業不同,球衣的商品化,與球迷的認同是高度相關的,即便是Gucci的愛好者,也不會有「我是Gucci」社群的一份子的投射,但在球衣或其相關商品上,球迷的消費,就成為「支持我的球隊」的合理化行為。

近年來,快時尚品牌對環境的衝擊屢屢成為箭靶,因而也出現了反其道而行的二手衣商店(vintage store);時尚產業的快與慢、新與舊、前衛與經典,形成了微妙的並存生態,球衣產業亦然。

初上市的新賽季球衣,不難想像成為球迷宣示效忠的商品標的;隨著新鮮度慢慢消失以及首波銷售後的減緩,正價的球衣在年底以感恩節及耶誕節為名促銷,直到球季末出清,周而復始。然而近年來,過季以及二手球衣市場卻開拓出新的商業型態。

二手經典球衣店裡的父子與戀人們
英國的「經典足球衣」(Classic Football Shirts)在倫敦的店面。(取自Classic Football Shirts官網)
英國的「經典足球衣」(Classic Football Shirts)在倫敦的店面。(取自Classic Football Shirts官網)

英國的「經典足球衣」(Classic Football Shirts)就是這樣一家公司,從網路起家,卻反其道而行,在倫敦、曼徹斯特開設實體店面,今年夏天也在利物浦開設快閃店,他們必然深知親自沉浸與觸摸這些「文物」的魅力──儘管我已經多次瀏覽網站,但一踏進實體的店門,就如同走進糖果店的小朋友一樣,面對著店裡一件件英雄的球衣,彷彿席丹(Zinedine Zidane)坎通納(Eric Cantona)貝克漢(David Beckham)加斯科因(Paul Gascoigne)巴吉歐(Roberto Baggio)巴提斯圖塔(Gabriel Batistuta)也出現在我的眼前一般。

店裡,一個父親一邊翻找架上,一邊詢問店員有沒有2003-04年兵工廠隊(Arsenal F.C.)不敗賽季的亨利(Thierry Henry)的球衣,一邊跟孩子訴說著當年兵工廠隊是如何的無可匹敵(invincible)。其他眾多足球迷們在開放的架上,一件一件地翻找屬於足球歷史的片段。突然間,門口進來一位操著中國口音、顯然不是太懂足球的男生走了進來,生澀地問著店員:「曼聯隊(Manchester United)最出名的球員是誰,我想要買一件送給一個身高155公分的女生。」經過一番介紹之後,他在店員推薦之下,帶了件馬奎爾(Harry Maguire)的球衣就離開了(足球迷應該就懂得這位店員多麼會「做生意」了)。

不管是父子間的世代記憶傳遞、球迷們藉著球衣走入時光隧道、甚至追求女孩(雖然結局可能不好),這些過季、老球衣對於每個人都有不同的意義,而幸或不幸地,這些意義是有價的──每件二手球衣隨著年分、保存狀況、不同球員而有不同的售價。

「廣告貼布」的另類共鳴

根據全球市場研究公司Technavio的調查,全球足球服飾市場規模在2020年達到96億美元(約新台幣2,985億元),並且預估2025年會成長達到120億美元(約新台幣3,770億元)的規模。報告中並指出,對於印有球員姓名與背號球衣的需求,正是這市場最大的驅動力。

與北美職業運動近年來才開放球衣的廣告貼布不同,歐洲足球賽場上,足球衣的贊助商與球隊幾乎可以畫上等號,贊助商的名稱與圖樣都遠大於左胸前的隊徽,其中,兵工廠與O2電信、利物浦(Liverpool FC)與嘉士伯啤酒(Carlsberg)、切爾西(Chelsea FC)與三星(Samsung)、曼聯與夏普家電(Sharp)、拜仁(Bayern Munich)與歐寶汽車(Opel)也都成為球迷為球隊的一個個盛世編年的方式。自從1973年,德甲的布蘭茲維隊(Eintracht Braunschweig)與野格利口酒(Jägermeister)簽下職業足球首筆球衣贊助合約以來,這樣的合作,已經成為全世界足球共通的贊助形式。

在英國,球衣贊助的步調略晚,主要是由於英國國家廣播公司(BBC)與獨立電視台(ITV)拒絕這些球衣所帶的廣告訊息,因此拒絕播出這些球隊比賽片段;但在多支球隊衝撞贊助禁令之後,英格蘭足總深知此趨勢不可擋的情況下,也在1977-78年賽季解禁。1979年,利物浦與日立(Hitachi)簽下2年10萬英鎊合約、1981年兵工廠與JVC的3年50萬英鎊合約,為英格蘭頂級足球球衣贊助初期的代表。

在西班牙,原本巴塞隆納(FC Barcelona)極力抵擋這樣的過度商業化,2006年起還在球衣上為聯合國兒童基金會(UNICEF)進行公益性質的宣傳;但自2011年起,巴塞隆納也擋不住誘惑,由卡達基金會(Qatar Foundation)以5年1億5千萬歐元的代價,讓這支「不只是支足球隊」(Mes Que Un Club)的名門,開始向贊助商低頭。今年更讓串流音樂平台Spotify以4年2億8千萬歐元這全球第三高的代價,進佔巴塞隆納那曾經神聖不可侵犯的球衣。

