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Real Story【S4EP16】

專訪巴奈:從都市異鄉「流浪記」到紮營公園2,644天,她的回家之路是把文化「活回來」
(攝影/陳曉威)

文字大小

分享

收藏

行經台北捷運台大醫院站附近,你是否曾注意到一頂帳篷及周圍的訴求標語?那是歌手Panai Kusui(巴奈.庫穗)、Istanda Husungan Nabu(依斯坦達.霍松安.那布)、Mayaw Biho(馬躍.比吼)建立起的「原轉小教室」,也是他們在凱道的「家」。

2016年,總統蔡英文代表中華民國政府,在總統府向原住民族道歉,是有史以來首度由國家承認在歷史上對原住民的剝奪和壓迫,並承諾推動原住民族轉型正義。這個嶄新的起點,讓長期以創作和行動投入原民運動的巴奈一度充滿希望,「我當時真心地認為……,扭轉我們命運的時刻要發生了。」

但在後續公告的《原住民族土地或部落範圍土地劃設辦法》中,政府仍將過去屬於原住民族生活範圍、卻因買賣或徵收等原因成為漢人「私有地」的土地,排除在「傳統領域」之外,大幅限縮開發行為需要原住民族「知情同意」的範圍,令許多倡議者感到失望。

巴奈等人為此發起抗爭,從2017年開始紮營,佈置石頭彩繪及全台原住民族藝術品、舉辦百場對談、夜宿凱道與228公園,以此不斷提醒政府和社會:當初的承諾並未兌現。雖然酷暑之下沒有冷氣,要搭捷運到遠處提水、充電,又擔心受騷擾或攻擊,睡覺時得帶著哨子,但巴奈一住就是7年,直到今年(2024)5月20日,隨著現任政府卸任,也將是「凱道部落」的最後一夜。

這集,我們除了透過新書《巴奈回家》回顧她這2,644天的歷程,也會聽見她從都市女孩「柯美黛」變成「巴奈.庫穗」的歷程,以及與那布重返「內本鹿部落」,找回家、找回自我,始終冀望把文化「活回來」的故事。

【註】本集使用音樂為《流浪記》、《也許有一天》,已取得創作及演唱者巴奈授權播放。

(來賓|歌手巴奈·庫穗;製作團隊|李雪莉、藍婉甄、汪彥成;攝影|陳曉威)

訂閱The Real Story

感謝您的收聽!邀請您透過Apple PodcastSpotify或其他收聽平台免費訂閱《The Real Story》,及早接收更新通知,節目資訊不漏接!

深度求真 眾聲同行

獨立的精神,是自由思想的條件。獨立的媒體,才能守護公共領域,讓自由的討論和真相浮現。

在艱困的媒體環境,《報導者》堅持以非營利組織的模式投入公共領域的調查與深度報導。我們透過讀者的贊助支持來營運,不仰賴商業廣告置入,在獨立自主的前提下,穿梭在各項重要公共議題中。

今年是《報導者》成立十週年,請支持我們持續追蹤國內外新聞事件的真相,度過下一個十年的挑戰。

© 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我們十歲了!
我們十歲了!

謝謝你關注《報導者》,自2015年9月,我們靠社會大眾的贊助走到了今天。

邀請你點進十週年線上策展,了解我們如何和讀者一起走過這10年。

報導者的十年

我們十歲了!

謝謝你關注《報導者》,自2015年9月,我們靠社會大眾的贊助走到了今天。邀請你點進十週年線上策展,了解我們如何和讀者一起走過這10年。

報導者的十年

報導者十歲了!

看見改變

報導者十歲了!
報導者十歲了!

看見改變

即時追蹤最新報導
即時追蹤最新報導

開啟文章推播功能得到報導者第一手消息!

開啟通知

即時追蹤最新報導

開啟文章推播功能得到報導者第一手消息!

開啟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