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文故事

【愛最大,同婚上路】法律準備好了,社會呢?人生勝利組的「請婚假大作戰」

文字大小

分享

收藏

進入同婚時代,法律修正過後,還有許多事等待變化,例如請婚假隨之而來的「出櫃風險」。我們記錄了兩位白領的心路歷程,看他們怎麼從修法前的忐忑不安、無法開口,到法案通過,鼓起勇氣,向曾表態反對同婚的主管提出婚假要求,等待他們的會是祝福嗎?

台北市上班時間的車水馬龍中,一輛計程車停了下來,37歲的外商中階主管湯湯,穿著日本帶回的西裝、光亮皮鞋,走進上班人潮之中。從小在台北市大安區長大的他,師大附中畢業之後以生物資優保送台灣大學,還沒40,就已在台北市擁有房產,與愛人一起生活。

他左手上的婚戒,加上他過去30多年的努力成果,大概是一般人心中對「人生勝利組」的標準藍圖。只是,那只婚戒,其實正是湯湯近年心裡還沒克服的仗。

「難道我是同性戀嗎?」16、7歲的湯湯,曾經在日記中寫下這麼一句話。湯湯是男同志,儘管向來不以勝利組自居,但他從小就有心理準備,自己所做的決定,如果不符合社會的期待,是會很辛苦的。

於是湯湯在做任何決定之前,都想得比任何人都清楚。比如:即便與愛人一同生活,在公司裡,湯湯不敢貿然地提起結婚,也不敢請婚假,因為公司的高層,曾表態對同志婚姻法案的疑慮。對一般人來說,請婚假是接受祝福的好事,湯湯想的卻是冒險──可能失去30年來努力的成果,被主管冷凍、被同事邊緣化,或是各種沒辦法想像的結果。這樣的害怕,讓湯湯縝密地策劃向公司出櫃的過程。

7年來不能曝光的「女朋友」

他的另一半,32歲的陽陽,與他一起在各自的職場上「求平安」。在日商公司擔任工程師的陽陽,與湯湯交往7年,都用「女朋友」代稱對方。「剛開始講『女朋友』的時候會有點卡一下,好像心臟少跳一拍之類的。因為說謊嘛,」陽陽笑說。

為了求平安,說謊,是同志在職場上不得不的選擇。湯湯為了經營與高層、同事間的信賴關係,也為了不讓自己暴露在不公平的位置,10多年來,即便與同事間再如何交好,湯湯向來不曾公開自己身為同志的身分:「你永遠不會知道別人心中對你的評價是什麼。」為此,他曾感到虧欠,當他與同事們說好,與彼此的伴侶一同出遊、邀請彼此的伴侶到家中作客,然而一直以來,也就僅止於說說。

但說謊,有時候會讓他們背上其他標籤。例如當公司高層問起湯湯是不是該結婚了,他只回答「暫時還沒有辦法」。對方長輩式地告訴他,30好幾、有穩定對象的男人還不結婚,沒有別的原因,就是不想給承諾、還想再玩,這是很自私的。

超乎預想的請婚假大作戰

說謊不是長久之計,特別是當湯湯決定結婚之後,他從2018年公投連署,開始觀察公司生態,「我覺得當法律通過了之後,你可以正常結婚,可以享受跟所有人一樣的、應該要跟所有人一樣的權利的時候,這件事情讓我對於出櫃比較有勇氣。」他開始向信任的同事出櫃,開口就是對不起,「我就向他們道歉,其實一直沒有坦承,一直講女朋友,其實是男朋友。」同事訝異於湯湯隱瞞得相當「好」,卻也為這樣的隱瞞,感到心疼。

在一場同事的婚宴派對上,他們更鼓起勇氣向在場的同事、友人,表明兩人的關係,沒想到,大家沒什麼特別的反應,只是繼續方才沒講完的話題。

「在整個成長環境,30多年來,從來沒有這麼毫無痕跡地處在這(環境)裡面。」開口之後的湯湯,驚覺過去刻意地營造、掩飾自己,已經成為習慣。已經忘記自在、不需有所隱藏、沒有刻意眼光的環境是什麼樣子。他直稱自己幸運,享有這份自在,他更希望在公司裡能營造同志友善的環境,讓更多同志可以安心出櫃。「同志必須被看見,」他說。

同婚專法三讀通過的那天,湯湯挑戰了最後一關,向公司總經理(直屬最高主管)出櫃。他把在腦海中演練無數次的話語付諸行動,告知總經理自己即將結婚的喜訊,並終於出櫃了。結果,曾經的努力沒有因此化為泡沫,在公司裡的角色沒有改變。總經理甚至貼心地向他作出保證,不會有不利的處置,除了表示祝福,還特別讚賞湯湯的勇氣。

「我真的很幸運。」湯湯凝視著陽陽的雙眼,他們的幸福除了彼此,現在也來自周遭的同事友人們。

「難道我是同性戀嗎?」那個20年前,高材生湯湯問自己的問題,如今聽到響亮、安心的回答,他可以笑笑地完全擁抱這個答案。

Fill 1
愛最大、同婚上路、職場、請婚假
Fill 1
愛最大、同婚上路、職場、請婚假
Fill 1
愛最大、同婚上路、職場、請婚假
Fill 1
愛最大、同婚上路、職場、請婚假
Fill 1
愛最大、同婚上路、職場、請婚假
Fill 1
愛最大、同婚上路、職場、請婚假
Fill 1
愛最大、同婚上路、職場、請婚假
Fill 1
愛最大、同婚上路、職場、請婚假
Fill 1
愛最大、同婚上路、職場、請婚假
Fill 1
愛最大、同婚上路、職場、請婚假
Fill 1
愛最大、同婚上路、職場、請婚假
Fill 1
愛最大、同婚上路、職場、請婚假

用行動支持報導者

獨立的精神,是自由思想的條件。獨立的媒體,才能守護公共領域,讓自由的討論和真相浮現。

在艱困的媒體環境,《報導者》堅持以非營利組織的模式投入公共領域的調查與深度報導。我們透過讀者的贊助支持來營運,不仰賴商業廣告置入,在獨立自主的前提下,穿梭在各項重要公共議題中。

你的支持能幫助《報導者》持續追蹤國內外新聞事件的真相,邀請你加入 3 種支持方案,和我們一起推動這場媒體小革命。

© 2019 All rights Reserved

有你才有報導者
有你才有報導者

這篇文章的完成有賴讀者的贊助支持,我們以非營利模式運作,

邀請你加入 3 種支持方案,讓報導者能夠走更長遠的路。

瞭解更多

有你才有報導者

這篇文章有賴讀者的贊助完成,我們以非營利模式運作,邀請你加入 3 種支持方案,讓我們能走更長遠的路。

瞭解更多