相信很少人對於電視、網路的各式廣告樂在其中,但足球衣上的廣告,卻成了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當球衣成為廣告商的畫布,球隊隊徽反而只在胸前一小塊,初期自然引發球迷對於球隊過度商業化、出賣靈魂的批評;但時至今日,球衣販售若是少了胸前的贊助,反倒還讓球迷覺得空虛。今年甫升上英超的諾丁漢森林隊(Nottingham Forest FC),球衣的大片空白倒不是因為要保有足球的純樸樣貌而沒有贊助商,只不過是尚未達成贊助協議而擱置而已;今年Nike所生產亞洲版的巴塞隆納球衣,就沒有Spotify的贊助商標,反倒讓球迷抱怨,花同樣的錢卻少了醒目的圖案。

7分鐘賣出15萬件,梅西球衣裡的永恆「靈光」碎片
Fill 1
陳子軒、二手球衣
球迷在巴黎聖日耳曼隊(PSG)官方商品店外排隊搶購梅西(Lionel Messi)的球衣。(攝影/AP Photo/Francois Mori/達志影像)

既然球衣市場規模成長速度驚人,不難想像球衣流通在外的數量更加可觀。當梅西在2021年離開巴塞隆納而宣布加盟PSG時,首批15萬件球衣在短短7分鐘內就宣告售罄,一年下來更輕易超過200萬件的銷售量,這當然不包括各式各樣的盜版球衣。球迷們一定也深知,這麼大量的球衣市場,就代表著今年梅西PSG的球衣就算同樣擺上30年,相信也不會比今年購買1994年曼聯的坎通納球衣來的高價,畢竟物以稀為貴是最基本的供需法則。

班雅明(Walter Benjamin)評論藝術作品在機器大量複製的年代中,不可避免地靈光(aura)消逝,球衣亦然。但也許,球迷們要的只是那個「擁有」英雄的瞬間永恆、更與球隊融為一體的想像,這是其他形式的服飾、藝術作品、大眾文化文本所難以承載的情感。

除了英雄球星之外,球迷們也可以自己客製化球衣,擺上自己的姓名或是幸運號碼,戀人們穿上同一隊球衣,各自燙上Together 19 與Since 90,彷彿球隊就能見證他們自1990年起的愛情;韓國球星孫興慜的球衣在托特漢姆熱刺隊(Tottenham Hotspur FC)球迷間熱賣,除了韓國球迷支持之外,我也曾在熱刺球場看到多位英國小男生穿著他的球衣(韓文的「孫」正好是Son [兒子] ),身旁的父親則穿著Dad,令人莞爾卻又一股會心的溫暖。

如同布希亞(Jean Baudrillard)在《物體系》一書中論及,古董之所以被人所取用與佔有,所覬覦的並非是真正的時間,而是時間的標記,這樣的標記是充滿了文化的線索。球衣如果真的有靈光,那也僅在喬丹身上的那件被汗水浸溼的球衣存留著,而那獨一無二的靈光,僅能從最頂級拍賣市場取得,從來就不可能是我們消費的標的。從後現代純粹商品消費的角度來看,一般普羅球迷所追求、也心知肚明的,從來就只是那靈光的碎片而已。二手球衣的復興,賦予球迷擁有歷史的幻覺,而這正是運動英雄的魅力所在,加上每一季球衣變化賦予它年代的標記,球迷沉浸神遊其中,即使察覺大量複製的生產,但卻並不減損其中的愉悅。

2015年一場MLB紅雀對巨人之戰,場外這對1952年結婚的老夫妻,兩人球衣引起網路熱議。巨人迷的先生身穿背號19號印有「TOGETHER」的紅雀隊球衣,紅雀迷的太太則著背號52號印有「SINCE」的巨人隊球衣,其中意涵感動不少網友。(取自 @hochman Twitter)
【Long Game】專欄介紹

運動,是一種文明的演進,在規範與框架之下,將野性的競爭與衝突升華為力與美的技藝。

運動,也是一種經濟的刺激,隨著農業社會、工業社會、資本巿場發展,串接庶民消費與高端精品。

運動,更是國族主義與個人主義的交鋒,在集體榮光共感底下,不斷思辯競技最核心的精神與意義。

運動的社會性,與社會的運動性,是一場永恆的「長盤制」(Long Game),人類的愛恨情仇,喧囂歡愉,當代價值,將天荒地老戰鬥與論證下去。

Long Game,《報導者》的運動專欄,由研究專長為運動社會學、流行文化與媒體觀察的國立體育大學體育研究所教授、美國職棒MLB球評陳子軒執筆。

用行動支持報導者

獨立的精神,是自由思想的條件。獨立的媒體,才能守護公共領域,讓自由的討論和真相浮現。

在艱困的媒體環境,《報導者》堅持以非營利組織的模式投入公共領域的調查與深度報導。我們透過讀者的贊助支持來營運,不仰賴商業廣告置入,在獨立自主的前提下,穿梭在各項重要公共議題中。

你的支持能幫助《報導者》持續追蹤國內外新聞事件的真相,邀請你加入 3 種支持方案,和我們一起推動這場媒體小革命。

© 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有你才有報導者
有你才有報導者

這篇文章的完成有賴讀者的贊助支持,我們以非營利模式運作,

邀請你加入 3 種支持方案,讓報導者能夠走更長遠的路。

瞭解更多

有你才有報導者

這篇文章有賴讀者的贊助完成,我們以非營利模式運作,邀請你加入 3 種支持方案,讓我們能走更長遠的路。

瞭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