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Real Story【S2E62】

在金紙堆跟農藥罐中學當「大人」:我的鏡頭,與高風險家庭兒少的長大與度日
(攝影/余志偉)

文字大小

分享

收藏

爸爸、阿嬤相繼去世,雲林土庫鎮的「土豆」從15歲開始工作至今,用噴農藥等粗活養活自己,農藥有毒,噴完會全身灼熱、嘔吐;還有許多和土豆類似處境的少年,才20歲左右,已長出銀白鬍渣。

2017年,《報導者》總編輯李雪莉和團隊追蹤全台高風險家庭少年,除了土豆,也記錄了許多和他一樣家庭失能,而必須提早工作的少年少女們,近一年的採訪有了《廢墟裡的少年》專題。當時的攝影記者林佑恩其後更轉為紀錄片導演。佑恩後來長期往返雲林,在那租房,跟著土豆上工、幫他搬貨,深入記錄土豆和友人們被迫長大的過程,成為紀錄片《度日》,不僅獲得金穗大獎,也入圍台北電影獎、金馬獎紀錄短片。

記錄這樣的題目,對記者來說最難的或許是角色的尷尬與掙扎——當你既是少年的朋友,又是記者,如何陪伴、如何同理、又要介入多少?如何放下各種都市白領的框架,理解受訪者的處境與選擇?在《度日》記錄初期,土豆總是稱呼林佑恩「那個記者」,但後來,他在土豆口中已經變成「佑恩」。

林佑恩和李雪莉對談,談這些年,儘管議題來來去去,他/她們最掛念不下的仍是這群少年少女。為什麼放不下?而在受訪者身上看見的生命能量又是什麼?我們可以為他們做些什麼?

(來賓/《報導者》總編輯李雪莉、紀錄片導演林佑恩;主持/劉致昕;製作團隊/洪琴宣、趙子琳、劉致昕、藍婉甄)

訂閱The Real Story

感謝您的收聽!邀請您透過apple podcastspotify或其他收聽平台免費訂閱《The Real Story》,及早接收更新通知,節目資訊不漏接!

用行動支持報導者

獨立的精神,是自由思想的條件。獨立的媒體,才能守護公共領域,讓自由的討論和真相浮現。

在艱困的媒體環境,《報導者》堅持以非營利組織的模式投入公共領域的調查與深度報導。我們透過讀者的贊助支持來營運,不仰賴商業廣告置入,在獨立自主的前提下,穿梭在各項重要公共議題中。

你的支持能幫助《報導者》持續追蹤國內外新聞事件的真相,邀請你加入 3 種支持方案,和我們一起推動這場媒體小革命。

本文依 CC 創用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3.0台灣授權條款釋出

有你才有報導者
有你才有報導者

這篇文章的完成有賴讀者的贊助支持,我們以非營利模式運作,

邀請你加入 3 種支持方案,讓報導者能夠走更長遠的路。

瞭解更多

有你才有報導者

這篇文章有賴讀者的贊助完成,我們以非營利模式運作,邀請你加入 3 種支持方案,讓我們能走更長遠的路。

瞭解更多

報導者支持方案上線,用你的方式支持報導者!

瞭解更多

開創組織永續經營之路
報導者支持方案上線,用你的方式支持報導者!

瞭解更多

即時追蹤最新報導
即時追蹤最新報導

開啟文章推播功能得到報導者第一手消息!

開啟通知

即時追蹤最新報導

開啟文章推播功能得到報導者第一手消息!

開啟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